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四卷
45327400000038

第38章 栽花种竹 心境无我

“原文”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仅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译文”

对于生活中的物质欲望要减少到最低程度,每天种些花竹培养生活情趣,把一切世间的烦恼都忘到九霄云外;当你脑海中已经了无烦恼而呈真空状态以后,每天就面对着佛坛烧香,手提水壶亲自烹茶,自然就会使自己进入忘我的神仙境界。

“解说”

无我之境,就是心中没有欲望的自我,只自守生命本真。

无为之境,就是一切都按其本性顺其然而然,丝毫没有一点人为强求的意思。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取自然之物用于自然之人,即吃粗茶淡饭五谷杂粮,不去追刻意追求“精食、美食、补食”等。

二、将自然之人置于自然之中。

人的生老病死有其自然规律。比如孩子出生,应自然分娩,应母乳喂养,应让其在地上摸滚打爬自然成长,这无论对小孩还是对于母亲的身心健康均有益处。人该跑则跑该跳则跳,该“日晒雨淋”不必躲避,该求知时去读书,想结婚时去结婚,过分的“忍”反而有违自然规律。但自然亦不可过度。“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顺其自然贵在自然。自然本是将动静、盈虚等一切结合得恰到好处。

三、不存违自然之念。不存违自然之事,这样就能拥有平和之态。比如:凭自己的能力或现实的条件,只能获取有限的东西,你却要与别人攀比,岂不自寻烦恼?这便是人为因素。

无为之境,就是舍去所有危害健康的东西,只留对身体健康有利的东西。

“例解”

伯山甫得道

有个叫伯山甫的人,是雍州人氏。平时在华山修炼,精思守一,服饵,成为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他还经常回乡去探望自己家里的亲人。都已过了二百多年,可是伯山甫看上去还是一点都不显龙钟老态。

伯山甫每次去别人家,进屋后,往往就知道人家先世祖辈以来的善恶功过,就仿佛是亲眼目睹一般。他也能预知未来的吉凶好坏,没有不被他说中和应验的。有次回家后,见外甥女年老衰朽,伯山甫就将带有的丸药给了她。伯山甫的外甥女在服药时,年龄已逾七十,是古稀之人,可她在吃下伯山甫的药后,居然逐渐地变得年轻起来,最后竟由老还少,变得貌如桃花,在肤色上与少女都没有区别。

后来,汉朝派遣使者经过西河城东之地,汉使见到有位女子正在用鞭子抽打一个老翁。只见这个老翁头发雪白,低头长跪受罚,毫无半点反抗之意。使者感到奇怪,就问其中缘由。这个女子说:“这是我的儿子。以前我的舅舅伯山甫,曾以神方教我,我觉得很有效,才叫这违逆小儿服食此药。谁知他就是不肯吃这种神药,以致到现在衰老成这付模样,看上去比我差远了。我实在是气不过,这才用鞭子教训教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