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45664600000038

第38章 纵论篇(1)

(第一节)人生态度慨述

弗朗西斯·培根有句名言:“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一、人生态度的内涵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长期的人生实践和社会生活体验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基本看法与稳定的心理倾向。人生态度作为主体对生活的总体意向和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人们对人生所具有的持续性信念和对现实生活所作的反映方式,包括价值目标的确定,善恶标准的选择,理智、情感、意志的形成与表达,又是指导自我人生活动的一种心理定向和行为表现。它显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影响和支配着主体的人生行为。

人生态度体现着一种精神:人在生活上有贫有富、事业上有困有达、感情上有喜有忧,但人一定要有达观的人生态度,这是最主要的。人这一辈子怎么着都是过,与其皱眉头,不如偷着乐。冬天你别嫌它冷,夏天你别怨它热,有钱的别装穷,没钱的别摆阔,别指望他天上掉馅饼,也别指望有钱能使鬼推磨,苦辣酸甜都尝尝,才算没白活,因为人生是一种经历,经历就是一种财富。

人生态度体现着人生的魅力。将这重要的人生命题自然而又巧妙地幻化为一种特有的、积极的、乐观的、机智的精神风度与人格情怀,进而于感时论世,品味人生中直抒胸臆境界。人生态度催发人生感悟,其内容虽然百态千姿,但作为人生之精神底色的,却是乐观向上、健康自由的,是一种欢快的生活审视和热忱的生命投入。这无疑最终折映出人生的巨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人生态度并非仅仅是人的传神写照,更重要的是透过这种传神写照,发掘和彰显人身上饱含的充沛的生活热情,超常的生命智慧和诱人的精神风采,于是,一篇篇白描而成的人物速写,无形中化为作家一次次发自心灵深处的生活赞美与人生喝彩,从而又一次烘托出“美是生活”的客观真理。

人生态度激发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但是,热爱生活并不等于粉饰生活,珍惜生命亦不等于迁就生命。

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科学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复杂的各式各样的矛盾,如理想、工作、学习、生活、友谊、恋爱、婚姻、幸福等等,每个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和解决,反映了人生的不同态度。这种态度基本上有三种:

(1)消极悲观,对生活中的矛盾采取躲避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在曲折中妥协投降,顺乎不正之潮流,采取随波逐流的态度。

(3)正视生活中的矛盾,敢于斗争,顺境之中不骄傲,逆境之中不动摇,无私无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活当中总是由若干条宿命人生线索交汇而不听天由命,有道德的社会将会把人生命运导向人性的轨道。有人说,挨过饿的人和没挨过饿的人的人生态度是完全不一样。而人性的善恶会因生活的难易而发生基因突变吗?让我们的思维一起交响、共鸣这一问题。答案不是目的,思考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人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贡献自己的一切。而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实践表现。一定的人生观在人生实践中对待生活的情境和问题的方式就表现为人生态度,它集中表现在如何对待荣与辱、苦与乐、义与利、生与死以及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成攻与失败等问题上。在人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确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对于能否获得成功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表现为主体对人生是非、生活真伪的理性判断,依据主体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原则,肯定或否定主体所面对的人生实践,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导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人生态度对主体选择自己正确的人生道路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在生活的课题面前,人清楚地知道要于什么,能干什么,并决定自己去干什么和不干什么。人对自我的生命活动负有他人不可替代的责任,对生活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态度”是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广泛研究的范畴。在社会心理学对人的个性研究中,“态度”问题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心理学上认为,所谓态度,就是人对于种种对象和现象的反映倾向的心理准备,是人根据以往的经验,给行为的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

态度具有明显的组织结构,它由三种主要的心理成分组成:第一,认识性成分。这是指个体对对象或现象的理智认识,这包括对事实的了解,对事物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以及自己的意见观点等。它常常以“我认为”这样的方式出现。认识是一个对特定对象的认知和理解以及评价的依据。第二,情感性成分。这是指个体对于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心理上以接近或背离、相容和相拒等带有情绪的倾向。第三,行为倾向性成分。这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实际反应和行动,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

态度是行为的准备状态,它主要具有三种功能:

第一,认识功能。即态度影响个体对社会信息的选择、接受和理解。一般来说,个体对抱有积极态度的人和事知觉较清晰,而对抱有消极态度的人和事甚至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第二,调节功能。态度可以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对行为的方向性和对象性起调节作用。

第三,自我防卫功能。即当自我遭到否定时,会表现出更加肯定自我的态度,对外界的攻击导致反抗态度,对自己不愿接受的人采取回避态度。

人生态度与人的行为之间通常具有一致性。态度决定行为,行为是态度的外在表现。人生态度所形成的指导自我人生活动的心理定向,为人生一系列行为活动提供了心理准备及采取何种行为的可能性。人在一生当中对各种生活事件所采取的行为方式,都是在人生态度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对生活对象的具体反应。当个人对理想、信仰、工作、学习、友谊、爱情等多种生活事件采取不同行为时,也就是不同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

人生态度对个人的世界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对人生抱什么态度,往往影响到对整个社会历史及整个世界的看法。所以,对人生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一般情况下,直接成为形成某种世界观、历史观的起点。同时。世界观对人生态度又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一旦确立了某种世界观,人生态度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与世界观相一致。

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与人生价值为人的一生指出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有价值,构成了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表现为具体怎样去做。二者之间形成了做什么与怎样做的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社会实践过程,形成一种较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

人生态度是处于动态之中的。它的形成或改变都要受到社会环境和个体已有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社会环境、客观事物和个人心理因素的变化,人生态度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代大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把握自己的人生,努力创造自己的人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这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和精神风貌。我们的时代需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生态度。

二、人生态度的类型

人生态度有不同的类型。从古到今,人们无不根据各自的人生态度走完生命的历程,不同的人生态度构成每个人一生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然而,从社会效益的标准去观察,各种人生态度不外有两大类型:第一,消极无为、无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消极无为、无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其特征在于否定人的积极能动作用,以个人为中心,仅仅关心个人的境遇、愿望和前途,因而常以悲观、享乐、玩世不恭的态度为自己对生活的冷漠、不负责任作解释。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看破红尘、得过且过、与世无争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任何变化都无法激起他参与生活的热庸,抱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回避现实,封闭自我和退出社会的态度。二是享乐、实惠的人生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把人生在世吃好、玩好作为自己生活的第一要义,抱定“不吃白不吃,不玩白不玩”、“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他人是与非”的实用态度。他们评判各种事情的标准,是看能否给自己带来实惠,能否满足自己追求生活享受的欲望。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可以放弃一切原则。三是批判主义的人生态度。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人,认定社会、国家、他人对自己都是不公正的。或者终日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或者用审视批判的目光寻找周围一切的缺点和错误并进行攻击,不能容忍任何一点瑕疵。总之。对现实生活的一切都不满意。

在消极无为、无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中,还有一种极端利已主义的人生态度最为有害。这种人生态度与剥削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相联,把权力与金钱作为其人生追求的唯一目的,因此,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人往往以自我为核心,把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对立起来。并为达到极端的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对社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第二,积极有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积极有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其特征在于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个人利益的发展和社会利益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凭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参与社会生活。这种人生态度主要表现为正视现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顽强奋斗。这是一种健康正确的、符合人类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人生态度。在这类人生态度中,由于人生观的差异,其表现的层次与境界是不同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青年大学生要在科学人生观的引导下度过有意义的人生,创造人生的价值,就必须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道路。而人生道路,每人只有一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的一生是一个自立自尊自主自强、自觉实践自我价值、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生是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过程,人生不谓不长;然而减去能力发挥最差的少小15年和年老的15年,仅剩下40年——14000多天,再减去一半的睡眠休息,仅剩下20年——7000多天,7000多天,以天地之悠悠,宇宙之无限,人生何其短暂!在这极其短暂的生命中,人怎样才生活得好?怎样才不枉为一世,虚芳一生?这是由每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由每个人自己的思想意识来决定的。人生态度是多元并存,异态纷呈的。是持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持以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或者是别的什么态度,这不仅决定你所走过的各不相同的人生道路,也必然决定你各不相同的人生结局。人生总是以平等的起点分化为不同层次的人。人应该活出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物各有性,人各有志。人各有境,花各有色。色各有异。人生应当是五颜六色,群芳争艳的花朵,人生应是多色调的春天,原野上的花波草浪,云霞缤纷,万紫千红,不失个性风采而又蔚然成世界之大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阿人生态度。有的人热衷都市的喧闹,有的人偏要回归自然;有的人沉湎于世俗的欢乐,有的人神往宗教的静穆;有的人隐入历史的暮霭,有的人迎着现实朝阳。这一切不但允许,且越丰富多彩越好,而不应整齐划一,苛求、强求一种生存方式,一种活法。只要与他人与社会有益无害,就应允许生活的多样化多色调。强求一个模式的单一色调,即不符合实际,也是办不到的,即使办到了效果也不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世事纷纭,人生驳杂,因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也是多彩多姿,形形色色的。有的人精力旺盛,性格外向。充满活力和朝气,不怕困难挫折,勇于奋斗,百折不挠。有着火热的激情,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甘愿以自身的燃烧换取人间的光明美好,换取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世界和平正心,以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为己任。他们贫贱不坠青云之志,富贵不生骄奢之心。为了正义和事业,他们埋头苦干者有之,为真理献身者有之,舍生取义者有之。他们是民族的正气,社会的中坚,人类的脊梁。这样的人生是以一种炽热的生命之火照亮和温暖别人的最高境界的人生。

有的人热情、执着而又淡泊,曾有过美好的幢憬,难忘的青春。虽经历了一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厌倦了尘世的争斗甚至受到些许创伤,依然初衷未改,依然故我,依然心灵年轻,依然追求光明,渴望美好。时常向往与绿色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回归自然的倾向,但又始终不甘平庸,不气馁,不灰心,不消极。不沉沦,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有的人深沉、稳健、勤奋、踏实、求实、务实,有苦干精神,又有切实的人生目标,这种人一般对生活的要求不同但也不低,既懂得创造生活,又懂得享受生活,既奉献劳动,又收获果实;不断奉献,不断收获;不断享受,又不断创造。

有的人安分守己,缺乏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但注重殷实小康,勤俭节约,思想和行为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一般不求名利,不求升官发财,不花天酒地,也不苦行僧,谨小慎微,反对极端,满足于平平安安、和和美美,能够以真诚之心待人,以平常之心处世,实实在在,平平淡淡地享受做人的自由、平静和乐趣。

有的人热情,天真,爱作梦,好传奇,喜欢浪漫,富于幻想,崇尚自由,追求时尚,爱慕虚荣,好高骛远,用情不专,缺乏刻苦务实精神,思想和行为总是与现实有一定距离,因而,比较敏感、浮躁、悲观、幽怨、嫉妒,不安于现状,但又常常无可奈何。有人称之为玫瑰色人生。

有的人阴冷,德行恶,素质差,贪得无厌,为人奸诈。但这种消极人生往往自己晦气、背时、心态失衡,心理阴暗,仇恨他人,嫉妒同事,甚至险恶狡诈,喜欢暗算,乐意整人,侵害性、报复性较强。有人称之为灰黑色人生。

有的人思想和阅历比较复杂,很难用单一色调描绘。这种人亦好亦坏,亦善亦恶,入世出世,能伸能屈,能上能下,能吃苦也能享受。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既随波逐流,玩世不恭,又惟我独尊,不甘人后,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适应能力和不懈的求进精神。有人称之为驳杂色人生。

面对色彩缤纷的人生,应当区别对待,提倡理解与沟通,尽量防止用一种模式去扼制不同的人生,规范所有人的生活,因为这是徒劳而无益的,重要的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社会导向机制,抑恶扬善,用公德性、普泛性的人生观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