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思想工作
45172600000010

第10章 政治工作的艺术与方法(4)

为完成某项重大任务,动员各种宣传机构,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工具,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造成较大的舆论声势,给人们施加思想影响的宣传教育方法。实施强化舆论的方法要注意:①善于及时抓住有利于达到预期目的的新思想、新事物,扩大宣传效果;②实事求是,不能说空话、假活和大话,不能为了宣传而弄虚作假;③注意宣传的舆论导向,宣传必须有利于当前的改革开放,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④要适度,既要轰轰烈烈,造成一定的声势,又不能过分,故弄玄虚,更不能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强化舆论适用于为完成某项战略规划或任务,面对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淡化舆论

在解决问题需要平静的环境和冷静的心理状态时,通过控制舆论、淡化舆论,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与强化舆论相对。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舆论应该强化。错误的舆论必须淡化。某些问题不是工作中的核心或关键问题,但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使人们议论纷纷,形成一种舆论,这种舆论分散了人们工作的注意力,甚至使人们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和离心倾向。采取措施,控制和削弱这种舆论,平静人们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中心任务的完成。淡化舆论的做法有以下几种:①转移舆论中心,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另外的问题上;②形成和强化新的舆论;③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宣传教育,使人们自觉地降低某些舆论的基调;④对某些与事实相悖的舆论,要公开事实真相,以防止舆论的蔓延。淡化舆论,不是遮遮掩掩,不敢正视问题,更不是硬性压制,不许人家讲话,而是实事求是,既正视问题又尽量减少人们的注意力,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激化矛盾

在矛盾不被揭露,是非不明朗,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时,通过促使矛盾尖锐化而达到矛盾解决的方法。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在军队和民众中开展诉苦运动,激发其阶级仇和民族恨,使之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就属于激化矛盾的做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量的社会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一般地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可以采取激化矛盾的方法。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激化矛盾,问题就不能解决时,仍需要这种方法。比如某地方的领导者严重地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由于多种原因,群众不敢起来揭发斗争,以至于使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做大量的思想发动工作,启发知情人的觉悟,使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人与群众的矛盾明朗化、激烈化,从而使他们失去市场,受到孤立,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实施激化矛盾的方法要注意:①这是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不带有普遍意义,不能到处乱用;②使矛盾明朗化、激烈化,是指揭露出矛盾自身的本质,它与有意识地扩大矛盾有本质不同;③要创造条件,使矛盾向着有利于工作的方向转化。

淡化矛盾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紧张的气氛变协调,尖锐的矛盾变缓和,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工作方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大量的社会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矛盾也可能非常尖锐。如,由于工作失误而产生的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的矛盾,由于党风不正而产生的领导干部与群众的矛盾,等等。对于这种矛盾,只能用淡化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党风建设,消除腐败现象;另一方面对群众要疏通和引导,使人们的情绪冷静下来,相信问题能够解决。淡化矛盾不是延缓矛盾的解决,而是为积极解决矛盾创造条件。淡化矛盾不是目的,也不等于矛盾的解决,只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在气氛缓和、矛盾淡化以后,应积极地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运用这一方法,应注意继续清除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左”的流毒和影响。

转化矛盾

思想政治工作者按照矛盾转化规律,转化矛盾,使问题变得易于解决的方法。矛盾是可以转化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按照矛盾转化规律,积极创造条件,使矛盾朝着有利于自己工作的方向转化。运用转化矛盾方法的程序和要求为以下几种:①了解矛盾的性质、特点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②了解和掌握矛盾转化的方向、时机和条件;③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条件,促成矛盾转化。

朋友侧助

在帮助、教育犯错误者的过程中,争取其亲朋好友从侧面协助工作的方法。犯错误的人,往往对领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存有戒心,并有畏惧心理,其中某些人还会存有对抗情绪,而对亲朋好友却比较信赖,并愿意得到他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犯错误的人进行工作时,争取和动员其亲朋好友从侧面做些工作,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运用这一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劝说其亲朋好友,不能因为他们犯了错误,就疏远他们,歧视他们,而应继续接近和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②亲朋好友的帮助要与组织的帮助相协调,而不能无原则地迁就或同情,更不能助长对立情绪。③给亲朋好友的帮助以指导,使他们的帮助既体现组织的意图,又让教育对象在亲朋好友的关怀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

求同存异

把非原则的意见分歧保留起来,在大的原则问题上求得一致的工作方法。不论是长期工作任务,还是短期工作任务,不论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参加的人们都要有相对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否则事情就很难办好,任务也很难完成。由于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的差异和矛盾总是难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通过工作,使大家的思想在大的原则方面统一起来;不同的意见分歧虽然有,可以暂时保留起来。保留这些分歧,并不至于影响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求同存异可以协调行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存异与求同是紧密相关的矛盾的统一。存异是求同的前提,求同是存异的结果;存异是为了求同,只有允许存异,才能达到求同。求同存异不是放弃原则,而是坚持原则的灵活策略,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

坦诚相见

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和被教育者坦率诚恳地交谈思想而做好思想工作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放下教育者的架子,将自己摆在和被教育者平等的位置上,用真诚的态度去消除被教育者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建立起心理上的亲近感。在此基础上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使双方的认识逐渐统一起来。坦诚相见的关键在于双方相互说真话,吐真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被教育者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做好思想工作。运用坦诚相见的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①为人之道,以诚为先。坦诚相见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坦诚相见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②对坦诚相见,决不能采取虚伪的和实用主义的态度,否则会使被教育者产生上当的感觉,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对立情绪。③对被教育者的缺点和错误,或直言相告,或委婉指出,要使他们看到“真心”,听到“真话”。这样被教育者才可能动心,从而接受教育和帮助。

猛击一掌

对犯有严重错误又一意孤行、执迷不悟者施加强大的心理刺激,产生心理震慑作用,从而使之迷途知返的具体做法的形象比喻。它包括严厉的批评和行政处分等。毛泽东曾倡导过这一做法。他主张对一般说服教育不起作用、思想麻木的人,要大喝一声“你有病啊!”使他们毛骨悚然,冒一身冷汗,幡然改过。实施这一方法要注意:①必须有充分的调查研究,掌握确切的事实材料;②掌握好分寸,使震慑手段与所犯错误的性质和程度相适应,过与不及都不行,过了会伤害同志,不及则不起作用;③猛击一掌之后,仍要做深入细致的说理工作。

震慑不是目的,通过这种手段唤醒犯错误者改正错误,才是目的所在。

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