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45154500000005

第5章 制定“十五”计划需要研究的社会经济问题

本文是作者2000年3月20日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十五”计划需要着重解决哪些经济问题

制定“十五”计划要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又要和“九五”计划相衔接。

和制定“九五”计划时相比,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需求不足,职工下岗,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结构问题突出,劳动就业形势严峻,东西部差距扩大,环境问题更加严重,这些都是“十五”计划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十五”计划还要解决“九五”计划中已经提出但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党中央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是和2010年远景目标一起提出来的,当时强调的两个根本性转变需要继续进行。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十五”计划不仅要重视经济问题,还要重视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最近看到胡鞍钢(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所负责人)的一篇文章,说他去年曾向56名地县级市长调查,90%的地方市长认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不稳定、很不稳定时期,其中认为社会进入不稳定时期的占78.2%,进入很不稳定时期的占10.9%,只有10.9%的人认为仍然社会稳定。

另据1999年3月国家计委社会发展所对城市居民稳定状况跟踪调查,公众表示中国社会不稳定和较不稳定的占25.9%,表示较稳定的占44.9%,表示一般的占29.2%。与前几年相比,认为稳定的比例在下降,认为不稳定的比例在上升。

对于影响中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市长们的看法是:①下岗人员增加。②腐败现象严重。③农民负担过重。④居民收入差距过大。⑤低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可见,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联系着的。

三、需要弄清楚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矛盾。

在生产关系方面,我认为特别要重视下面两个问题,即国企改革滞后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这是其他许多问题的根源。政府在国企改革上花了大量的(也许还是过多的)精力,但成效不显,却影响了抓其他许多工作。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也要认真研究总结。

四、需要研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和解决矛盾的途径

毛泽东说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我们走邓小平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但当前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存在的有些问题也说明,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相当严重,应该引起极大的关注。问题还在于,党中央已经明确的解决以上矛盾的正确途径,如党的十五大决议,贯彻执行却困难重重,阻力甚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认真地具体地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现状和趋势,研究如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解决这些矛盾。

五、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在贯彻中遇到困难,以致改革滞后,其原因很多,也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不一致有关。例如,有一种主张,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不能超过公有制经济尤其是不能超过国有制经济,否则就会损害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人据此认为,当前既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又要限制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允许私有经济比国有经济发展得快。这类看法和主张是否正确,也是应该弄清楚的。私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这里还有不少认识问题需要澄清。人类社会所有制演变的历史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所有制的丰富而沉重的经验教训,也都有待深入研究。建立和完善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更要求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十五”计划不是专门解决这类问题的,但是顺利完成计划任务是要以正确健全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条件的。为了制定好和贯彻好“十五”计划,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