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061

第61章 淳于髡空笼献鹄

《史记·滑稽列传》讲述了淳于髡以空笼给楚王献鹄,反得楚王称赞的事情。说的是齐王派淳于髡去给楚王献鹄(即天鹅〉,出了齐国城门,鹄冲出笼子飞走了,淳于髡很为难,最后他想了一套说辞,揭开笼盖,提着空笼去见楚王。淳于髡对楚王说:“齐王派我来给大王献鹄,过江的时候,我不忍心让鹄受渴,揭开笼盖放它出来喝水,谁想它却飞跑了。我想以剑剌腹、自杀而死,却怕人讥笑,说大王因为一只鸟就让士人自杀。鹄鸟这类长毛之物到处都有,我想买一只来代替,但这样换掉了齐王的所赠之物,是欺骗人的不诚实行为。我想逃奔到其他国家,又不忍心让两位君王的信使不通,所以冒昧地前来向大王叩头请罪,接受处罚。”楚王听罢,连声称赞说:“好!齐国竟有这样的忠诚贤土!”他赏赐给淳于髡双倍于鹄价的钱财。

淳于髡受命出使,途中失鹄,以空空两手难见楚王,且定然误了使命;空笼回国又有负命之罪,难免处罚。思考再三,他索性带上一套辩辞去见楚王。淳于髡的辩辞围绕鹄飞和人来两个现象,对其原因作了极富韬略的解释。他抓住君王喜爱忠信之臣的特点,在解释中从四方面尽力把自己衬托成难得的忠臣信士:第一,鹄鸟飞走了,那是由于自己“不忍鹄之渴”——我以诚信之心待鹄,鹄有负于我,我无负于鹄;第二,失鹄负君命而不自杀,并不是怕死,而是“恐人议吾王”——忠臣不怕死,只怕因为自己之死给君王造成不良影响;第二,失鹄鸟之礼而不另购,不是难以购到,而是考虑到私头顶替之物,“是不信而欺吾王也”——廉士不怕破费,只怕忠信不立;第四,前后为难而不逃奔他国,并不是无处可逃,而是要实现两国君王的通使之任。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淳于髡向楚王暗示了他有几种解脱过失的办法,只是几种办法有违忠信的要求,他不屑采取。他虽然丢失了鹄鸟,空着手来,但他是一个彻底的忠信之士。楚王听罢淳于髡的解释,被这种少有的忠信精神所感动,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给了他很厚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