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中的情绪与情感
45444900000004

第4章 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1)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方面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方式、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体育中的情感体验的特点,另外,如果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必须在体育锻炼中培养自己的高级情感。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一样吗

情绪与情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情绪与情感的产生都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人的需要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情绪主要是生理性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情感则是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这些需要包括对劳动、文化、交往、艺术的需要等等。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持久性与深刻性,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主观体验。

通常说来,情感在人的个性结构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意志过程共同构成一个人完整的心理过程。情绪则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暂时性与激动性,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比较短暂的主观体验,通常说来,情绪直接体现于人们的一言一行之中,而且往往会伴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和自身需要的满足而逐渐减弱或者消失。

第二,情绪是情感的初级形式和表现形式。情绪反应通常伴随着明显的外部动作,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悲伤时捶背抚胸,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一般在发生之后,很难得到控制。情感通常不会表现出激动性的外部动作,而是以一种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内部。例如,殷切的希望、深深的恨、深沉的爱,一般都深埋在人们的心底,不会轻易地表露出来。情感与情绪虽然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但二者的联系也十分密切,尤其在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二者往往如水乳交融,很难进行严格的区分。首先,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起来的,同时通过情绪的反应表达出来。其次,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通常反映出情感的深度,情感往往蕴含在情绪反应的过程之中。

目前,有许多学者认为,情感这种稳定的主观体验是介于情绪与情操之间的一座桥梁,情绪是情感的初级形式,是情感的外在载体;情操则是情感的高级形式,是情感状态的升华。

情绪和情感虽然都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但客观事物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情绪和情感,客观事物与情绪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般而言,凡是符合人的需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与情感;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不能满足人们欲望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与情感。例如:饥饿的人得到了食物就会笑逐颜开,得不到食物就会愁容满面。渴望学习知识的人哪怕是得到一本普通的书就会无比欣慰,而得不到书本就会感到日子过得无聊。道德高尚的人看到助人为乐的行为就会感到敬慕,看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就会感到无比的气愤。笑逐颜开、欣慰、敬慕都是肯定的情绪与情感,愁容满面、心事重重、气愤都是否定的情绪与情感。那些与人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不能够与人的需要发生直接作用的客观事物,对人而言,既不会产生什么利益,又不能得到什么伤害,充其量只是一种中性刺激,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情感的最高形式是什么

情操是情感的最高形式,作为一种深厚、稳固、坚定的高级社会情感,情操主要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一、理智感

在人们的智力活动过程中,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活动且是与评价活动的逐步展开,人们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这就是理智感,也称理智情操。人们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与人们的理智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成就感等都是理智感的表现形式。例如:我们在探索未知世界、了解未知事物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求知的欲望;我们对外界事物、未知世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极想认识的好奇心;我们因为追求真理而体验到的自豪与幸福,或因为违背客观规律、歪曲真理所表现出的羞愧之感;我们在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惊讶感、怀疑感、焦躁感,由于成功解决问题所体验到的成就感、愉悦感,由于问题未被解决而体验到的失落感、心痛感。这些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之列。

实践证明,认识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智力活动也是很复杂的,因而理智感的形式同样是复杂多变的,很难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是,理智感对人们学习科学知识、探索未知世界、认识与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确实有一种强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有人因为能够从学习中体验到无比的喜悦与快乐,因而会全身心地、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有人为了追求真理而赴汤蹈火,这与他们从中体验到的自豪与幸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还有人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那就更是人类理智感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哥白尼与布鲁诺为了捍卫“太阳中心说”而触怒了教会的教义与当权者的利益,遭到迫害,即使如此,他们依然坚强不屈、坚韧不拔。

二、道德感

道德感也称道德情操,是人们对自己与他人的社会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每个人都会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认识与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伴随着这种道德认识与评价行为,人们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这就是道德感。由于道德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与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民族都拥有一套独具特色的道德标准,因而,道德感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例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当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这种标准之时,人们就会产生满足感、自豪感与幸福感,否则,人们则会体验到内疚感、不安感与自责感。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原则、实用主义原则是他们追求的道德准则,能够使自己获得利益、有助于自身的发展,他们就快乐,否则就不安。有人说,情操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品德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十分贴切的一句话。道德情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本质。因为道德情操不仅能够说明一个人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态度,更能够说明一个人对待祖国、社会与家庭的态度。道德感极为丰富,一般包括下列这些内容:其一,责任感与义务感。责任感是指人们在体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时所表现出的情感,责任感反映出一个人的觉悟。义务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自觉地履行了社会道德责任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义务感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心。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与热情是每一个青少年应尽的义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具有崇高的责任感与义务感,无产阶级的优秀战士雷锋是他们的杰出代表。雷锋一心为人民服务,自觉地寻找一切机会奉献自己的才能、热情、青春,甚至是生命。他是青少年学习的光辉榜样。

其二,爱国主义情感。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情感是我们对自己的祖国深厚而诚挚的热爱。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尊心。

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表现为: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热爱祖国的四化建设并且贡献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艰苦奋斗;为保卫祖国的利益而献身。目前,最为要紧的是,为振兴中华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其三,集体主义情感。热爱集体、为了集体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感,这种情感更能够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促人奋进。集体主义情感能够促使青少年更好地、自觉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集体主义情感的指导下,青少年完全能够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