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康历代名人录
45429400000049

第49章 近现代(13)

字雨皋,石泉县人。1924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肄业后,回石泉任教育局局长。历任城固县立中学、南郑省立五师实小、省立兴安师范学校、汉中女师校长和教导主任。1936年“西安事变”后,赴西安组织联络工作组。赴华北联络群众团体,宣传张学良、杨虎城“八大主张”,宣讲“西安事变”,开展抗日救国工作。次年2月,陈雨皋返回西安,在三原见到叶剑英,受到热情接待。3月4日赴延安,住南关接待站,收到毛主席写来的“请陈雨皋同志来我处一谈”便函,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的身世和西安抗日救亡运动情况。回西安后。在省教育厅任义教督学。1938年赴抗日前线,任山西中条山三十八军干训班军官队少校政治指导员,兼任军士队教官。干部班教材采用延安抗大的政治时事教材,轮训了一大批军官、军士,全军将士朝气蓬勃,两年时间,粉碎了日寇对中条山地区的11次进攻。1940年调任三十八军参谋处第三科科长,他依靠中共三十八军工作委员会,对全军中下级干部进行全面调整,安排大批地下党员担任军内各级领导职务,对这支部队的改造起了一定的作用。后来,蒋介石以“异党”嫌疑为名。调陈雨皋37名军官去洛阳干训团“受训”,经赵寿山多方活动,才准于免训,就地免职。1944年因病回家务农。1949年农历九月被捕入狱,先后在石泉、安康、汉中、绵阳等地受过酷刑。解放后,出狱到西安,历任陕西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司法厅副厅长、交通厅副厅长等职。并先后被选为第一届、第三届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省委员会副主席,民革陕西省委员会常委。(录《石泉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牛锡珍(1901~1980)

女,湖北武昌人。1928年毕业于基督教会创办的普爱医院附属护士学校,调云南昆明滇惠医院任护士长。1933年返汉口协和医院专修妇产科。1934年受聘于湖北省光化县老河口教会医院,担任妇产科医生兼私立助产学校教师。抗日战争爆发,时局动荡,欲乘机摆脱教会束缚,便带领学生熊志清、丁淑德溯江而上,来安康城办博爱医院,后更名普泽保产医院。产院大门书写楹联:“解除妇女生产之痛苦,保护婴儿出腹之安全”。横批是“普济众生”。她言出必行,急产妇所急,夏不畏暑,冬不避寒。无论昼夜。随叫随到,仅收2元法币出诊费,家境困难的还可以少收或不收。解放后,先后在安康妇幼保健站、东城妇幼保健站和城关镇医院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1977年平反昭雪。牛锡珍从事妇幼保健工作43年,不少家庭两代乃至祖孙三代,都得到她的好处,是安康新法接生的发轫者之一。(节《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翁同翔(1902~1966)

安康县城关镇人,回族。幼年家贫,无资求学,以沿街叫卖为生。少时拜师习武于来金生门下,时时不忘练功,叫卖至无人处便弯腰拔筋,高喊一声“油果!”便是一个起脚单响。由于老师指点,进步很快,学会十八罗汉功、心意拳、四把拳、六合掌、练九捶、燕青刀、虎头双钩、锁子石等数十种拳术套路,特别是软器械流星锤功夫甚高,能以流星击物,喉断竹筷。民国年问赶东药王殿庙会,赴会摆场子冒犯军警,引起冲突,他一根鞭杆惊退十几名士兵。为了武术的进步,民国三十年只身沿江而下,赴旬阳、白河、郧阳、武当等地以武会友,交流技艺,博采众长。回乡后收回汉门徒数以百计,一时间安康城内练武健身成风。对于外来江湖朋友卖艺,他极力捧场,不存门户之见,辞别时以资相赠。以武德、武艺兼优而名噪武术界。1959年,其流星锤套路曾被中央新闻纪录片厂录制成新闻简报在全国播放,获全国武术、摔跤赛武术比赛二等奖。50年代向省武术队培养输送了四名运动员;其武术传人长女翁积秀,在60年代初曾随代表团出国表演。翁同翔虽为武林高手,却从不以武逞强。一次路过城关小什字口,一李姓汉民屠夫砍肉,一块猪骨头飞入翁同翔的脖颈,吓得李屠夫跪地求饶,翁同翔说:“你非有意,何必如此。”扶起好言劝慰。对于事关民族尊严,纵有杀身之祸,也敢斗胆抗上。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兴安日报》刊登《黑姑娘》一文,有侮辱回民的字句,翁同翔和锁兰如等到报社明理,回民出于义愤砸毁了报馆,翁为此被捕,关押两月,经地方绅士张紫樵等人斡旋,回民联名具保,始得出狱。建国后,在安康城关镇中医院任骨科医师,选为安康县一至六届人民代表,一至四届政协委员。1957年国庆节,以少数民族代表进京观礼。“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惨遭迫害,于1966年含冤而死,时年64岁,1980年平反昭雪。(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章健(1902~1931)

原名章振伦,曾用名章严。安康人。幼入私塾,1916年在家乡读高等小学,1918年人西安成德中学。1920年留学日本京都帝大,毕业后进仕官学校习炮科。因受民主思想熏陶,参加日本左翼学生活动及工人运动,深谙日本国情。1928年,杨虎城将军赴日本考察,与章严结识,杨虎城详细询问日本军政情况,章一一答对,提供材料翔实而颇有见地,杨虎城遂约其回国在所部任职。章严追求进步,向往光明,回国后毅然参加张云逸领导的红军,与叶季壮、李谦、王展等三十二名同志,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广西。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组织领导的“百色起义”,百色起义胜利后,创建红军第七军和右江根据地,章严任红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团长。1930年10月,红七师奉命北上,由于沿途作战,部队伤亡大,12月在湘粤桂边地的桂岭进行改编,取消师的番号,章严任五十五团第一营营长。红七军缩编后,东出鹰扬关,向广东进发,到北江湘南宜章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工作,1931年2月3日,在与敌人战斗中牺牲。邓小平政委在1931年4月29日写给中共中央关于《七军工作报告》中说:“到北江后即在宜章、乳源交界之梅花一带工作,一切布置均是在创造当地的苏维埃政权,发动土地革命斗争并补充红军。发动群众的工作,在几天内有相当成绩,并即刻武装了几十个农民(发枪60支)。但不几天即得报告说,粤军邓辉一团追来,我们认为是大好机会,乃决定布置消灭该部。谁知一经接触,方知侦察有误。敌人有三团之众,且有两团系由乐昌赶来。结果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激烈作战,我们不能不失败了。此次作战的损失为向来未有,重要干部如李谦(龙光)、章健(章严)皆死,……真令人痛哭”。1945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追认章严为革命烈士,编人《军队烈士英名录》第二册《土地革命时期烈士》。(纂《三秦近代名人评传》、《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锁兰如(1902~1978)

又名锁德馨,回族,安康县人,性格开朗,刚直不阿。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某师长要号住他家后院上房,锁兰如断然拒绝,被捆绑吊打,宁折不曲。后经专署派人调解了结。1945年《兴安日报》刊登《黑姑娘》一文,有侮辱回民的字句,锁兰如和翁同翔等人到报社明理,回民愤然砸毁《兴安日报》社,事发后被捕入袱,经省内外回民与社会贤达联合营救保释出狱。建国后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庞世堂(1902~1962)

又名庞治喜,旬阳大棕溪人。幼时家贫,目不识丁,但记忆力极强,爱看戏、听戏,过后即能背诵并演唱一些台词。从小随父庞永昌、叔父庞永潮皮影戏班做杂务,不久开始学习唱道情和耍皮影,因悟性高,加上勤奋好学,唱功又好,中年时即闻名旬阳一地。庞世堂擅长拦门,耍签技巧高超,双手能表演八个皮影作战,还能表演双马奔驰,战士骑在马上舞枪弄棒,战马四蹄奔腾等高难度动作。一人唱十门角色,道白和唱腔独具特色。收藏木刻手抄戏本八十余部(出),以演三国,瓦岗寨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西游记、聊斋戏见长。建国前,曾在棕溪明智皮影班耍过皮影。1957年3月,旬阳县文教科、县文化馆将有名皮影艺人组织起来,成立旬阳县道情皮影社,庞世堂任拦门。除在旬阳各区乡演出外,还先后到安康县城、恒口、马池、石泉、紫阳等地演出,1956年2月,参加陕西省举行的戏剧、业余戏剧会演,庞世堂随旬阳皮影社代表安康赴演,获锦旗一面,奖金50元。1966年,庞世堂被请为安康地区戏剧挖掘组说戏月余,为皮影戏剧挖掘整理贡献了许多宝贵资料。(纂光绪《旬阳县志》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李志连(1902~1987)

安康县恒口镇人。花鼓戏小场子艺人。中国舞蹈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3岁开始学“阳坡”,19岁登场演出。“小场子”是在一张方桌上由丑、旦二人边演边唱,变化多种姿势,神情兼备。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民国24年(1935)正月,李在恒口街包灯场时。认识了比他小九岁的小场子艺人张广明,自此,二人联手结伴,1939年在安康付家河飞机场一带为抗战伤病员演红后,他们便长期合作演出,有时一夜唱到天明,但所挣无几,很难养家糊口,他俩却矢志不改,从艺达50余年。李志连以扮丑见长(艺行中俗称“阳坡”),最拿手是耍草帽圈,即将一去顶草帽为道具、配合唱词,随姿式变化翻折草帽圈二十余种帽花,使演唱人物更赋幽默、风趣、怪异、顽雅。这一特技是他从名师杨承猛处学得。又经自己长期实践,不断创新,加工,可变各种不同的花样达数十种之多,如“小开门”、“和尚帽”、“三棱角”等,被人们称为“草帽圈的魔术师”,1954年参加安康专区民间文艺会演,荣获表演二等奖。同年又参加省民间文艺会演大会,被选为优秀节目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文艺会演,荣获奖章,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7年中央民族学院特邀李赴京讲授小场子及草帽圈表演技艺。常演剧目有《兰桥汲水》、《买绒线》、《王婆骂鸡》、《三度林英》等。(节录《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三秦出版社1994)

朱丙旺

字直卿,号守正。旬阳县麻坪河人。清光绪间,县生员,1902年旬阳知县刘德全续修光绪《旬阳县志》,受聘任资料采访。曾任旬阳县北区区长多年,因胆大,敢于为民做主,不惧权贵而闻名全县。1930年,旬阳人张藩任陕鄂边防剿匪总司令。收编了孙长林等地方武装,孙又将他的朋友,县府班头舒龙金介绍给张藩,委以独立团团长。舒团及其下属宋复炎住赵湾街,官兵给养均出于地方,其中住赵湾街宋复炎一营官兵,多为游手好闲、流氓成性之徒,毫无军纪约束,乱派粮款,敲诈勒索,鱼肉百姓,人民不堪其扰,纷纷向朱丙旺告状,请求作主。朱遂秘密发动七八百名青壮年,八月初九日夜,出其不意将宋营包围,杀死宋复炎以下官兵58名,第二天,赵湾街血流成溪,旬河为之色变。事后,朱丙炎以《满江红》词牌述其事云:“天昏地暗赵家湾,黄带斗强权,解决独立团。心相连,起团练,不怕惹祸端,放走别营连,逃往两河关。人民威力大,全团一扫烟,谁叫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下乡害地面。”1936年,旬阳县长索景安派委员雷茂堂带宋道启、鲁继增等三人,前往麻坪河查办房产税,对没有契约的房屋实行估价立契,企图藉此搜刮民财,引起乡民不满,告于朱丙炎,朱遣数人趁夜黑秘密包围委员会住所,除雷茂堂钻进柴堆得以幸免外,其余三人均被处死,房屋估价一事从此停办。(节光绪《旬阳县志》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张翼廷

字剑芩,汉阴县涧池镇人。擅长文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被关中书院主讲丁信孚举为孝廉。日俄战争在东北爆发,他深为辱国之耻而悲愤满腔,上书赵尔巽将军,赵重其才,委以创办奉天师范学堂。后以举人大挑知县分发广东试用,充任两广盐收公所秘书长,通览全国盐法志。民国元年(1912)在上海主办《谈盐丛报》。当时,我国因不平等条约向列强赔款,以盐法作抵,并请外国人丁恩任稽核总办,丁欲乘机改变我国盐政。翼廷愤怒之余,撰文揭露丁恩阴谋,抨击他不懂中国盐政历史,侵犯中国主权,丁恩理屈词穷。时舆论哗然,京沪报章纷纷发出评论,“驳丁恩一文,挽回了我国的合法权益”。民国十四年(1925),翼廷被陕西督军陈树藩聘任为省府参议,兼任《旭报》主编。后因其两位兄长相继病故,遂辞职返里,不久病逝。(纂《汉阴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张禹谟(1903~1927)

字幼文,光绪二十九年(1903)出生于汉阴县太平乡张家庄,少时就读于西安成德中学。1923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5年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0月,调往武汉北伐军中工作,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残酷杀害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中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张禹谟被派往河南,经郑州受阻,同行劝其脱党回陕,他断然拒绝,只身返回武汉寻找党组织,不幸在汉口车站被武汉卫戍司令部逮捕。同乡熊文涛闻讯保释未准,八月中旬被杀害于武昌城外,年仅24岁。遗体由熊文涛等商请武汉济难会掩埋。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录《汉阴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沈玺亭(1903~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