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现代体育新秀——团体操
45444400000008

第8章 了解团体操的基础知识(2)

除了杨瑞雪和毛学信这两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外,我国还有一批曾多次参加全运会和其他大型活动中团体操的编训工作,以及多年从事团体操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志。如北京的陆奂奂、徐培文、魏廷陛、钟毓麟、袁振、李国英、龚克明、田赐福、毕茂林、刘西玉、夏环珍,上海的蒋薇芳、吕曼琳、吴乃为、王吉林、薛宝琴,武汉的郑丽冰,广州的黄宽柔、何镜芳、李铁英,成都的张丽华,郑州的李木兰,济南的王群等,他们都为我国团体操的普及与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节)团体操表演的组织

从组织团体操表演工作开始,一直到最后完成表演任务,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如同构筑高楼大厦,需一环紧扣一环,方能保证表演成功。整个工作的进行大致可分如下五个程序。

一、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一个健全、精干的组织机构是完成团体操表演任务的重要保证。机构的大小、人员的多少须根据表演的任务与规模而定。其机构通常是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设办公室、创编组、后勤组等三个组。各组分工如下:在组织大型团体操表演活动时,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应的体委、教委、文化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士组成为宜,以利协调并指挥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由社区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及负责编训工作的同志即可主持全盘工作。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应在校长的领导与支持下,由体育老师具体负责,并争取音乐、美术老师以及各年级或班级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共同努力,搞好工作。

团体操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对外联络,起草与管理各种文件及票证的分发等工作。

创编组及编训组:负责操与背景的创编与训练、表演时的组织与指挥工作。

音乐组:负责音乐的创作、录制以及表演时的配乐与音响效果等工作。

美工组:负责背景画面的设计与绘制,服装和道具式样的设计、色彩的配备、样品的试制以及灯光设施的安排等工作。

后勤组:负责服装、道具及背景用具的制作、保管与分发,场地器材的准备与布置,交通车辆的安排以及生活管理等工作。

二、创编

该程序中,首先是要制定一个科学而切实可行的表演方案。然后,根据表演方案的要求,设计与创编表演的队形及与之相应的表演动作,并绘制表演的队形图及编写表演动作的文字说明;确定并设计背景表演的形式与内容,设计服装、道具的式样与色彩;创作表演内容所需要的音乐。

三、组织训练

训练阶段是实施表演方案的实践过程。必须按计划、系统地完成全部表演内容(包括背景)的训练任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表演方案,使其更具科学性、艺术性与观赏性。除此之外,还应逐步完成服装、道具的试制以及其后的批量购置、背景画面的绘制、音乐的录制等项工作。

四、组织预演

通过彩排、预演,全面检查、落实表演方案,并按正式表演的要求,充分做好表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利正式表演的顺利进行。

五、正式表演

表演即训练之归宿。“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必须从思想上、物质准备上、组织工作上进行全方位的总动员,全体人员应尽职尽责、团结协作,力争表演的最佳效果。

(第三节)团体操场地的布置

团体操场地的布置是一项细致、艰苦而又必须进行的工作,它是全体表演者在场内进行各种队形变化及动作表演时定位的客观依据。场地布置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训练与表演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对于团体操场地的布置工作应予以足够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室外团体操的表演基本上是在土地或草皮场地上进行的,室内的表演一般是在地板场地上进行的,也有在水泥地上进行表演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团体操的表演内容及形式不断丰富与更新,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更注重表演场地的质量、实用性和表演的整体效果。如帆布、化纤地毯等陆续被用于表演场地。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质地的表演场地,都要根据训练和表演的需要予以布置,只是布置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已。训练场地可以根据本单位所承担的表演任务及所用场地的面积进行布置。表演场地则应根据表演任务的需要,通盘规划,认真、细致地进行测量,合理而准确地予以布置。现以表演场地的布置为例,介绍如下。

一、布置场地前的准备工作

1.绘制表演场地图。根据团体操表演的需要,将所用场地的面积缩小比例,绘制在坐标图纸上,并标明场地的方位、主席台的位置、中线、中心点、边线、端线及基本点的布局,在表演场地的前、后、左、右的边线与端线上标明行与排的序号,以此作为布置场地时的依据。

如果只是一场操的表演,表演中又出现综合队形,为保证表演效果,则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绘制所需的特殊标记。如组菱形,可在四个角的顶点处绘制4个有别于基本点的特殊标记。如果表演的场次较多,各场操的特殊标记点均由各场操的工作人员自行安排。

2.准备物品。布置场地所需要的物品有:钢尺、标有相同长度的测量绳尺、基本点标志物、特殊标志物、序号牌、钉子、锤子、指挥信号物(口哨、手旗或喇叭均可)等。基本点可用铁皮、碎布、塑料片等制成。铁皮制成的基本点一般为直径约10厘米的圆形,用碎布或塑料布则可做成约10厘米见方的块形。中间留有一孔,以便穿钉子。

3.组织布置场地的工作人员。布置场地所需人员的数量应根据所布置的场地大小而定。人员的组成一般包括:总指挥1~2人,负责拉绳尺的人员2~3人。钉点人员的数量依纵行上基本点的数量而定,如纵行上有30个基本点,约需15人,即1人负责2个点;若人多,可用30人,即1人负责1个点。运送基本点标志物的人员2~3人。凡参加工作的人员,分工必须明确,并尽力做好工作。

二、布置场地的步骤与方法

1.拉出场地的中线,并确定表演场地的中心点(O)。

2.根据中心点的位置,确定表演场地纵深的长度(AB),即表演场地的中线。然后,通过A、B两点,分别拉出平行于跑道沿(或主席台)又垂直于AB的两条边线CD、EF,使其成为“工”字形。并按照场地图纸上基本点的间隔、距离的要求,将CD、EF上的基本点准确无误地钉出来。

3.组织布置场地的人员,在统一指挥下,按统一的要求,从中间分别向两侧,对场地图上的基本点严格地、有条不紊地、逐行地进行布置,切忌混乱。具体的方法是:指挥员站在右(或左)半场的中间,面向中线进行指挥,边线CD上的拉绳人以CD上的标记点为准,将绳尺的一端固定。边线EF上的拉绳人则要抖动绳尺,并对准相应的标记点将绳尺拉直,固定在相应的点上。中间有一人检查绳尺是否准确并协助调整。钉点人员在绳尺的后边,面对指挥员,站于自己所要钉的标记点的后方,待指挥员下令“放点”时,立即将标记点对准绳尺上的标记(或刻度)一侧,轻轻钉在地上;钉点时不得移动绳尺,以免影响他人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整个工作的进程;当大家都将标记点对准绳尺的标记并轻轻钉在地上后(切勿压住绳尺),指挥员便下达“移绳”的命令,拉绳员立即将绳尺移至下一个标记点,此时钉点人再将标记点完全钉下去,然后原地站立,等待命令进行下一行的钉点任务。当右(或左)半场布置完毕后,再布置左(或右)半场的标记点,程序同上。在场地布置的过程中和全部布置完毕后,应及时予以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4.按照表演场地图的要求,组织人员在边线与端线上的基本点前(侧、后)方按顺序从左至右、从前向后插放行与排的序号牌。序号牌的形状可为圆形,也可为三角旗样等。

5.布置特殊标记点:全场的基本点以及行与排的序号牌的布置工作完毕之后,由各场负责人指定专人进行各场操中所需特殊标记点的布置工作。如果特殊标记点的位置与场上某基本点的位置相同时,则应将特殊标记钉于基本点的一侧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