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康历代名人录
45429400000009

第9章 宋(1)

钱俨

字诚允,本名信。临安人,吴越王钱缪之孙也。其异母兄钱俶袭国为吴越王,俨为镇东军安抚使。国破归宋知金州,历官金、慎、随等州观察使。俨博涉经史,为文敏速富赡。当时国中词翰,多出其手。归京师日,与朝廷文士游,唱咏不绝。太宗朝出判和州,咸平间卒。(纂《兴安府志》、《中国人名大辞典》)

陈彭年

字永年,宋南城(今属江西)人,雍熙二年(985)进士,真宗咸平二年(999)知金州,以文学饬吏治,吏民敬爱之。尝上疏言“经世要道”五事。升参知政事。奉诏与邱雍修撰《大宋重修广韵》韵书(简称《广韵》)。北宋皇帝认为前代韵书、字书偏旁差讹,传写漏落,注解未备,旧本既讹,学者多误,有必要修订增损。首次修订于景德四年(1007),再修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此书在《切韵》基础上增益而成,实际上是一部按字头读音编排的字典。是上探三代两汉六朝语音,下推近现代语音,研究汉语音韵学、方言学、汉语史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亦可用来识读古书难字、翻检字义,在汉语语音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纂《兴安州志》、《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籍辞典》、《辞海》)

张海

商州人,庆历三年(1043)陕西大旱,饥民数十万。张海与郭邈山等聚众千余人于商州起义,攻占金州,劫金州资甲仗库,知州王茂先年老昏昧,弃城而逃。张海遂与京西路(治襄阳)起义军党君子等部会合,由金州出商洛,转战河南邓、唐、汝、光、虢等州,进逼汴京(开封),宋廷急调禁军镇压,起义军南下光化,宋军500多人投降参加起义军,义军势增,遂西进取顺阳(河南淅川)破金州,攻人兴元府,并在石泉之饶风岭大败宋军。宋朝当局连续增兵围攻义军,迫其退还商州。后与郭邈山相继战败被俘,遇害。(纂《欧阳修文集·论京西贼事劄子》、《辞海》)

孟宗周

血不周

汴梁人。庆历三年(1043)任金州郡幕,金州知州王茂先年老昏昧,玩忽职守。宗周屡进言,民心躁动,不听,遂上诉大宪,以为寅僚不合,枉顾。时张海聚千余人起事商州,攻劫州县,遂得入金州,劫却军资甲仗库。宗周奔救行辕,官兵围迫。张海退还商州。(纂《欧阳修文集》、欧阳修《论京西贼事札子》)

鲁有开

北宋仁宗皇佑(1049~1063)年间知金州,州有益狱坐死者数十人。有开曰:杀人一人胸中策划足够了,安得如此之众。讯之果诬。是时天方旱,久不雨,狱白而雨如注。(纂《兴安州志》)

甄履

北宋皇佑间(1049~1052)由进士自历下司寇移汉阴县。皇佑四年(1052)六月九日,汉水大溢,邑署漂没,请于府,迁县署于尉厅东,方兴工。未竣,奉文摄西城县,是年十一月,遂改西城令。至和元年(1054)冬,刘公宰汉阴,再请毕工而城始完。明年春,因笔于社溪行香院,勒石纪之,具载年月。(按:碑原立于石泉县西寺,因掘地得之,方知汉阴旧治所在。而甄、刘二公皆有功于邑治者。)(录康熙《汉阴县志》)

张仲宣

北宋治平间(1044~1067)知金州兼金坑巡检。时金州西城、汉阴、石泉有金坑十余处,仲宣坐枉法赃罪,至死。因为是朝廷命官,故免死罪而杖脊脸上刺字后充配海南岛。宰相苏颂认为量刑过重,令人调查案情后,向英宗皇帝说:“张仲宣所部金坑,工人完不成任务,怕朝廷怪罪,便以金八两向张仲宣行贿,不差官追究。其情节‘止系违令’。”英宗说:“那就杖而黥之如何?”苏颂说:“古时刑不上大夫,张仲宣官五品,今免死而刺面,使与徒隶为伍,虽其人罪当如此,所要紧的是‘污辱衣冠耳”。于是皇帝接受了苏颂的建议,遂没有杖责和刺字,将张仲宣流放到海岛。(据《宋史·苏颂传》改写)

陈琪

字宝之,徐州彭城人,陈师道之父。以岳父宰相庞籍荫为太庙斋郎。历徐州沛县、开封雍丘主簿。以父忧去,复为雍丘主簿,忠武军节度推官,以母忧去,复为冀州观察支使。治平二年(1065)迁大理丞知陇州汧阳县。宋神宗即位,加太子中舍,以殿中丞通判金州。清廉干练。金为州阻远多货,吏率以致富,至琪知有廉吏。居官如家,用财如私,决不铺扬。事无难易,行无寒暑,治狱不以考掠能得其情,所至以能闻。为人仁而敬慎,意豁如也,曰:“行而畏人知者,吾不为也。”琪性廉俭,以财交,推多与人,曰:“宁损我,毋损人也。”所至正其圭田,金州有漆林之征,使视无林者罢之,十去七八,民沾实惠。故去之日,民挽辕留之。去后,思之不置云。(纂陈师道《先君行状》、《后山居士文集》)

陈师道

陈琪子,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人。元佑时因苏轼等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诗多写其生活琐事,风格奇峭清新,为文师曾巩,清峻俏丽,辞藻华赡。宋熙宁七年(1074)父琪通判金州,尝客居金州,作《忘归亭记》,著有《后山居士文集》。(纂康熙《兴安州志》、《后山居士文集》)

吕希纯

河南人,父吕公著,哲宗时独当国政,位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希纯神宗时金州刺史,累官起居舍人。以上疏论时政,阉寺侧目。章悖拜相,出知亳州,及父公著自贬,希纯亦以屯田员外郎分司南京,不赴,避地金州居住。素有贤行,杜门著书,不以夷险易心。(纂《宋史》、《兴安州志》)

葛德

金州西城人。宋熙宁七年(1074)以家财修长渠堰,引水灌溉乡户土田,授本州司土参军。(纂《宋史》、《中国农史》、《中国人名大辞典》)

张伯端

一名用成,字平叔。北宋道士,全真道南五祖之一。少中进士,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自称在成都遇异人(一说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诀,遂改名用成,号紫阳。著有《悟真篇》,论述内丹修行和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思想。后世奉为南宗或紫阳派初祖,称紫阳真人。又据《紫阳志》载:宋元丰间,师事青城仙翁,默授真诠,至紫阳瓮儿山(今仙人洞),面壁数年,飞升去。著有《悟真篇》青华秘文传世。又《金丹四百字》,玄奥瑰丽,真人自序。所谓包含天地之根基,贯穿阴阳之骨髓者。(纂《辞海》、道光《紫阳县志》)

范纯粹

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以荫迁至赞善大夫,检正中书刑房。与同列有争,出知滕县。迁提举成都诸路茶厂。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西夏,高遵裕出怀庆、刘昌祚出泾原、李宪出熙河、种谔出鄜延、王中正出河东。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逐解。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203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馀?”即上奏:“本路得钱诚为有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人为右司郎中。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徽宗立,以言者落职,贬知金州,有善政,明决于事,人不能欺。(纂《宋史》、《兴安府志》)

燕达

字逢辰,开封人。善骑射,以材武选隶亲卫,宋哲宗时,出为金州观察使,洞悉民瘼,轻徭薄赋,誉声满道路,后迁武信军节度使。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宴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何当先?”对曰“莫如爱”。帝曰“爱克厥威可乎?”曰“威非不可,要以爱为先”。帝嘉其言。卒,谥“毅敏”。(纂《中国人名大辞典》、《兴安州志》)

徐筠

字孟坚,湖北青江人,早岁擢第,初主攸县簿。后知金州,有惠政,乞免本州和籴,郡人刻石记其事,又肖像以祀。著有《汉官考》四卷、《周礼微言》、《姓氏源流考》等书传世。(录《江西通志》,四库本)

张朴

德兴人(今江西),大观间第进士,大观三年知金州,累迁侍御史,尝言:“朋党分攻,非朝廷福。”时郎官冗滥,宋徽宗让张朴考校优劣,择出庸碌者斥之。后蔡攸引为道史检讨官,召试中枢舍人。(纂《明一统志》,四库本)

郭广

太原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为金州郡倅(副职),佐政公廉,莅事勤慎,尝捐俸修葺万春寺,为天圣寺佛像设色着装,远近悦服。(纂《复修万春寺禅堂碑》、《兴安州志》)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