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45664600000023

第23章 理论篇(1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唯命是从的温顺良民,也不是培养“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小写的人,更不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六亲不认的好斗分子,而是应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使大学生成为自尊自爱、善待他人;热爱社会,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服务社会的公民,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必须是也只能是服务社会。这一点,就是西方教育界也是赞同的,哈佛大学的校训就是:“为增长知识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

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必须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李岚清同志在高校邓小平理论课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应按国家教育部关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做到不为错误思想所迷。不为“酒绿灯红”所诱,不为金钱美女所惑,不为个人名利争。

(2)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团员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学生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我们必须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威信;同时,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使他们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党团组织要积极关心要求进步的大学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以身作则.早日加入党团组织。此外,学校党团组织还应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受到好的感染和熏陶,加深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认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3)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促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维系亿万颗人心,激励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当前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其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道德领域中最基本的价值导向,只有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中国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事业。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生理想以及世界观等思想意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要求,使他们克服和抑制与社会主义伦理准则和法规制度相悖的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通过这些教育,使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年的自我价值。

(4)宣传先进典型,进行共同理想教育

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我们应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钱学森、李素丽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应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

我们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同时,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注意发挥高校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注重以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的先进行为教育、带动广大青年学生。

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广泛性与先进性的关系,既要宣传先进的思想道德,又要进行共同理想的教育,这样才能团结教育大多数。例如对大多数学生讲爱国主义,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就容易沟通思想,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再如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只能是少数先进分子的自觉行为,就不能作为对一般青年学生的必须要求。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放松正面教育,正面教育不仅要加强,而且要搞好。

(5)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成由节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同时,艰苦奋斗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当前,有人把改革开放与艰苦奋斗相对立起来,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与此同时,在一些人中间讲排场、比阔气、高消费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盛行;加之挥霍国家财产等腐败现象蔓延,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正确认识。

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艰苦奋斗精神被淡忘,重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艰苦奋斗教育的力度不够。今天我们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使青年学生鄙视那些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挥霍公产、奢侈浪费的人和事。

艰苦奋斗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如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地区、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访贫问苦的活动,进行科技文化服务,参加抢险救灾。以及对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献一份爱心等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教育方法,可以使大学生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差距,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6)坚持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坚持通过宣传教育,灌输正确的思想,要坚持进行多种形式的正面教育,除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外,还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促进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既应强调外部教育也要注重自我教育;为使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还应针对青年喜欢参与性、竞争性活动的特点,采取参观访问、形势报告、收看影像、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征文大赛、讲演比赛、辩论大赛、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方式,教育、启发、引导青年学生;除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通过种种方式,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此外,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