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四卷
45327400000024

第24章 心静而本体现 水清而月影明

“原文”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译文”

当夜阑人静听到远远传来嘹亮的钟声时,可以唤醒人们虚妄中的梦幻;当从清澈的潭水中观察明亮的月夜倒影时,可以发现我们肉身以外的灵性。

“解说”

李白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几何,去日苦多。观光阴流逝而知生而为人之特异,青春岁月总是一次性的被消费掉了,永远追不回来,静夜追思,白日的喧嚣过去,生命的真相就倏然映入心田。释迦就是在静夜观星月而悟道,知人世一生,如梦如幻,都不过是虚妄之心和合而成,若不追回真心,向往佛土,人就永远无法挣脱苦海。

“例解”

博学能多才 闲谈作《梦溪》

在中国科技史上,沈括是一位多姿多彩的杰出人物,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包罗万象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就是他毕生刻苦治学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其父沈周官至太常寺少卿、分司南京。至和元年(1054),沈括终父丧后,承袭父荫入仕,担任过县主簿、县令等职,主持兴修水利、修复圩田,开始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在担任沭阳(今江苏沭阳)主簿时,他督导疏通了常年淤积的沭水,修“百渠九堰”,不仅根治了水患,而且开辟出良田七十万亩。在宁国(今安徽宁国)县令任上,他被派到万春圩进行实地考察。当时万春圩被洪水冲毁已经有八十来年,虽然有人提出过修复的建议,但屡遭反对,未能实现。沈括对修复工程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察勘和调查,批驳了反对者的种种谬说,并绘制了“万春圩图”,为修复工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他的建议和参与下修竣的万春圩规模宏大,圩堤宽六丈,高一丈二尺,长八十四里,圩堤两侧还种植了数以万计的桑树。圩内有田十二万七千亩,沟渠纵横,可抗旱排涝,常保丰收。在修复万春圩的工程中,沈括所具有的深厚科学素养的卓越见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嘉皊八年(1063),沈括考取进士,后出任扬州司理参军,治平三年(1066),他奉令入京,初任馆阁编校。这时,他充分利用馆阁丰富的藏书,刻苦自学,深入钻研,很快在比较艰深的天文学领域取得成果。有一位上司问他:“日和月的形状是弹丸,还是团扇?”他回答说:“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月在其傍,故光侧而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他对日、月食的原理,对日、月轨道交点逆着月亮运行方向移动的学说,也都有精辟见解。大约在熙宁五年(1072),他以精通天文被擢升兼提举司天监,成为国家天文台的长官。上任后,他果断裁撤不学无术之徒,大胆起用布衣出身的天文数学专家卫朴,加强天象观测,开展科学实验,主持编修了新历法《奉天历》。接着,他又系统钻研历代天文学说,但不盲从和迷信古人,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造了“浑仪”“、浮漏”等观测仪器,并撰写了《浑仪议》、《浮漏议》和《景表议》等3篇重要的科学论文。

在王安石实行变法期间,沈括担任过判军器监、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要职,积极支持和参与变法。他还主持过边务和出使契丹,担任过地方官吏。在繁忙的政务中,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时随地进行观察研究。天体、星象、气象、物候、动植物、地质地貌都是他观察与研究的对象。有一次,他奉使河北,仔细地观察了太行山的地层,发现有许多贝壳和砾石,而横亘石壁中有如带状,他推断这一带原是远古的海滨,河北平原是河流冲积而成的。他还曾上雁荡山,观察了峭拔险怪、高峻独立的雁荡诸峰,提出了水蚀地形的卓识。他在观察了石油的采集和使用后,断定“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认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他在一个新雨初霁的黄昏,观察出现在小涧上的彩虹。他没有亲历恩州武城出现的龙卷风,但事后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他观察事物不仅细致,而且勤于思考,力图究其原委。从对指南针的多次观察比较,他发现指南针不是完全向南,而是稍微偏东。沈括的这一发现,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磁偏角纪录。他还对凹面镜照物体成倒立像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验,详细说明了是由于光线穿过小孔或焦点时形成光束的道理。沈括对医药也时时留心,他所收集的良方,都是亲眼看到它的效用,道听途说的都不录入。在长期的科学工作中,他养成了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优良学风,这在封建社会尤为难能可贵的。正是这种优良学风,带领他走进了科学的殿堂,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元丰五年(1082),西夏攻陷永乐城(在今陕西米脂境内),知延州安抚使沈括以“措置乖方”之罪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随州(今湖北随县)安置。从此,沈括退出了北宋政治舞台。直到元丰八年(1085),新即位的宋哲宗宣布大赦令,他才得以秀州团练副使移秀州。在这里,他专心从事《天下州县图》(又名《守令图》)的编绘,元皊三年(1088),他把绘制好的地图献给朝廷,获得“任便居住”的自由,于是便迁居到他早年购置的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梦溪笔谈》就是在这个秀丽的花园里完成的。

《梦溪笔谈》是一部综合性的学术著作,沈括在《自序》中写道:“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记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月。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全书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目,凡六百零九条,内容极为丰富,按现代科学分科,涉及自然科学的天文、气象、数学、地质、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医药、冶金、水利工程、建筑、农学等和社会科学的文学、史学、考古、语言、音乐、艺术等。它不愧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