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069

第69章 苏秦遗计获凶手

苏秦合纵六国,一度曾为齐王客卿。《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在齐国时,因与诸大夫政见不和,且在齐王跟前相互争宠,于是大夫们派人暗杀苏秦。苏秦中剑后没有死,身带致命之伤逃跑了,齐王急派人捉拿凶手,但未抓到。苏秦对齐王交代了捕获凶手的计策,就死去了。苏秦死后,齐王依计而行,命人将苏秦的尸体在街上车裂示众,宣扬说:“苏秦是燕国派到齐国来的,想作乱于齐国。”在一片声讨苏秦之罪的舆论宣传下,那位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前来请功,自我暴露了。齐王于是抓获凶手,将其诛杀。

苏秦临死前留下的计策,对凶手采取的是以利诱之、引蛇出洞的策略。凶手谋剌国家大臣,自然构成罪责,要受到惩罚,但此计对凶手的行为却故意认罪为功,变罚为奖,以奖赏之利为诱饵,利用人们喜于邀功请赏的自然心理,诱使凶手自我投案。

此计的关键点在于,要对凶手的行为认罪为功,必须加给被害者以某种“莫须有”的罪名。苏秦在遗计中已给自己选定了“为燕作乱于齐”的罪名;为了对外界造成齐王深恨苏秦的印象,他自愿让齐王将自己尸体车裂于市。这样,他以裂尸向外界确证了自己的罪名,以自己的罪名反证了凶手谋剌之功,以谋刺之功诱凶手归案。从实质上看,苏秦此计是要以丧失自己的名声,附加以车裂尸体为代价,换取凶手的性命。

苏秦遗计中有两点具体的情况,第一,苏秦为什么要给自己选择“为燕作乱于齐”的罪名呢?原来,他和诸位齐国大夫的政见相违勘,政敌在齐王面前正是以这一罪名来攻击他的,他自然能猜测到凶手是受到政敌指使的。遗计中选择了这一罪名,就更易被凶手及其同谋们接受,能使他们信而不疑,轻易中计。第二,苏秦创列国合纵,一度名声如日中天,像他这样当时不可多得的政治活动家自然是自爱名声的,但为什么为捉凶手,却使出了伤害身后名声的下策?原来,苏秦来齐国做客卿,本来就是一个“为燕作乱于齐”的大阴谋。苏秦曾佩六国相印,但他发迹于燕,政治态度一直倾向于燕,他在燕国时与燕王定下计策,“佯为得罪于燕而亡走齐”,他假装得罪了燕王,逃亡到齐国,参政后唆使昏暗的齐湣王大耗国力,“欲破敝齐而为燕”,蒙弄齐王,干了许多对齐国不利的事。聪明的苏秦心里明白,自己死后,过去的事情和阴谋必定会被人或迟或早地揭露出来,在齐国的名声终究是保持不了的。两相比较,与其事泄而名声自失,无所获得,不如将名声提前伤害,以此赚取凶手的性命,打击政敌,为自己报最后的一仇。同时,这样虽然会伤害在齐国的名声,却由此可以恢复在燕国的名声。

至于车裂尸体之刑,看来苏秦超越于当时世俗的观念,是不计较和讲究这些的。由于以上具体情况和考虑,苏秦临死前安排了以特定罪名伤害自己名声的诱获凶手之计。

苏秦身后相继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二是“苏秦既死,其事大泄”。两事均未出苏秦之料。苏秦的遗计,是要在第二件事不可避免地发生之前推动发生第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