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45154500000024

第24章 略论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是作者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原载《经济管理》2001年第3期。

一、从提高国家竞争力着眼研究企业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有很多方面、很多层次。就层次说,有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地区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等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复杂。例如,产业有竞争力,未必产业中的企业都有竞争力,企业有竞争力,所在的产业未必有竞争力,但如果企业都没有竞争力,所在的产业一定不会有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关系也大体如此。企业有竞争力,国家不一定就有竞争力,而企业都没有竞争力,国家则也不会有竞争力。

可以说,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既要从本企业着手,却又必须从提高国家竞争力着眼。

为什么提高企业竞争力要着眼于提高国家竞争力?

1.虽然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增强,但国界还存在,世界上经济的竞争首先是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

2.我们即将加入WTO,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更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3.企业提高竞争力从提高国家竞争力着眼,思路可以更开阔些、更长远些,抱负也可以更大些。

4.国家竞争力提高了,也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所以,企业提高竞争力要从本企业着手,又要从提高国家竞争力着眼。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正如许多企业所介绍的,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做很多工作。而从当前情况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为什么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为尽管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几年又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远。北京有一家报纸报道说本市七成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改制成功,可是另一份报纸上说北京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制质量上距中央提出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甚至存在重数量、赶进度、挂牌子、摆样子的现象。主要表现是:①一股独大,投资主体多元化进展缓慢。②新瓶装旧酒,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③穿新鞋走老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迟缓。④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保障改革措施也有不到位的地方。这种情况在全国有一定的普遍性。

国有企业的这种状况,显然极不利于改进经营管理、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而这些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所必需做的。

问题还在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对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起着示范作用。国有企业机制上的问题,会传染给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从而也会妨碍其他经济成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还要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工业农业国家,农村人口还占70%。过去,中国工业是靠农业的支援发展起来的。现在农村要富裕,农民收入要增加,单靠农村农业本身是不够的,还要靠工业的支援,靠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吸引大量农村人口,所以有人说中国农业农村的出路在农外。而现在国有工业商业企业困难这样多,又如何支援农业?农业农村的问题不解决,竞争力不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也难以迅速提高。所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涉及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涉及其他经济成分企业的竞争力,还涉及农业的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提高整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三、认真研究总结国内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是很重要的。过去我们主要是研究外国的经验,其实,我们自己也有经验,包括反面的经验即教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出现了一大批比较有竞争力的企业。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总结。

在总结国内经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既要总结经验,也要总结教训。好的典型、坏的典型都要总结。②总结的时间跨度要长一点,这样便于发现规律。③不要就企业总结企业,而是联系产业、地区以及国家的竞争力进行总结。④不仅仅是罗列一堆素材,而要尽可能加以提高,提到理性的高度。⑤总结经验不是仅仅为了宣传自己,更主要是为了掌握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研究总结国外的经验教训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国外有些国家搞市场经济的时间长,积累的经验教训多。同时,把国内外的情况进行比较,才能加深认识,更好地掌握规律,更好地借鉴和吸取人家对我们有用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几次去美国考察研究美国发展高科技产业问题,对他们当时努力设法提高竞争力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70年代开始,美国一些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受到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挑战,80年代一度形势相当严峻。我1988年去美国访问时,遇到的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大企业的人员,谈的都是日本在哪些方面超过美国了,使人感到他们严重的危机感。也正是这种危机感,才使美国认真进行了大量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制定了产业振兴、提高竞争力的对策,促进了90年代经济的长期繁荣。那次调查中我们总结了美国的以下一些经验:①联邦政府重视和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②依靠企业发展高技术产业,企业真正是技术创新的主体。③大学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④风险资本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⑤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当时也感到了美国存在一些问题,如军事研究费用过多,忽视科研成果的应用,企业之间缺少合作,急功近利。这些缺点他们也在注意改进。

那次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院送给我们一本书,这就是1998年中国翻译出版的《美国制造》一书。当时,美国各界包括议会、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都在进行美国竞争力的调查,记得有一个组织就叫竞争力委员会。最近我又翻了翻《美国制造》这本书。那是1986年开始调查,有几十位教授参加,著作是1990年出版的。隔了这么多年,我们也出版了一些中国产业竞争力的著作,有些也是相当好的。不过,像《美国制造》那样的著作,对美国产业的情况和问题调查得那么系统深入细微,提了那么多中肯、具体、可行而且有远见的建议,在中国学术界还是不多见的。而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应该说要比美国人有更多的危机感,要更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我们也要总结外国失败的教训。最近还看到一本书,书名是《日本:又一次失败》。日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对此我们都要研究。该书说到日本高科技发展何以由成功转为失败,有一节的标题是技术路线落后于信息时代,其中认为日本放弃个人电脑是最大的失误,延缓电子通信行业的改革是痛失良机(其中说到由于电信业垄断,日本电话费比美国要高多少倍)。还有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让美国领了先。这些教训对我们也有启发。

总之,希望我们也能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正确的对策,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