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45664600000047

第47章 纵论篇(10)

无独有偶,有一位年轻人,随着淘金的大潮来到美国的西海岸,然而他的运气不好,尽管很努力,却不曾挖到他梦想中的金子,因而一筹莫展。有一天,他偶然发现淘金工人们穿的裤子很容易磨破,于是他便把自己搭帐篷用的结实的帆布剪下来,缝制成几条裤子卖给了他们,没想到非常受欢迎。这一下他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了,于是弄来帆布,购置了机器设备,成立了制衣厂,专门制作牛仔裤,没想到生意非常兴隆,他得到了梦想的成功。他的秘诀在于“此门不开开别门”,灵机一动就顺利地得到需千辛万苦地挖金也难得到的成功!

常言道:“条条道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别人走过的大道旁边,仍然还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路,只要你选择得当,坚持走下去,亦有可能通往成功,创造辉煌。在这里关键是要正确地估价自己,充分地开发自己,抓住时机,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不畏困难的勇气,更好地发展自己。盖茨说得好:“发挥你的长处,以知识致富。”有人把长处看得很神秘,把知识理解为高文凭,这就把自己束缚住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关键在于你要认识它、使用它、盘活它,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派上用场。果真如此,你就会使自己的事业成功,找到通往胜利的道路,开拓出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6.严格自律。守住人生至宝

一个事业有成的人能够严格自律,这种自律源自一个人内心的激情。一个人要不懈地为成功而奋斗,但更要追求奋斗中的乐趣。这种追求需要严格的自律,严格的自律是人生奋斗的不尽的能量之源。因此,永远不要食言,不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努力实现对自己和他人的承诺,是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人成功人生的力量源泉。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农夫耕田时,发现一块无价的玉石,便把它拿来献给宰相。宰相看到玉石后,对农夫说:“这块玉石是你仅有的宝,你应该留着。不取非分之物是我仅有的宝,也请你让我好好保留。”这个故事具有深刻的含义,很耐人寻味。

故事告诉人们:不贪是个宝,能静即是福。人生在世,有人以有形之物为宝,有人则以无形的品德为宝。当一个人伸手攫取非分的有形之物时,也正是他在丢失无形的品德这个“宝”的时候,获取非法所得越多,品德损失越重。丢掉品德这个“宝”,不仅个人大祸临头,而且祸国殃民。许多腐败分子,正是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不知不觉地丢掉了品德这个“宝”,从而拆除了防线,解除了武装,被“糖衣炮弹”打得一败涂地。

故事告诉人们:畏法度者常乐。党纪国法是人生之路上的“红绿灯”,是原则问题上的“高压线”,闯不得,碰不得。藐视法纪自然要被法纪“锁定”,践踏法纪必然要落入法网。在法纪面前,还是胆子小一点为好。其实,怕与不怕也是辩证的。一位基层干部谈到为官体会时的一句话就很有哲理:“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最可怕。”法律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冒犯它,它就惩罚你,你遵守它,它就保护你。给你带来平安和快乐。

故事还告诉人们:做欲望的主人。欲望可谓人皆有之,欲而有节才是真境界。人一旦沦为欲望的奴隶,就会利令智昏,财迷心窍。明代有一首散曲(十不足):“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上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都“一攀攀到阁老位”了,还要“每日思想到登基”。惟妙惟肖地揭示出一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心态。面对诱惑时如果六神无主,终点将是毁灭。在各种各样的考验面前,始终要有主心骨、警戒线。品德这个“宝”丢不得。

7.不怕失败。再试一次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曾经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冒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很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年轻人的求职经历验证了这样一条真理。是的,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8.不懈地追求、进取,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经历也使人对人生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把握每一次机会。说不定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成功和惊喜。也使我更加坚信这样一个道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平凡的人生只有不断地努力,不懈地追求、进取,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有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务界,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当头一棒。他一度曾情绪低落。最终他不但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他的心态也为之一变,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已平安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就问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这位医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几乎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个人。这位医生不但医术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作为平凡世界的一个普通人,人生经历要永久珍藏,并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永不满足,永不停息。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被怀揣成功梦想的人们追逐,他们走过的路,他们跨过的坎,他们摔过的跤,成为人们比照自己人生的坐标。大家所熟悉的刘氏兄弟带给我们关于财富的启示是,财富带给他的是责任感、价值感、成就感。他说,支撑一个人前进的是不断地追求、奋斗。在这个意义上,刘氏兄弟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教科书,也是我们人生态度的启示录。

三、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一)选择正确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人的一生必然会遇到曲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面前,人生的起伏,更是经常出现。要使起伏的人生永远向上,要使曲折的道路闪烁光芒,就离不开人生态度的正确选择,这其实就是人生观的抉择。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正在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社会成员面临下岗、待岗的一时困难,而市场经济无处不在的竞争和利益调整,也会使一些人受到一时的挫折,这是对人生态度的考验,人生的态度是沉沦还是向上,人生的色调是灰暗还是闪光,正是一种选择。不同的人生观有不同的人生态度,如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贪图享受的人生态度、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等。这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个人职业与个性不同,因而对各种人生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也就不同。一切剥削阶级都认为,“人生在世,名利二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甚至在劳动人民中也有人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利己主义的影响。历史上没有哪个人不根据自己的人生态度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态度构成不同的主体一生不同的行为方式,支配着主体走完不同的人生历程。在不同的人生态度的支配下,有的人奋力拼搏,积极进取,对人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的人生重于泰山;有的人碌碌无为,苟且偷安,甚至与人民为敌,与民族为敌,与历史背道而驰,他们的一生则轻于鸿毛。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并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应当努力培养和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客观理性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自己,为实现未来人生崇高的理想和目标作好思想、道德、智能和身心上的全面准备。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在人生道路上,一些大学生还没有考上大学的时候,他们中的不少人确实“优秀”过,人生目的是明确的,人生态度是严肃的。但是,进入大学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少数大学生开始变得消沉甚至颓废、堕落。人往往是这样,没有得到的,拼命追求;追到手了,又不能很好地珍惜,特别是不能长时间地加以珍惜。于是。出现了“阶段性”好学生现象。在他们身上,成功来自十年寒窗一点一点的积累和拼搏,而毁掉幸福前程却是一朝一夕,一时一事。

对人生态度的不卑不亢,却正是一种真正的睿智。着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以其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深得人们的尊敬。虽然她走了。她永远地离开了舞台,但她质朴自然、栩栩如生的表演形象,平和达观的人生态度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在许多人看来,有些人的人生态度与赵丽蓉相比,如果不说是低下、粗俗、平庸、浅薄,至少也与精致、高尚、深刻相去甚远。有些人的人生态度甚至令许多妇孺街谈巷议,嗤之以鼻。对此,不少有识之士都痛心疾首。悲哀道德之堕落、人格之堕落、人的品位之堕落。然而,在现代社会里,市场经济有它自身的“现实合理性”,它们用对矫情的贵族意识的嘲笑,对那些虚伪的道德寓言和价值观念的瓦解以及那种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超然于胜利与失败之上的人生态度,为处在生存压力下的大众允诺了一种市场“解放”。它义无返顾地抛弃了那些由意义、信念、价值强加给人们的重负,用一种能够逃脱惩罚的游戏方式,在清扫着文化垃圾的同时也满足着人们的一种说不清的欲望。它们提供的是一个欢乐的平台,一个世俗化的万众同乐世界。

选择人生,就是选择对生命的珍视。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珍惜生命,珍视人生,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视生命,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死,也有人选择生;有人选择暗,也有人选择明……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是选择永恒。

大地的永恒源于它给予了万物的生存,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闪烁,日月的永恒源于永不间断地光与热,宇宙的永恒源于它的博大与浩瀚,人生的永恒源于永不停止的奋斗与追求!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1.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李白有句名诗:“古来圣贤皆寂寞。”历览古今,大凡卓有建树的仁人志士,哪个没有经受过艰难困苦、厚积薄发的历程?一个人的成功史,其实就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段漫长而有意义的寂寞岁月。甘于寂寞,绝不是那种消极、痛苦的顾影自怜、形影相吊,而是一种思想境界,是那种坚持主见、持立独行、不为浮华所动、孜孜以求的人生态度。

寂寞之谈,年来颇多,这与当今浮躁喧嚣、物欲横流之风以及知识分子复杂的内心世界不无关系。这里饶舌,难避蛇足之嫌。然而,当今甘于清贫淡泊、乐于寂寞耕耘者确是不多了,而贪图功名利禄者、巧取豪夺者以及吃喝玩乐者却屡见不鲜。

有人说:甘于寂寞“是一种消极、遁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与世无争、自命清高的做法”。其实未必如此。寂寞者并非离群索居,闭门独处;亦非超凡入禅,与世相绝;更非消极厌世,颓唐沮丧。所谓甘于寂寞,乃是对追名逐利、浮躁骄矜的一种睥睨,乃是对市侩俗气、纸醉金迷的一种鄙夷,乃是在宁静淡泊、耿介拔俗中默默耕耘的一种精神境界。正因为如此,惯于寂寞者往往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有自己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更有一颗赤子之心和乐于奉献的情怀。也正因为如此,甘于寂寞者不乏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力。他们不但能在寂寞中默默地耕耘,还能用良知和理性来严格地塑造自己、策励自己和完善自己。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写下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许多千古绝唱。可以说是他一生寂寞淡泊的生动注释。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所抒发的难道不是感时论事的寂寞之情?至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鲁迅的(野草)等诸多名作,亦可谓寂寞愤世之作。由此看来,寂寞者与消极遁世者、自命清高者并非同出一辙。人们衷心赞美始终在寂寞中默默耕耘的人!自己对人生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对生命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起愈加强烈的热爱生活之情。这些成果的取得,在于能耐得寂寞。奋斗是辛苦的,而且必须耐得住寂寞。不论尘世的繁华和诱惑有几多,我就是我,决不随波逐流,选准自己的人生道路后,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义无返顾,无怨无悔。把寂寞当作了一种人生享受,便会在寂寞中多思,在宁静中致远.为自己的人生积蓄起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