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春秋战国(或称“列国”)是中华民族有史载以来思想开初大活跃的时代,是民族心智迅速走向丰富、成熟的时期。发生于该时期并且形成籍载的人物活动,许多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心态,反过来,它们又对后世之人产生深长的启迪,并且对民族心智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分析古籍所载的列国时代一些耐人寻味的人物活动和事件,以期昭示古人的智慧和应有的文化魂灵,加深对民族心智的理解。

本书从“计谋”和“心理”两个视角来分析发掘这些材料,故分上下两篇。计谋,实际上是一种行事的方法,因这些方法具有预谋性、机巧性、独特性和实践验证的有效性,并且有可能被模仿和复制而形成一种行事样式,故可称为计谋。在该篇的分析中,本书着重指出该方法所以成功的奥秘和施行的关键点。但与所谓的“三十六计”不同,本书分析注重的是一种方法在施行时的具体情况。如果离开具体情况,对行事方法进行归类列条的、抽象的渲染,尽管能举出不少例证,但总有失之空洞的遗憾。真正的谋略必然是具体情况下的产物,必然与具体的环境、条件和目的相联系并对这些要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计谋方法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才能给人以切实可感的启发,因而本书对所列计谋只做具体的、微观的分析,不做列条归类。同时,本书把人们习惯上所称的“阴谋”与计谋一样看待,把它们都看作一种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行事的技巧。自然,“阴谋”可能是一种暗地里行使的卑鄙低劣的勾当,但事实上,它同样是一种行事的技巧,它只是在和用计人特定立场、卑劣目的的结合中才具有了卑鄙的性质。本书既然只在一般意义层面探讨行事的方法和技巧,因而不对具体计谋的性质作褒贬之分,只就事论事,进行抽象意义上一般概念的分析研究。在涉及军事活动的分析中,揭示了其与《孙子兵法》有关理论的内在关系有人说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思维的开阔,因为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在头脑中储备了大量的应对难题的办法,许多问题一经出现就能迎难而解。这也许就是计谋篇对人们最直接的意义。

在心理篇的分析中,本书要着重揭示当事人的活动心态及其对后世的文化意义。一方面,本书的分析尊重史料,并且不脱离当时的时代,结合事件的具体情况力求做出深透的微观分析,使人们能看清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特征;另一方面,其分析又试图从当代人的眼光出发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时代的逆向上考察其文化意义。分析中借鉴了一些现代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本篇的分析能否实现文化心理的鉴赏,丰富滋养人们的文化心理,则要靠读者自己去体悟、评判。

本书所用资料尽量取材于古籍,但有如下一些情况:第一,有些事件各典籍上记载不一致;第二,有些史籍所载事件,经后人考证为误载;第三,还有一些古籍上无记载而历史小说中有叙述、被后人所传的典型事件。无论资料来源如何不同,但它们毕竟是古人的一种谋略文化活动,即便缺乏历史的真实,至少也是资料的作者所处时代古人心智的积淀。本书注重的是对古人心智的剖析而不是史籍故事的叙述,因而将许多复杂的资料一般在同一意义上看待和使用,两个部分中一般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列顺序,每篇中均—交代资料的多处出处,以便读者查阅。

“重读《列国志》书系”一共四册,分别为《春秋时代强国的创业争霸》《战国时代大国的博弈争胜》《列国政局的五百年云谲波诡》《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本册作为书系的一部分,注重的是对人物及事件特定一点的特定一点的微观上的分析,对事件历史背景及前后关系则不予考察,至于事件在当时的政治意义和历史影响等相关问题,可能在本书系其他各册中论及。本册撰写于1994年春,1995年首次印制发行,陕西人民出版社在1999年、上海三联书店在2007年分别修改出版过两次,承蒙读者和多家媒体厚爱,许多篇章传播较广。这次与书系其他各册统一整理,交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盼广大读者朋友能给予批评指正。

涉及东周时代国人心性智识的事件,列国的典籍记载纷繁冗杂,笔者所阅有限,大量可供分析的典型资料并未发掘;同时,人类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全书所选用的许多资料必定还有更多的分析认识空间等待开掘,从这一意义上讲,本书的方法及其结论对读者朋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或者能在生活中的某一点滴上能给读者以启发,也就基本达到了作者的初衷。

作者2014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