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18

第18章 多极化下的国土安全(4)

随着南海争端的日益激化,以经济效益为先的区域外石油公司在与越菲等国合作时,面对越来越大的安全风险和不确定性成本将不得不更加谨慎,而中国将依靠自身装备和技术,在国家意志的强力支撑下,很有可能逐渐成为南海资源开发的最大主导者。在这种背景下,与中国对抗是得不偿失的,练“拳头”、找帮手、搞仲裁都不太可能阻挡中国,最佳办法还是得回到谈判桌和共同开发的轨道上来。

(三)美国制定南海“机密战略”

既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同时又不是南海争议国的美国,居然可以“大言不惭”地不断释放针对中国的事涉南海问题的荒谬信号。先由******高官提出所谓的“南海三不建议”,同时又由其参议院通过“要求中国将海洋石油*******平台和护航船只撤离南海海域,恢复南海原状”之412号决议案。可以说,美方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刚落幕之际便鼓弄一系列危及中国利益的行为,其主旨显然与“不遏制中国”的表达背道而驰。

尽管中国外交部部长就《南海行为准则》议题而多次申明过中方有关“一直持积极、开放态度”的立场,但美国白宫与国会不仅同时对中国海洋政策进行指责,甚至更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给予“明确而强烈”的支持。无视中方声音却反而将南海与东海议题交织在一起地指责中国,其中所潜藏的深远意涵,无疑是中方所必须给予深入洞悉的重大原则问题。毫无疑问,美国危害中国安全的趋向已暴露无遗。助理国务卿拉塞尔2014年7月曾在国会众议院外交委会员就美国亚太政策召开听证会上要求中国就南海九段线作出明确说明,而美日高官又多次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给出“不接受不承认”的表态。事实上,较之于宽泛的立场表达,拉塞尔所明确表示的“美国对南海以及中国制定了‘充分的机密战略’”,不加掩饰地释出针对中国的所谓“机密战略”,其意向恐怕并不只是威胁中方,或许更是对盟友的鼓励。

美国“机密战略”究竟是为安抚盟友而释出的“不着边际”的气球,还是确实存在着正在稳步推进的具体计划?情况很清楚,倘使“机密战略”仅是威吓中国的“纸老虎”,中国自然可以按部就班地坚持既有的国家安全规划。但如相反,中国就必须对两个问题给出明晰判断。一是美涉华的“机密战略”究竟会获得什么收益?它有必要展开“兴师动众”的努力吗?二是在中国日益强大的条件下,其战略目的能够如愿以偿吗?可以说,准确判断美国的所谓“机密战略”,应该是中国恰当应对的必要前提。

应该认识到,对于中国所面临的岛争,美国之所以在行为上支持“争议国”而在言辞上曾模糊表达,显然是缘于两种思考。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部署尚不完备,而另一方面则恐怕是希望通过自己在言辞方面的“模棱两可”而诱使中国因之而“卑而骄之”起来。如今,拉塞尔不加掩饰地释出“机密战略”的用语,不仅必然会产生为日菲等争议国生发撑腰打气的成效,而且恐怕更具有为未来的中美对峙而预作铺垫的意向。坦率地说,虽然没有人能准确预判中美对峙的结果,但作为维系中国利益的当务之急,显然是迅即改变对美国的“无原则”信任。或更具体点说,在美国搞垮中国的意向不可能改变的情态下,中国的政策指向应该是美国而不是诸多争议国。

三、中印边境争端时隐时现

目前,中印关系总体上缓和,双方高层往来有所增加,经贸往来不断增加,安全领域的交流也在增强。然而,由于中印是地缘相近的两个政治大国,历史和现实的争端导致两国关系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一)“麦克马洪线”侵占我藏南地区

目前,与中国在陆地边界上存有争端的国家只剩印度。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约65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西段约600公里。中印边界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中印边界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

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秘密炮制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企图把我国藏南地区划入印度版图。在中印三段边界中,中印双方有争议的领土面积是12.5万平方公里,大小8块,均在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我方一侧。其中,中国目前实际占有3万多平方公里,大部分争议地区被印方占领。东段为不丹以东的两国边界,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位于藏南,相当于两个半台湾的面积,目前被印度占领,1987年印度在那里成立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中段为尼泊尔和印控克什米尔之间的两国边界,争议领土2100平方公里,约等于一个深圳,也位于藏南,亦由印度占领;西段是印控克什米尔与中国的边界,争议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地区约450平方公里被印军侵占外,其余地区即新疆的阿克赛钦地区,均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三段争议领土中,东西两段是两国争议的焦点。近年来,印度又有人开始兜售“以西换东”方案,以实现印度“承认现状”之目的。依据该方案,印度愿放弃历史上就属于它的西段“争议区”,来换取中国承认其对东段的合法占有。

从历史上看,一直以来,印度对1962年中印边境之战耿耿于怀,不断加强中印边境“麦克马洪线”上的军事存在。印度加强对东段争议地区(即中国藏南地区)控制的最直接手段,是强化军事占领,不断蚕食这一地区。40多年来,印度陆军第4军一直是侵占我藏南地区的主力部队。该军下辖部队全部经过特殊训练的山地作战,其中拥有1.65万人的第5山地师部署在“那加兰邦”,直接威胁中国边防重镇察隅。除第4军外,第33军作为“第二梯队”部署在锡金邦,第15军部署在中印边界靠近克什米尔地区,这两支部队以“钳”形阵势挟持着中印边界争议地区。为增加中印边界谈判筹码,2009年6月份,印方便增派两个山地师约6万人驻防“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的藏南地区),并调集了苏—30战机、俄制T—72主力坦克以及新型装甲运兵车等先进设备,并计划在该地区兴建飞机跑道。目前,印度在该地区的总兵力已有10万人之众。对此,《简氏防务周刊》分析称,“中印边界争端吸引了印度三分之一的兵力”。相比较而言,中国在中印边境没有大规模的部队。印度驻扎三个军时,中印军力比为1∶8,印度即占绝对优势。现在,印度不断增兵边境,试图保持更强的态势。而且,原先印度的山地师主要部署在印巴边界,没有在中印边界长期驻扎,近年来印巴军事态势平稳,印巴边境部队开始向中印边境转移。而印度仅有的两个独立的炮兵师,之前也都部署在印度西北部边境地区,用来威慑巴基斯坦。此次新炮师部署在中印边界东部地区,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除了在藏南地区部署苏—30战机、T—72主战坦克以及新型装甲运兵车等先进装备外,印度还企图悄悄介入南海争端,试图与越南商定租借北部湾,作为航母、军舰的停靠母港,以便进一步牵制中国军事力量前出。美国出于围困中国的战略需要,放松了对印度武器出口的管制,大量售印先进武器,使印度一时间从一个地区性军事强国,迅速跃升为世界性军事强国。有美国等西方大国撑腰,中印边境划界,印度表现出了少有的强硬。

(二)印度积极扩充军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