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耳根似飙谷投音,过而不留,则是非具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
“译文”
耳根假如像大风吹过山谷一般,一阵呼啸之后什么也不留,这样所有流言蜚语就都不起作用;心灵假如能像水中的月亮一般,月亮既不在水中,水中也不留月亮,云来月掩,水仍是水,月仍是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心中自然也就一片空明而无物我之分。
“解说”
六根清净,四大皆空,是佛教晓谕世人的解脱之道。物我之别,既是人类文明的发端,也是人类痛苦的渊源。有别便分了主客,不是人想以主人身份驾驭自然,便是自然以其丰足的内涵主宰了人类,在主与奴的关系中,永远没有平等可言,一方的欢乐总以另一方的痛苦为代价。自古以来,为消除这种痛苦,人类最优秀的人才们进行了许多尝试,提出了许多方法:如佛道两家,便归诸物我两忘;现代欧陆哲学,也同样以如此之论反思两千多年占统治地位的希腊传统。
“例解”
春荣冬枯 回归寂静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有”(万事万物)来源于“无”,“动”来源于“静”,万事万物的源头是“虚静”,通过发生、发展又回到原来的“静”,这就像烂小麦,通过发芽、生长、成熟,又回到原来小麦的静的形态。万物都静静守着自己的本性,默默地吸取大地的雨露,安享着各自天然的寿命,春荣冬枯,最后又回到天然的寂静。因而,“静”是主宰和根本,“动”是现象和表现,一个个如果老是躁动不安,不仅一事无成,甚至不能尽自己的天年;一个国家如果老是动荡不宁,政局长期不能安定,就会迅速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