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4576300000043

第43章 妇科疾病(1)

(第一节)外阴皮肤病

一、外阴接触性皮炎

外阴接触性皮炎是由于外阴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所引起的炎性表皮反应。女性外阴皮肤较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更多接触外来刺激物或致敏物,如卫生纸、消毒卫生巾、肥皂、香水、除臭剂、消毒冲洗剂、阴茎套、紧身内裤等,故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机会较多。

主诉

外阴瘙痒伴皮肤丘疹,严重时有灼痛及水疱形成。

诊断

1.有明确的接触史,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2.典型皮损边界清楚,轻者可见红斑、丘疹,重者可有水疱、大疱、渗液及结痂。

3.皮疹与接触部位一致。

4.局部有瘙痒或烧灼、刺痛感,多无全身症状。

5.去除接触物,并经适当处理,皮损很快好转可基本确诊。

6.斑贴实验可明确接触性皮炎的诊断。

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

(1)急性期:红肿明显,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擦;糜烂渗液时用3%硼酸溶液或1暶8000高锰酸钾液冷湿敷。采用溶液湿敷时,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至渗液停止结束。

(2)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用湿敷剂或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锌油;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等;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新霉素、莫匹罗星。

外用药膏一般每日2~3次。

(3)慢性期: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2.全身用药视病情轻重,内服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对皮疹广泛或合并有发热等其他症状时,可短期选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者可加用适宜的抗生素。

二、外阴擦烂

外阴擦烂是因外阴潮湿或局部不洁所致的局部炎症,多见于肥胖及糖尿病妇女和婴儿。

主诉

患者外阴瘙痒、疼痛、灼热。

诊断

1.临床表现多见于夏天湿热季节。患者有局部瘙痒、疼痛、灼热等自觉不适,行走、排尿及性交时加重。

2.辅助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无滴虫及白色念珠菌。

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每日须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不搔抓,须穿棉质内裤,不穿化纤内裤。急性期注意休息,禁性生活。

2.药物治疗可用1暶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坐浴后以软毛巾轻轻拭干,然后擦痱子粉以保持病损区干燥而促进痊愈。一般用药3~4日后可基本治愈。亦可用苦参汤(苦参、蛇床子、白鲜皮、土茯苓、黄柏各15g,川椒6g),水煎熏洗外阴。

三、外阴毛囊炎

毛囊炎为非特异性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侵犯外阴部毛囊所引起的炎症。搔抓、摩擦、高温、潮湿多汗均为本病发生诱因,手术备皮损伤亦可并发毛囊炎。

主诉

外阴出现散在小脓疮,自觉瘙痒、疼痛。

诊断

1.临床表现自觉痒痛,初起时为粟粒大丘疹,逐渐形成小脓疮,可为单个或多个,互不融合,局部刺激,导致痒痛。

2.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有升高。

治疗要点

早期可作局部热敷,并可用2.5%的碘酊,或金霉素等抗生素软膏涂敷患处。

四、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又称尿布疹,是新生儿及婴儿最常见的皮肤病。一般认为尿布皮炎是由于尿布未及时更换,粪便中产氨的细菌分解尿液,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所致。人工喂养婴儿的粪便呈碱性,尿布皮炎发生率较高于母乳喂养者。

主诉

患儿哭闹,外阴臀部尿布型红斑。

诊断

1.临床表现患儿因局部皮肤炎症导致哭闹不停,烦躁不安。更换尿布后症状缓解。

2.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治疗要点

勤换尿布,并用清水洗会阴部,不用肥皂。天暖时尽可能暴露外阴及臀部,有条件者可使用一次性尿巾,局部可涂氧化锌油膏,如仅有红斑时可涂擦1%氢化可的松软膏。

(第二节)外阴及阴道炎症外阴炎症是妇科常见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由于外阴部暴露在外,又与尿道、肛门、阴道邻近,与外界接触较多,因此易发生炎症,并且可与阴道炎同时存在。

一、非特异性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为一般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外阴炎,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可因外阴不洁或异物刺激而引起。常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厌氧菌等。

主诉

外阴瘙痒、疼痛、烧灼感。

诊断

1.临床表现外阴瘙痒、疼痛或灼热感,于活动、性交、排尿、排便时症状加重。原因主要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如宫颈、阴道的炎性白带,宫颈癌的分泌物),经血和产后恶露的刺激,尿液、粪便的刺激(特别是尿瘘患者的尿液浸渍、粪瘘患者的粪便刺激、糖尿病的糖尿刺激),经期使用卫生巾的刺激以及穿紧身化纤内裤导致局部透气性差。

2.辅助检查

(1)外阴局部涂片及阴道分泌物检查:常为一些杂菌,而无滴虫、念珠菌、淋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2)细菌培养加药敏: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药敏试验可以指导用药。

治疗要点

1.基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停止使用引起外阴部刺激的外用药品,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改穿棉质内裤并勤换内裤。避免摩擦损伤,禁忌搔抓。

2.病因治疗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对糖尿病患者应治疗糖尿病;由尿瘘、粪瘘引起的外阴炎,应及时行修补术;由阴道炎、宫颈炎引起者应积极治疗。

3.局部治疗(1)非感染性外阴炎患者:可选用1暶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日2~3次;或苦参15g、蛇床子15g、白鲜皮15g、土茯苓15g、黄柏15g、川椒6g,水煎熏洗外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或可的松软膏涂外阴,每日2次;或曲咪新乳膏(皮康霜)涂外阴,每日2次。

(2)感染性外阴炎患者:可选用金霉素或复方新霉素或0.5%红霉素或莫匹罗星(百多邦)或环丙沙星(瑞康)软膏涂患处,每日2次。

4.全身治疗感染性外阴炎急性期必要时针对病原体,可选下列抗生素口服。

(1)甲硝唑400mg,每日3次,口服。

(2)头孢氨苄0.5g,每日4次,口服;头孢拉定0.5g,每日4次,口服;头孢羟氨苄0.5g,每日2次,口服;头孢克肟50mg,每日3次,口服;红霉素0.25g,每日4次,口服;罗红霉素150mg,每日2次,口服;克林霉素300mg,每日3次,口服。

5.物理治疗(1)急性期:

1)紫外线治疗:局部紫外线照射,第一次用超红斑量(10~20个生物剂量),如炎症控制不满意,每日再增加4~8个生物剂量,急性期控制后可隔日照射1次,直至痊愈。

2)超短波治疗:可用单级法,距离4~6cm,无热量,每次5~6分钟,每日1次,炎症逐渐控制后可改用微热量,每次5~8分钟,每日1次。

3)微波治疗:用圆形电极,距离10cm,电流30~60W,每次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亚急性期:

1)超短波治疗:单级微热量每次10~15分钟,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2)微波治疗:圆形电极,隔离10cm,电流90~100W,每次15分钟,隔日1次。

3)红外线治疗:距离40cm,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8~12次为一疗程。

4)坐浴:用1暶5000高锰酸钾液,水温40左右,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

二、前庭大腺炎

前庭大腺炎又称巴氏腺炎,是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前庭大腺炎症。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1/3深部,其直径为0.5~1.0cm,腺体开口处位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在性交的刺激下,分泌黄白色黏液,起润滑作用。

因解剖部位特点,在性交、流产、分娩等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容易侵入而引起炎症反应,称前庭大腺炎。急性期病原体首先侵犯腺管,腺管呈急性化脓性炎症,腺管开口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聚而阻塞,脓液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称前庭大腺脓肿。

主诉

外阴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行走不便,有的患者有分泌物增多,脓性分泌物,大、小便困难。

诊断

1.临床表现急性期患侧外阴部疼痛、肿胀、灼热感,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脓肿形成时,疼痛加重。引起感染疼痛的常见病原体为内源性病原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以育龄妇女多见,且多发生在单侧。

2.辅助检查可在前庭大腺开口处及尿道口、尿道旁腺各取分泌物作涂片及细菌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查病原菌,同时行药敏试验指导治疗。

治疗要点1.基本治疗有全身症状及急性期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外阴部清洁。

2.局部治疗应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同时可加用红外线及微波理疗,亦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如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煎汤局部热敷,每日2次,或1暶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

3.全身治疗因病原菌多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的混合感染,故多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或联合用药,如:栙头孢氨苄或头孢拉定0.5g,每日2次,口服;栚左氧氟沙星片0.1g,每日2~3次,口服;栛庆大霉素注射剂8万U,每日2次,肌内注射;栜青霉素80万U,每日2次,肌内注射,及甲硝唑0.2~0.4g,每日2次,口服。亦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病情轻者可口服,病情重者应予静脉用药,以促使炎症吸收,症状好转。

4.切开引流及造口术有脓肿形成时,应立即切开引流并行造口术。

因为单纯引流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切口闭合后炎症可反复发作,或日后形成脓肿。若无条件也可穿刺抽脓,并注入青霉素20万~40万U。

(第三节)子宫颈炎症子宫颈炎症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炎症,包括子宫颈阴道部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以后者临床多见。若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得不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引起上生殖道炎症。因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与阴道鳞状上皮相延续,阴道炎症可引起子宫颈阴道部炎症。

主诉

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阴道分泌物增多,多呈黏液脓性,或混有血。

2.外阴瘙痒及灼热感,多由阴道分泌物刺激所致。

(二)辅助检查1.分泌物白细胞检测子宫颈管脓性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中性粒细胞>30/HPF;或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白细胞>10/HPF,并排除阴道炎症。

2.子宫颈取材病原体检测应做淋球菌及衣原体的检测,以及有无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阴道炎的检测。

(1)淋球菌常用的检测方法:栙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查找中性粒细胞内有无革兰阴性双球菌;栚淋球菌培养:为诊断淋病的金标准;栛核酸检测:

包括核酸杂交及核酸扩增法。

(2)沙眼衣原体常用的检测方法:栙细胞培养:是诊断金标准,因其方法复杂,临床较少应用;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衣原体抗原,为临床常用方法;栛核酸检测:包括核酸杂交及核酸扩增,尤其后者为检测衣原体感染敏感、特异的方法。

治疗要点

1.经验性治疗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未获得病原体检测结果即可给予治疗,具体方案为阿奇霉素1g,单次顿服;或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口服,连用7日。

2.抗生素治疗对于获得病原体者,针对病原体选择抗菌药物。

(1)单纯急性淋球菌性子宫颈炎: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可选用:栙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250mg,单次肌内注射;或头孢克肟400mg,单次口服;栚氨基糖苷类:大观霉素4g,单次肌内注射;栛喹诺酮类:环丙沙星500mg,单次口服;或氧氟沙星400mg,单次口服;或左氧氟沙星250mg,单次口服。

(2)沙眼衣原感染所致子宫颈炎:可选用:栙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7日;栚红霉素类:阿奇霉素1g,单次顿服;或红霉素500mg,每日4次,连服7日;栛喹诺酮类:氧氟沙星300mg,每日2次,连服7日;或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次,连服7日。

(第四节)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妇女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纤维组成,因此又称子宫纤维肌瘤。但因其成分是以平滑肌细胞增生为主,结缔组织纤维不过是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换言之,子宫肌瘤实际上是来源于平滑肌细胞。因此,它的确切名称应为“子宫平滑肌瘤暠,临床上一般简称“子宫肌瘤暠。

子宫肌瘤多发生于中年妇女。41~50岁占50%左右;31~40岁占28%左右;21~30岁与50~60岁少有发生;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极少发生。文献报道最小患病年龄为10~15岁。总之,70%~80%的子宫肌瘤发生于30~50岁,亦即发生于卵巢功能旺盛时期,50岁以后随着卵巢功能衰退而急剧减少。绝经后一般不会新发生子宫肌瘤,在此时期原有肌瘤大多缩小。如果绝经后子宫肌瘤继续增大,常表示发生继发性病变,特别应注意发生恶性变的可能。

主诉

患者早期无症状,仅于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被发现。有症状者主要为月经增多及频数,或经期持续时间长,亦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腹部可扪及肿块,压迫邻近器官时可有尿频、尿潴留或排便困难等;出现继发病变或并发症时可有下腹痛。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异常阴道流血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症状,可以表现为月经改变(即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缩短)或持续性、不规则出血。在各类肿瘤中,最易发生阴道流血者为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而浆膜下肌瘤较少有月经变化。

2.腹部肿块多在子宫肌瘤长出盆腔后发现,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明显,肿块一般位于下腹正中,呈实性,可活动,形态不规则或有高低不平感,生长缓慢,以浆膜下肌瘤多见。

3.压迫症状肌瘤增大,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尤多见于子宫体下段及宫颈部肌瘤。压迫膀胱则产生尿频、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等;压迫直肠产生排便困难;少数情况下阔韧带肌瘤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压迫髂内、外静脉和神经可引起下肢水肿或神经性疼痛。

(二)辅助检查1.B超检查一般经腹部超声(TAS)即可获得比较确切的图像,尤其适用于包块大及位置高的病变;由于阴道超声(TVS)分辨率高,对子宫后壁的肌瘤以及宫内病变的显示较TAS清楚,因此,对子宫增大不明显或疑有黏膜下肌瘤时,TVS作为TAS的补充,具有重要价值。常见子宫肌瘤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

(1)子宫外形改变:根据肌瘤大小、数目及生长部位不同决定子宫大小及形态的变异。子宫可均匀增大或不规则增大。因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图像。

1)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宫体表面突出,可略突、大部突出或完全突出,以一蒂相连。浆膜下有蒂肌瘤超声可表现为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外有一光团,与子宫关系密切,仔细扫查或推动子宫,可见宫外光团与子宫之间有一蒂相连,推动子宫时,光团也有不同程度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