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45664600000064

第64章 人生修养篇(1)

加强人生修养

(第一节)人生修养概述

从伏羲、燧人、神农三皇到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从春秋战国到现代21世纪,翻开中国的历史,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明,无不重视人生修养。黄帝以前,中国已有文化而无文明,当然也谈不上人生修养。从黄帝开始,中国既有文化更有文明。中国文明也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是中国文明,从而开始了文化与自然相对、文明与野蛮相对的时代。尤其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孔子的私学出现和以“成均”形式出现的官学都强调修养。随着秦汉的统一,南北文化综合成汉文化,人们开始更加注意和注重人生修养。

一、人生修养的内涵

人生修养是指人们在自己的一生当中,为实现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而自觉进行的涵养心性、锻炼自己的人格意志的功夫,以及经过持久努力,使自己的品性和行为取得积极的成果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人生修养是指以思想修养、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为核心的文化知识精神等方面的全面修养。是一个人在自我认识、自我要求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针对自己的自我调整自我充实和自我提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修身”、“养德”之说。“修养”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养德”,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人生态度,以求获得人生所需的学识、才干、道德、涵养等各方面的充实完善和提高。修养不仅对一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族的盛衰、国家的兴亡。

修养是一个自律的过程。自律指自我约束。早在古希腊时代,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就说过,能够自制或自律,是人和牲畜的重要区别,“一个不能自制的人和最愚蠢的牲畜有什么区别呢?那些不重视最美好的事情,只是追求最大快感的人,和最蠢的牲畜有什么不同呢?”他认为,一个没有自制能力的人不值得信任,不能托付他做重要的事情。一个没有自制能力的人必然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不仅危害他人,也危害自己,甚至危害社会。

我们的祖先历来把修身自律看做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和根本。儒家始终提出以修身为本,把能否自律看做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子路曾经问孔子,怎样才能算一个君子?孔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荀子曰:“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为君子。”小人则不修其内,“心如虎狼,心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荀子》)

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必须加强人生修养

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必须加强人生修养。首先,人生修养是人生中的一种自觉活动。修养贯穿于人的一生。人生修养是做人与做事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其次,大学时期的修养是当今时代人生修养的最重要的阶段。人生修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其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大学生只有正确看待社会,把握人生,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实现21世纪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人生目标。

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必须加强人生修养。当代大学生要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有“慎微”、“慎独”、“慎始”、“慎终”的意识,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不搞“下不为例”,不抱侥幸心理。虚心接受监督,时刻检查对照自己,把全部的精力、热情和才能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不管环境和条件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做到思想不浮躁,步子不乱套,时刻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永葆做人的本色。

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必须加强人生修养。加强人生修养,心中要始终保持一个“畏”字。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有一句警世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每思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百姓,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作为封建时代的人尚且能认识到畏惧的难能可贵,作为当代大学生又当如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动的言行给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久经沙场的儒将陈毅同志到上海当市长,他曾在一次大会上谈到,打仗要下命令、部署作战计划,做经济工作要常批开支,在下达命令或者批签字时,手往往发抖,因为这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战士的生命和建设的成败。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怕别人把自己往老爷位置上推,怕搞特殊化。一次他游览北海公园,公园里的负责同志出于关心,没有让其他游客进来。他知道后,马上拉下脸来:“我以后再不游公园了。”邓小平同志在《共产党也要接受监督》中讲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一个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就要常怀畏惧,竭尽职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不敢胡作非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重、自省、自律,管得住自己,挡得住诱惑,才能居安思危,把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健康发展。也正是许许多多常怀畏惧的共产党人的存在,才使我们的党永葆生机与活力,才使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遗憾的是,今天有一些人丧失了这样一种严于律己的畏惧情怀,为了名,为了利,为了个人的前程得失,可以置法度、纪律、道德于不顾。有的奢侈腐化、巧取豪夺,有的沉迷酒色、放纵欢娱,有的贪污受贿、为利所役,有的甚至到了鲜廉寡耻的地步,待到身陷囹圄,方知悔之晚矣!江苏省某市副市长因受贿罪被判刑后,有一段关于害怕的自白:“一怕戴手铐,二怕拍犯人档案照,三怕查监时蹲墙角……想想现在的处境,我眼泪都流下来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倘若当日有所怕而不伸手,又何至于今日胆颤心惊!

(第二节)在就会实残由加强修荠。确立斟学、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对人生的看法,区别在于是树立自觉系统的人生观,还是树立不自觉不系统的人生观;是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还是树立不正确不科学的人生观。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牢固地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修身做起。

一、加强人生修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当代大学生要从修身做起,就必须首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当代最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人生的指南。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成果和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不仅揭示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指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大趋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2l世纪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价值目标,是大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观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建立不是一种自发的、盲目的行为,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科学的理论是大学生正确思想的根基,而正确的思想又是大学生的行动指南。一个人理论根基越深厚,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就越强,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就越高。因此,只有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人生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确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同时,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处理社会生活及人生道路上的种种矛盾。当然,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它的科学体系,并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学习理论与当前的社会实践和人生实践结合起来,与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结合起来。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坚强的政治素质,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积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锻炼培育而成。不学理论,不知历史之进程,事业之伟大;不学科学,不知天地之壮阔,气象之万千;不学古今贤达,不知人格之高洁,不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所以古人说,“学犹殖也,不学将落”。如果不思进取,不肯学习,就很难摆脱低级趣味,成为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就很难提高辨别能力,抵御各种诱惑。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自身的政治、科技、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要从修身做起,就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把自己培养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先进文化的掌握者,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加强自身的政治、科技、道德修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中,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出发,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既是教育方针,也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方针:“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予人民的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把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所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人的素质提高的广阔前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把人民素质的提高提到全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个民族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封闭守旧会落后、会受制于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封闭守旧,拒绝吸收和继承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同样也会落后、会受制于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不断繁荣先进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把全体大学生的意志、信念凝聚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下。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同广大青年紧密联系。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我们党要赢得青年,就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在当代,引导青年的先进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青年的光辉事业,是“三个代表”的伟大实践;吸引青年的良好作风,是“三个代表”所包含的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三个代表”是当代大学生奋斗的根本方向。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999是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内容。

第一,把发展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科技修养的主要内容,是随着我们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日益成为明显的主要的趋势与潮流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日益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者、实践者,又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日益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吸收并掌握现代最新生产力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必须将先进生产力的学习、掌握、运用,纳入自身科技修养的重要内容。所谓“德才兼备”除了它的政治内容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所谓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三要就是指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本领。今天,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任务的日益紧迫与繁重,随着当代中国青年角色的转换,对当代中国青年修养的这一内容,日益成为主要和基本的方面。当代中国青年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和锻炼,使自己成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发展先进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力军。

第二,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由先进文化的作用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特点决定的。从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特点上看,必须用先进文化来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从他们的思想意识来看,出现了形成发展的主体性、内容结构的多样性、发展过程的矛盾性与曲折性、中西文化的碰撞性和思维视角的广远性等特点;从他们的世界观来看,出现了形成过程的曲折性、类型结构的多样性、发展趋向的进步性等特点;从他们的人生观来看,出现了现实性、多样性、自我倾向性等特点;从他们的价值观来看,出现了独立性与从众性、理智性与情感性,丰富性、深刻性与层次性,时代性、开放性和易变性等特点;从他们的道德观来看,出现了道德评价范围的广阔性、道德评价标准的多样性、道德情感的两面性、道德选择的困惑性、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矛盾性、道德目标的兼容性等特点。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正确的引导,扬长避短,用先进文化来规范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趋向,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来占领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阵地,以此来加强当代中国青年的道德修养。

第三,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修养,是由唯物史观、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作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加者、生力军,作为中国和世界未来的当代大学生,必须时刻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来磨炼、规范和修养自己。当代大学生必须时刻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政治修养的核心内容。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不息,创造无悔的青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