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45664600000019

第19章 理论篇(9)

二是心中只有“工作”,没有“人民”,把本职工作与为人民服务对立起来。政府机构本来是为管理国家服务社会而设置的,它制定法律,规定秩序,制止犯罪,保护人民,归根结底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为人民服务应该是所有政府工作的目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看到一些奇怪现象: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在各地频繁出现。滥摊派、乱罚款、滥收费屡禁不止。这同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要求相去何其远!诚然,政府职能部门对违法违规的现象要制止,有些违法行为要进行经济处罚。但是我们应该切记,这些执法行为的落脚点,其归宿也必须是为了人民,要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不是相反。这样的工作才能体现出“三个代表”的要求,既是严格执法,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工作如果离开了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不时刻想着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那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值得质疑的。

三是为人民服务思想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往往被人忽视,似乎勤勤恳恳工作,不贪不占就是好干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生活复杂诡谲,能够在金钱和物质诱惑面前做到自律自爱已属不易。但是,作为政府公务员,拿着纳税人所奉献的薪金。从事的是社会公职,他就必须为公众服务,单单做一个官场中的老好人,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回避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不敢同官员队伍中少数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做斗争,不敢站起来勇敢扞卫人民的利益,这样的“好人”仍然是可鄙的。

2001年初,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要求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按照这个要求,党政官员首先必须加强自己的从政道德修养。从政道德的本质是“执政为民”。为人民做事,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最大的善。反之,那些置人民利益于不顾,甚至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代价以权谋私,搞官官相护、权钱交易,就是最大的恶。从根本上说,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对人民利益关心的程度是检验一个官员善恶的试金石。每一位政府官员在从事自己政务的时候,每一位政府公务员在执行自己的职责工作时,都应该随时扪心自问:这样说话是代表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吗?这样做事对人民群众有利还是有害?每一位共产党员,每一位负有一定职责的政府官员,只有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挂在心上,而且有这种忠诚于人民的自觉性,才能真正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促进派,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呈现出新的面貌。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始终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准则,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使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拥有最深厚、最坚实、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人民的忠实公仆。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我们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这三个“想一想”,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性问题,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每一个党员干部时时处处、一生一世都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重要课题。解决好这一人生哲学问题,树立正确的公仆观,在思想上确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是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思想基础,是当好人民公仆的前提条件,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支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利益观。在新时期,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因此,要通过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增强综合国力,确保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是我们党80年光辉实践的一条主线,也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一贯的思想和主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我们的信心从哪里来?智慧从哪里来?力量从哪里来?归根到底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要大力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入体察民情。掌握民意,做到与群众身贴身,心交心,水乳交融,血肉相连。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始终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一切行为向人民负责。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就要立党为公,大公无私。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要大力发展经济,必须走改革之路。改革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是要在发展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应该比其他社会成员更自觉地做到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应当认真解决好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摆正主仆位置,摆脱名位权利的私欲,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先富与后富的关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重大责任。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就要执政为民,用权为民。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大小与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密切相连。共产党人无论在任何岗位上掌权、用权。都必须向党负责。向人民群众负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做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执政为民,用权为民,必须做到廉洁从政,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就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切实改进作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按照相应职务和责任的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有一个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的任务。要自觉养成求知若渴、勤奋学习、刻苦读书、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加强学习,增长才干,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称职的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领导者。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改进领导方式、领导方法。树立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以身作则的表率形象、竭诚奉献的敬业形象、勇创大业的进取形象、苦干实干的勤政形象和艰苦奋斗的廉政形象。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始终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千方百计为人民办实事。我们党历来把为群众办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实现党的纲领的基本保证。人民也正是从许许多多细小、具体的实事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惟一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认识到广大党员干部是为他们办事的勤务员,认识到我们正在干的事情都是在为人民谋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落脚点,就要躬身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政策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由党的性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本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确认,人类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也是亿万群众自己创造的。如果无产阶级政党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保持其先进性的特质,就不能维持其执政地位,就会失去执政地位。因此,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科学正确的人生观的核心。也成为无产阶级区别于其他任何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根本标志。

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中央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又及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赋予了新的内容。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回顾了十五大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后说,五年来的成就,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基础上取得的。13年来,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人们公认,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着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我们党和我国人民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他说,13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要更好地实践这一宗旨,就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和J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成立的那一天起,我们党就与人民紧紧连在了一起。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只有不离开人民,党才能具有无穷的力量,才能所向披靡。

成为执政党以后,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地位、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认真回答好执政干什么和怎样执好政的问题。我们党执政干什么?就是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怎样才能执好政?就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坚持执政为民,是因为党执掌的权力来自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将执政的权力委托给我们党,就是希望我们党为他们谋取更大更多的利益。我们党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执政为民就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对党而言,执政为民意味着执政是手段,为民是目的;对人民而言,党坚持执政为民则是对人民主人地位的确认与巩固。

坚持执政为民,还因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执政党的地位,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党能够掌握更多的资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由公仆变成老爷。无数历史教训表明,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存亡的根本性因素。不可否认,今天在我们党内还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损害党的形象,腐蚀党的执政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强调坚持执政为民,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坚持执政为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在每个党员、每个干部的具体行动之中。江泽民同志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要求我们党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同时认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做人民的公仆,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