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期刊杂志悦读MOOK(第十四卷)
45337300000029

第29章 十七年前的一段顺口溜

◎ 肖 锋

贾平凹的《废都》在被禁十七年后,不久前被允许正式出版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收录了一首当年民间流传的顺口溜。那首顺口溜包含了民间对中国社会阶层流变趋势的判断,时过十七年,现在读来还颇为耐人寻味的。《新周刊》刊登肖锋撰写的《十七年前一段顺口溜映照当下》一文,对此作了分析,现摘登如下。

季羡林说:二十年后,《废都》会大放光芒。贾平凹听了不信,跑去证实,老先生的确是这么说的。《废都》十七年前因“格调低下,夹杂色情描写”遭禁,一禁成畅销,盗版过千万,创了纪录,早已以某种形式“大放光芒”了。

不纯真年代的畅销书必包含媚俗、矫情、意淫、性、自恋、装神弄鬼、低级趣味和商业炒作等因素,然而《废都》最能应和知识界的是主角庄之蝶的幻灭感。十七年来知识界在权力、财富和话语权的分肥中为自己争得中上流地位,何来幻灭呢,或许缘自内心仅存的一星半点被称作良知的东西吧。

回看《废都》最让我感慨的还是那段顺口溜,贾平凹以一个作家的直觉加以引用,日后衍生出不同版本,这种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不容被社会学家忽视的。

该顺口溜唱道:

一等公民是公仆,子孙万代享清福。

二等公民是官倒,国内倒完国外倒。

三等公民搞承包,吃喝嫖赌都报销。

四等公民大盖帽,吃了被告吃原告。

五等公民手术刀,拉开肚皮要红包。

六等公民是演员,扭扭屁股就挣钱。

七等公民搞宣传,隔三差五解解馋。

八等公民是工农,有的富来有的穷。

九等公民是书生,海参鱿鱼分不清。

十等公民憨百姓,学习雷锋真来劲。

这个标准版集中了那个年代民间对中国社会阶层流变趋势的判断,颇为准确,今天看来,连它的误判都耐人寻味,这里不妨逐条解释,想必饶有趣味。

一等公民是公仆,子孙万代享清福。今天,“官二代”集体登场,“农二代”跳龙门无门。当今中国,阶层结构定型化,断裂与板结是基本特征,远没有十七年前的社会布朗运动那样有趣精彩,一切均在强力规划之中,索然无味。其中,处于社会顶端的那些精英阶层极力维持代际继承,官员子女“子承父业”的机会是普通阶层的两倍多,我想实际比率远超社科院学者陆学艺们测算的两倍,学者们只是不好意思说罢了。一个“罗彩霞事件”表明权力对高考的侵蚀,“罗彩霞们”即便升学也过不了就业这一关,这门高深的关系学非农民掌握。

一个国家就好比一家招商总公司。权力与资本从来没有这般亲和过。杞人忧天者反省中国今天缺少主流价值观,官场文化不正是硬邦邦的主流价值观吗?

二等公民是官倒,国内倒完国外倒。官倒转换了形式,今天不再有钢条和水泥可倒,物资双轨制没了,但还可以炒批文炒内部消息,或者炒地皮。更有道行者炒海外上市和美国债券交易权,佣金高达上亿、数十亿美元。

三等公民搞承包,吃喝嫖赌都报销。承包哪有变卖国有资产来得快,一次成功的改制就把国有资产装进口袋。当然资产国有并不是什么好事,那等于大家谁都没有,只是你这么暗着干就不地道了。这句顺口溜里漏掉了民营企业家,他们不会吃喝嫖赌都报销,因为钱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吃喝嫖赌也是为搞好关系。在公司是老大,在官员面前是孙子,实在不好排几等公民。

四等公民大盖帽,吃了被告吃原告。大盖帽依旧,原告被告照吃。一次南方某省的普查揭出八成法官与不良交易有染,国家高法副院长都可以进去,这等公民之黑不提也罢。

五等公民手术刀,拉开肚皮要红包。平心而论,这句顺口溜有偏,不是每位医生都要红包,也非等到拉开肚皮才张口这么绝。依我观之,错在医改。按国际人均医生数、病床数中国排在末流,中国医生的辛苦可以想见。问题出在医生诊疗费偏低,知识产权在中国一贯卖不起价,所以以药补医,药价可以翻十倍。其实民众对手术刀之恨缘于不平等,那些几乎全报的利益阶层是不惧药贵也不用封红包的。

六等公民是演员,扭扭屁股就挣钱。演员不如导演,导演又有得挣又有得睡,比演员风光多了。演员凭身体吃饭,也有很苦的比如北漂族,他们出位机会一点不比企业上市容易。演员招骂,因为太招摇。不招摇能出名吗,这就是两难了。

七等公民搞宣传,隔三差五解解馋。搞宣传的实指传媒人士,十七年前并无传媒人称谓,民众统称为搞宣传的也有道理。今天搞宣传的可不只隔三差五解解馋了,他们还拿红包,连吃带拿,拿几十万的都有。但基本上是帮闲,挣点小钱而已。

八等公民是工农,有的富来有的穷。工农本就不是一家,现在更不是一家。在中国二元结构社会中,再惨的城市工人都强过农民。二十年前乡镇企业风光一时,成就了几位农民企业家,但农民整体的社会地位与城里人包括城市工人越拉越大,包括子女求学和就业机会。

九等公民是书生,海参鱿鱼分不清。书生这个位列老九的知识群体早已严重分化,有的荣列一等公民二等公民,尤其是那些与权贵紧密捆绑的经济学家,身家上亿上十亿都有之。就教师群体,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又不同,一个重点中学的小金库可私藏上亿元;民办身份与官办身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民办教师数年工资被打白条的有之。大学教授像异类者郑也夫二十年不申请课题费、炮轰学术腐败的太少了,更多的是弄课题、跑场子、捞讲课费。去年北大的阿忆老师嚷嚷教师穷招致一片痛骂。其实阿忆老师远不只哭穷的月入四五千,教师总有大把时间和机会炒更,像阿忆这样的勤跑媒体的“知道分子”随便搞搞策划、开开讲座就早早脱贫了。不信去查查一些学校的教师,有谁不是两套房以上,有谁不是忙着把小孩子送出国?十几年前北大旧友一次聚会,点菜难定夺,只听一个声音说“就照着肉多的点呗”,于是群体呼应。如今不再点肉多的了,书生们早已不是海参鱿鱼分不清了。

十等公民憨百姓,学习雷锋真来劲。雷锋还是要学的,十七年之后我们仍然需要雷锋。《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上一度流行可以理解这种期盼心情。今天路见有人被撞倒,出手相救要承担被人误解的风险。学雷锋不可太憨,要留个心眼,可有心眼还叫雷锋吗?广州近日有报道非洲老外义胆追贼,接受采访时这位黑人青年惊诧怎么没人跟上来呢,他本以为这等好事中国人会抢着做。雷锋是孤独的,何况洋雷锋呢。

看官,民间顺口溜就是这么绝,映照当下,预言未来,这等集体智慧实非文学书写能比。 ■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发言权

“和谐”可说是近几年在媒体上,以及各种发言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空军司令员许其亮上将在庆祝人民空军成立六十周年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的发言中,对这一词汇作了这样的解说:他说“和谐”是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词语,“和”字——禾加口,寓意人人都有饭吃;“谐”字——言加皆,寓意人人都有发言权。此前,在互联网上,也曾有不少人对此词作如此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