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①,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②,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③,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④,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⑤,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⑥,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巨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⑦,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⑧,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⑨。然困于南阳⑩,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释】①先帝:去世的皇帝,这里指刘备。汉:汉朝,包括蜀汉。蜀汉自认为是西汉、东汉一脉相传的继承者。贼:这里指曹魏。②五月渡泸:参见诸葛亮《前出师表》。③疲于西,务于东:疲于西,指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率兵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南安等三郡叛魏响应诸葛亮,关中震动。务于东,指同年秋天魏将曹休伐吴,兵败于石亭(安徽潜山东北)。④高帝:指汉高祖刘邦。⑤涉险被创:刘邦曾在同项羽的一次交战中被流矢所中。⑥良、平: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陈平。⑦刘繇(yáo):东汉末扬州刺史,治所先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徙曲阿(今江苏丹阳)。王朗:东汉末会稽太守(治所在今浙江绍兴)。二人都被孙策击败。⑧孙策:字伯符,孙权之兄。东汉兴平二年,孙策率兵击破刘繇,据有江东。后又入据会稽,孙策的征战为吴国打下了根基。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为江东地区。⑨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⑩困于南阳: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率兵在南阳郡宛城与张绣交战,军败,自己被流矢射中,长子曹昂遇害。险于鸟巢: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河南中牟东北)相持,当时操军势力弱,且一度绝粮。后来曹操出奇兵夜袭袁绍屯粮之处鸟巢(河南延津东南),扭转战局,取得胜利。危于祁连:所指史实不详。逼于黎阳:袁绍败死后,其子袁尚、袁谭退据黎阳(河南浚县东)。建安七年秋起,曹操屡次攻伐黎阳,到八年春才攻破。几败北山:建安二十四年,留守汉中的曹操大将夏侯渊为刘备所斩。曹操为了争夺汉中,运送军粮经过北山。曹操兵与赵云遭遇,军败,死伤甚众。北山,在汉中地区。殆死潼关: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在潼关之战中,马超兵箭如雨发,曹操几乎被射死。伪:指曹魏政权,蜀汉自认是正统,所以称曹魏为“伪”。五攻昌霸:昌霸,东汉末东海郡太守。他背叛曹操,归顺刘备。曹操出兵征伐,多次受挫。四越巢湖:东吴在巢湖的南边,曹操军屡次从巢湖进攻东吴,均不顺利。李服图之:李服,应是王服之误。建安四年,汉献帝的舅父车骑将军董承奉密诏,与王服、刘备等谋杀曹操。五年正月,计谋泄露,董承、王服等被杀。夏侯败亡:见本篇注。(cóng)叟(sōu)、青羌(qiāng)均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名称,这里指蜀汉军中的少数民族的将士。败军于楚:指建安十三年刘备当阳长坂之败。东连吴、越:指连结东吴。东吴境域包括古吴、越两国之地。西取巴、蜀:巴,古巴国,在今四川东部。蜀,古蜀国,在今四川西部。夏侯授首:见本篇注。关羽毁败:关羽,蜀汉名将。守荆州,忽视联结孙权的战略意义,致使孙刘联盟破裂。建安二十四年,吴将吕蒙袭取荆州,杀关羽。秭归蹉跌: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了替关羽复仇,兴兵伐吴,次年大败。逃到秭归,收集残兵回蜀。曹丕称帝:曹丕,宇子桓,曹操的儿子,诗人,文学理论家。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皇帝,改年号为黄初。尽瘁:一本作“尽力”。
【译文】先帝考虑到汉朝、魏贼不能两立,帝王的事业不能偏据一方,所以把讨伐魏贼的任务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衡量我的才能,本来就不难知道我去讨贼,才能低弱而敌人强大。然而不讨伐魏贼,王业也要败亡,与其坐而待亡,哪如兴师讨伐他们呢?因此托付我讨贼而不迟疑。我从接受命令那天起,就睡觉不能安席,吃饭不能辨味,考虑要进行北伐,应当首先稳定南方。所以5月间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到一天的饭。我并非不爱惜自己,但是王业不能偏安在蜀都,所以冒着危难来奉行先帝的遗愿。而朝中议事的人认为并非良策。现在敌贼刚在西方打得疲惫不堪,又在东方致力于战事。根据兵法,要乘敌人疲劳出击,此时正是进攻的好时机。请让我把对这些事情的意见陈述如左:高帝英明与日月齐光,他的谋臣深谋远虑,然而他也历经艰险,遭受创伤,危险过后才得平安。现在陛下不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靠从长计议的办法取得胜利,安坐着平定天下,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一点。刘繇、王朗,各人占据着州郡,议论安危,谈说计策,动不动就援引圣人的话,大家疑虑满腹,疑难塞胸,今年不能出战,明年不能出征,使孙策自然而然地强大起来,于是吞并江东,这是我困惑不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谋计策,超过一般的人,他用兵好像孙膑吴起一样。但是他在南阳被困,在乌巢遇险,在祁连遭危,在黎阳被逼,几乎败在北山,差点死在潼关,这以后才建立伪政权苟安一时罢了。何况我才能低弱,而想要用没有危险的办法来平定天下。这是我迷惑不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不下,4次越渡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却谋杀他;委任夏侯渊却遭败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才能,他还有这种失败,何况我才能低劣,怎么能够一定胜利呢?
这是我不解的第四点。
自从我到汉中作战,中间仅有一年罢了,然而就丧亡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以及曲长、屯将70多人,这些都是所向无敌冲锋陷阵的猛将勇士;还有叟、青羌散骑、武骑1000多人。这些都是几十年内纠合起来的四方精锐部队,不是一州所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要损失2/3了,还该用什么对付敌人呢?这是我不解的第五点。
现在人民穷困而兵士疲劳,可是战事不能停止。战事不能停止,那么防守和出击,劳力和费用正相等。而如果不及早图谋,想用一州之地,与敌人持久作战,这是我不解的第六点。难以预测的是战事。从前先帝在楚地兵败,正当此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定。可是后来先帝东面联合吴、越,西面攻取巴、蜀,发兵北伐,杀了夏侯渊,这是曹操的失策,而汉室事业将要成功了。可是后来东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身亡,先帝兵败秭归,曹丕废汉称帝。一切事情都如此,很难预料。臣只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事情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预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