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康历代名人录
45429400000007

第7章 唐(1)

真觉大士

隋唐之际高僧,北周建德四年(575)出家为沙门,精研般若,隋开皇初,居长安报国寺,尝赴左仆射高熲府讲法,甚得器识。开皇十九年(599),文帝后独孤氏,排斥高熲,诬其议论朝政,并秧及沙门真觉,乃除名去京,遂人终南山中,隐于观音山莲花寺修行。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契胡人尔朱敞出为金州刺史,时炀帝敕往名山“召诸隐逸,以裨王化。”尔朱敞延致至州,尊号“真觉大士”,礼之甚恭。高祖拜禅,唐室鼎立,高祖(李渊)拜尔朱敞为金州总管,并于武德八年(625)敕赐真觉大士观音山“山田周五百里,永充香火”。《安康碑版钩沉》录有观音山摩崖刻字。(纂郭朋《隋唐佛教》、《安康碑版钩沉》)

李袭志

字重光。本陇西狄道人也。五叶祖景避地安康,复称金州安康人。(北)周信州总管,安康郡公迁哲孙也。父敬猷,隋台州刺史,安康郡公。袭志初仕隋,历始安郡丞。大业末,岭外盗贼尤甚,袭志散家产,招募得三千人以守郡城。时萧铣,林士弘、曹武彻等争来攻击,袭志固守之。后闻宇文化及弑逆,乃集士庶举哀三日。有郡人劝袭志曰:“公累叶冠族,久临鄙郡,蛮夷畏威,士女悦服,虽日隋臣,实我之君长,今江都纂逆,四海鼎沸,王号者非止一人,公宜因此时,据有岭表,则百越之人,皆拱手向化,追踪尉佗,亦千载一遇也。”袭志厉声曰:“吾世树忠贞,见危授命,今虽江都陷没,而宗社犹存,当与诸君戳力中原,共雪仇耻、岂可怙乱称兵,以图不义,吾宁蹈忠而死,不为逆节而求生。尉佗愚鄙无识,何足景慕。”于是欲斩劝者,从众议而止。袭志固守,经二年而无援卒,为萧铣所陷,铣署为工部尚书检校,桂州总管。唐武德初,高祖遣其子元嗣奉书召之。袭志乃密说岭南首领,隋永平郡守李光度与之归国。高祖又令使奉书谕袭志曰:“卿昔久在桂州,仍属隋室,隋室运终,四方圯绝,率众保境,未知所统。朕抚临天下,志在绥育,眷彼幽遐,思沾声教。况卿朕之宗姓,情异于常家弟侄,并立诚效。公又分遣守领申谕诸州,情深奉国,甚副所望。卿之子弟并据州县,俱展诚绩,每所嘉叹不能已己,令并入属籍,著于宗正。”及萧铣平,江南道大使赵郡王孝恭授袭志桂州总管。武德五年(622)人朝,授柱国,封始安郡公,拜江州都督。及辅公裕反,又以袭志为水军总管,讨平之。转桂州都督。袭志前后凡任桂州二十八载,政尚清简,岭外安之。后表请入朝,拜右光禄大夫,行汾州刺史,致仕,卒于家。(纂《新唐书·李袭志、李袭誉传》)

李袭誉

袭志弟,字茂实。少通敏有识度,隋末为冠军府司兵,时阴世师辅代王为京师留守,所在盗贼蜂起,袭誉说世师遣兵据永丰仓,发票以赈穷乏,出库物赏战士。移檄郡县,同心讨贼。世师不能用。乃求出募山南马,世师许之。既至汉中。会高祖定长安。召授太府少卿,封安康郡公。仍令与兄袭志附籍于宗正。太宗讨王世充,以袭誉为潞州总管。时突厥与国和亲,又通使于世充,袭誉掩击悉斩之。因委令转运以馈大军。后历光禄卿,蒲州刺史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为江南道巡察大使。多所黜陟,江都俗好商贾,不事农桑,袭誉乃引雷陂水,又筑勾城塘,溉田八百馀顷,百姓获其利。召拜太府卿。袭誉性严整,所在以威肃闻。凡获俸禄,必散之宗亲,其馀资多写书而已。及从扬州罢职,经史遂盈数车。尝谓子孙曰:“吾近京城有赐田十顷,耕之可以充食;河内有赐桑千树,蚕之可以充衣;江东所写之书,读之可以求官。吾没之后,尔曹但能勤此三事,亦何羡于人。”寻转凉州都督,加金紫光禄大夫,行同州刺史。坐在凉州阴憾番禾县丞刘武,杖而杀之。至是有司议当死,制除名,流于泉州,无几而卒。撰《五经妙言》四十卷;《江东记》三十卷;《忠孝图》二十卷。(纂《新唐书·李袭志、李袭誉传》)

李怀俨

袭誉之子,颇以文才著名,历兰台侍郎,受制检校,写四部书进内,以书有汗,左授郢州刺史,后卒于礼部侍郎。(纂《新唐书》)

段志元

山东临淄人。资质伟岸,骁果善战,从太宗征屈突通,讨王世允,破窦建德,平东部,皆有勇名。贞观十一年(637)授金州刺史。累官左骁卫大将军。尝奉命勒兵章武门,太宗夜遣使至,志元拒曰:“军门不夜开。”使者示以手诏,曰:“夜不能辨”。太宗叹曰:“真将军也,周亚夫何以加。”(纂《新唐书》)

李元亨

唐高祖子,封酆王。贞观二年(628)授金州刺史,太宗李世民怜其幼,数遣使劳问,赐金钱以娱乐之。(纂《旧唐书》)

李元婴

李渊子,封滕王。贞观十五年(641)授金州刺史。骄纵失度,屡坐法受谪。迁洪州都督,武后时进拜开府。(纂《旧唐书》)

李元祥

唐高祖李渊之子,封江王。四为金州刺史,性庸鄙,所至营财无厌。时滕、蒋、虢三王皆贪暴,凡为其府官者皆不愿行,时语曰:“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后因参加霍王叛乱,为武后所诛。(纂《旧唐书》)

窦南容

字钧鉴。山西人。唐会昌四年(844)以明经授安康县令。好学有才艺,为人简静不妄通宾客,吏不作奸,治化大行,徙京兆,终吏部选事。(纂《兴安府志》、《读志脞说》)

李大亮

泾阳人。有文武才略,高祖入关,授土门令,晋金州总管府司马。太宗时迁金州刺史,累官至剑南道巡省大使。性忠谨,外若不能言,内刚烈不可干以私,廷争是非无回挠,而见妻子则未尝有惰容,人皆贤之。(纂《旧唐书》)

李孝儒

金州人,性至孝,每读书有合孝者,辄流涕。唐高宗知其名,召封为遂宁郡公,辞归亲,不欲以富贵移所爱。时人称之曰“孝儒”。(纂康熙《兴安州志》)

韩偕

失里籍,唐高宗时任金州太守,仪凤二年(677)四月八日怀让降诞,有白气属天,在安康之分,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遂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器。不染世荣。”高宗即传敕韩偕亲往调查慰问。(纂《景德传灯录》宋释道元撰。(纂《兴安州志》康熙本)

怀让

怀让禅师俗姓杜,陕西金州人,生于唐仪凤二年(677)四月八日。《宗镜录》载,他在十岁的时候,就雅好读书,名闻遐迩,被誉为“国之法器”。唐高宗李治听说后,特敕金州刺史韩偕亲往存慰。当时有个叫元静三藏的僧人,对他的父母说:“此子若出家,必获上乘。”于是则天后垂拱二年(686),刚满十五岁的怀让,便别了父母,离开安康到荆州玉泉寺,依宏景律师出家。武后通天二年(697)受戒,成了一名职业僧人。受戒后,他便开始不满足于出家当普通僧人了,常说:“夫出家者,当为无为法。”于是毅然告别了宏景律师,到河南嵩山一世祖达摩修行处,从慧安学禅。他天赋很高,深得慧安赏识,推荐他南下韶州去曹溪参拜慧能。按照中国佛教传说,禅宗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灿、道信,至五祖弘忍而分成北宗神秀。南宗慧能,故慧能又称六世祖。怀让在曹溪从慧能学法,受“顿悟法门”,成了六世祖的高徒。慧能赞扬怀让说:“汝足下生一马驹,踏杀天下人。”慧能死后,怀让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往南岳般若寺,弘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怀让一生极力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强调“以无念为宗”和“即心是佛”,所以自称“顿悟法门”,又叫“顿门”。慧能和怀让所创南宗宗旨,不外“净心、自悟”四字。净心即心绝妄念,不染尘劳;自悟即一切皆空,无有烦恼。能净能悟,顿时成佛,修行方法可谓极其简便。怀让有弟子九人,其中以道一(世称马祖道一)为主座。道一在怀让门下学法时,专事坐禅。有一天,怀让取砖在寺前磨,道一问:“作什么?”怀让答:“欲作镜。”道一说:“磨砖岂能成镜?”怀让说:“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道一顿悟。此后,道一专学南宗禅,成为怀让门下得意弟子,发扬光大了南宗禅学。在他和慧能的另一个弟子行思两人的禅学系统下,先后分出了禅宗五家。其中尤以南岳怀让门下的临济宗流传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宋代淳熙十四年(1187),日本僧人荣西来中国,就从临济宗受法,将此宗传入日本。其实,早在唐元和年间(800),南岳一系就已传到国外。朝鲜僧人道义,曾从怀让大弟子道一门下的智藏受法,回国后,“传人南宗禅,此派遂成为朝鲜禅宗主流。”唐天宝三年(740)八月十一日,怀让禅师圆寂,塔于南岳。他死后,唐敬宗李湛赠谥大慧禅师,名儒张正甫为制碑文,后吏部侍郎归登复为撰碑。弟子“马祖道一”大弘其数。从此,怀让便以南岳一系的创始人存世了。(纂郭朋《隋唐佛教》)

刘音虚

字挺卿,盛唐名儒,时谓“诗人之杰”,与元德秀、萧颖士并称“三贤”。少有才藻,工诗,声名在孟浩然、王昌龄、祖咏、王维伯仲间。太尉房玄龄、尚书刘文静皆器重之。刘在京常抱疾不起,房公在扶风,闻之通夕不寐,对宾从说:“挺卿日若不起,无复有神道”。刘公每有胜理,必诣挺卿处与谈,终日忘返。在京求识面者无虚日,音虚为逃尘扰,也为了养疴,遂避地居于金州,徜徉山水。无何,因疾卒于安康山城。(纂王士祯《渔洋诗话》)

杨令本

原弘农华阴人,后徙蒲州永乐独头村(山西芮城)。杨贵妃之高祖,开元间官金州刺史,政尚清静,有廉吏名。(纂《新唐书》、《开元天宝遗事十种》)

薛厚

山西人,开元进士,授西城令,性谨厚朴雅,有惠政。(纂《宰相世系表》、道光《安康县志》)

薛宇

河中宝鼎人(山西万荣西南),开元中任金州户曹参军,能诗,有逸句。与王维、杜甫善。(纂《全唐诗》、《兴安府志》)

张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