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4576300000060

第60章 儿科疾病(3)

(2)利巴韦林:每日20mg/kg,分3次口服,连用5~7日。

(3)干扰素:重症患儿可用干扰素,每次10万U/k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5~7日。

(4)对症治疗:局部较痛者可用金黄散、芙蓉叶各30g研末,菊花9g浸汁加蜂蜜适量拌和,每日2次,外涂;或用蒲公英、鸭跖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或用红外线、透热理疗或氦氖激光照射治疗。

发热头痛者给予解热镇痛药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15~20mg/kg。

(第八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引起的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病原体多为病毒,少数为细菌,也可为支原体。

局部病变明显的可有“急性咽炎暠、“急性腭扁桃体炎暠等诊断。

主诉

患儿有鼻塞、喷嚏、流涕、偶咳等表现,或伴发热、头痛、咽痛、腹痛、腹泻。

诊断

1.临床表现病情轻重程度相差很大,一般年长儿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

(1)潜伏期:多为2~3日或稍久。

(2)轻症: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有流泪、轻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日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部,常有发热、咽痛、腭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轻度增大。发热可持续2~3日至1周。在婴幼儿常易引起呕吐和腹泻。

(3)重症: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畏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可因为鼻咽部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咽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时称为疱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累及腭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状加重,鼻咽部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稠厚。颌下淋巴结显着增大,压痛明显。如果炎症累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并与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于起病后1日内发生,很少反复发生。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部周围,无压痛,早期出现,多为暂时性,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也可持续存在,有时与阑尾炎的症状相似,多因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

(4)病程:轻型病例发热时间自1~2日至5~6日不等,但较重者高热可达1~2周,偶有长期低热达数周者,由于病灶未清除,需较长时间才能痊愈。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分类对区别病毒或细菌感染有一定意义。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本病多为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计数偏低或在正常范围,但在早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较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严重病例也可减低,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仍增高。

(2)血生化检查:心肌酶谱增高,说明有心肌损害。

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1)注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充分休息、加强营养,宜饮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婴儿少量多次喂奶。

(2)喂温开水湿润和清洁口腔,不能吮乳时可挤出母乳,用小匙喂入。

鼻塞严重者短期滴入地麻滴鼻液(0.18%地塞米松+0.5%麻黄碱),每鼻孔1滴/次,以加速鼻内水肿的消退,但注意不可长期应用。

2.药物治疗(1)利巴韦林: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剂量为10~15mg/(kg·d),分2~3次口服,3日为一疗程。

(2)双嘧达莫:通过抑制RNA病毒及部分DNA病毒达到抗病毒作用,剂量为3~5mg/(kg·d),分2~3次口服,3日为一疗程。

(3)继发细菌感染时或发生并发症时选用适当抗生素,阿莫西林,剂量为50~100mg/(kg·d),分3~4次口服。

3.对症治疗(1)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者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也可给予退热栓肛门塞入,根据病情4~6小时可重复用药,但应避免用药量过大,引起体温骤降、多汗甚至虚脱。

(2)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地西泮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或苯巴比妥10mg/kg静脉或肌内注射。

4.中药治疗常用有板蓝根冲剂、藿香正气水、感冒冲剂等。也可静脉滴注双黄连针剂,剂量为60mg/kg,每日1次,连用3~5日。

(第九节)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为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的炎症和肿胀,引起部分性气道阻塞。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冬春季多见,且多见于6个月至4岁婴幼儿,常为副流感病毒感染所致,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引起。

主诉

患儿有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气急,严重者伴发绀、出汗、脸色苍白等。

诊断

1.临床表现典型喉炎在发病初期有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如轻咳、声音粗、发热,高热及中毒症状不常见。当炎症传入喉部下气道时,主要症状为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常在夜间突然起病,骤然声音嘶哑、咳嗽频繁,咳声如吼叫,吸气时有喘鸣,呈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增快、三凹征及呼吸音减弱都表明严重气道狭窄,不安、出汗、心动过速、意识状态改变、苍白或发绀提示有明显缺氧。依病情轻重分为四度。

一度:发热、声音嘶哑、哮吼样咳嗽、间歇吸气性喉鸣,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困难。

二度:持续吸气性喉鸣,安静时有吸气性困难,颈部、肋间、肋下呼吸辅助肌收缩。

三度:有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现象,呈不安、焦虑、苍白、出汗、呼吸增快,唇、指(趾)发绀。

四度:间歇性发绀至持续性发绀,半昏迷或昏迷状态,心音微弱至极钝,呼吸音几乎消失甚至窒息。

2.辅助检查病毒感染引起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C反应蛋白正常。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咽拭子或喉气管吸出物做细菌培养可阳性。

治疗要点

尽早缓解喉梗阻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气管切开,保证重要脏器氧气的供应,预防并发症。

1.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缺氧者给予氧疗,保证足量液体和热量,轻者可进流食或半流质饮食,重者可暂停饮食改为静脉营养,注意酸碱度和电解质的平衡,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治疗

(1)早期轻症:青霉素10万~20万U/(kg·d),分2次静脉滴注(青霉素皮试阴性)。

(2)重症喉炎:布地奈德每次1mg,雾化吸入,每日2~3次,严重时可反复吸入,也可用麻黄碱或肾上腺素吸入;头孢噻肟100~150mg/(kg·d);氢化可的松5~10mg/kg;利巴韦林10~15mg/(kg·d),雾化吸入,每日1~2次。

3.对症治疗

(1)休息和补充液体,有缺氧的患儿应给予氧疗,烦躁者可给予异丙嗪,可以镇静及减轻喉水肿。

(2)气管插管:如果怀疑有呼吸衰竭,应立即气管插管,多数可在2~3日内拔管。

(第十节)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或支原体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的感染性疾病。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表现之一。病原多为病毒,亦可为细菌。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亦可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的一部分。

主诉

患儿开始为干咳,随后咳痰,或伴发热。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等。

诊断

1.临床表现重者发热38~39,偶尔达40,多于2~3日退热。感觉疲劳、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及胸痛。咳嗽一般持续7~10日,有时迁延2~3周,或反复发作。

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继发性细菌感染。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继发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可升高。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白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2)血清抗体: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E水平升高。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多饮水,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湿化,勤翻身,促进痰液排除,婴幼儿痰多不易咳出时可给予拍背吸痰。

2.控制感染怀疑有细菌者,可考虑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每次2.5万~5万U肌内注射,每日2次;严重时可静脉滴注,每次5万~10万U/kg,每日2~3次。也可口服或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抗菌谱较广。

考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应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有阿奇霉素4~8mg/(kg·d),静脉滴注3~5日。

3.对症治疗

(1)化痰、止咳:支气管炎治疗中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痰液咳出,加快炎症的恢复。常用药物有复方甘草合剂、氨溴索、溴己新、小儿消积止咳糖浆等。溴己新有稀释痰液、加强气管纤毛运动的作用,可口服应用,1岁以下每次2~4mg,1~4岁每次8mg,年长儿每次12mg,每日3次。痰液黏稠者,还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如10%氯化铵加高渗盐水,或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加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2)平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有喘憋时,可雾化吸入喘乐宁等球2受体激动剂,也可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1mg/(kg·d),分2次使用。喘息严重时可口服或静脉滴入氨茶碱,每次1~2mg/kg,每6~8小时用药1次,有条件应进行血药监测,还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每次0.2~0.3mg/kg或氢化可的松每次5~8mg/kg,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第十一节)婴幼儿腹泻病

婴幼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病程2周到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病程>2个月)。

主诉

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和(或)大便变稀,伴或不伴有发热。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一日数次,可伴有发热,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脱水患儿腹泻次数增多时可出现脱水的相应表现。依程度可分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和重度脱水。

(1)轻度脱水: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液体丢失,表现为精神稍差,烦躁,皮肤干燥,眼窝、前囟稍凹陷,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5%~10%体重或相当于50~100ml/kg液体丢失,表现为精神委靡,干燥,弹性差,眼窝、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干燥,肢端冷,尿少。

(3)重度脱水:超过10%体重或相当于100~120ml/kg液体丢失,表现为精神极度委靡,表情冷漠,昏迷,休克,尿少甚至无尿。

(二)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肠炎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类型,曾称为秋季腹泻。

多见于6月到2岁婴幼儿,病初1~2日,常有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可有发热、咳嗽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惊厥、心肌受损等多脏器受累表现。

2.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多流行于夏季,临床表现有发热、呕吐、频繁多次水样或蛋花样便,粪便培养可确诊。

3.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临床表现类似于细菌性痢疾,可有脓血便,有腥臭味,可有高热,粪便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4.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多由O157:H7引起,严重者可导致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大并发症。

典型患者有三大特征。

(1)特发性痉挛型腹痛。

(2)血性粪便(血水便或脓血便)。

(3)低热或不发热。

5.沙门菌感染性肠炎多见于1岁以内的体弱婴儿,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有胃肠炎型和败血症型,可排深绿色黏液脓便或白色胶冻样便,常引起暴发流行。

6.抗生素相关肠炎(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发生于长期给予广谱抗生素的患儿,表现为发热,稀水黏液便,可呈深蓝色,可见脱落肠黏膜,大便涂片镜检及粪便培养可确诊。

(2)甲膜性肠炎: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引起,可在抗生素治疗2~9日后或手术后5~20日出现腹泻,中毒症状重,大便为黄稀便或水样便,可有甲膜排出,少数为血便。可有腹痛,重症可并发脱水、肾衰竭、休克及DIC等。粪便厌氧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3)铜绿假单胞菌肠炎:感染中毒症状重,腹泻开始为水样便,随后转为黏液或脓血便,严重可致休克等。大便培养可确诊。

(4)真菌性肠炎:病程迁延,常伴有鹅口疮,肛周可见黄白色甲膜,大便呈稀便,带泡沫,甲膜及粪便涂片可见菌丝。

7.迁延与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周,病因复杂,持续腹泻可加重营养不良,继发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异常。

(三)辅助检查1.便常规+潜血注意有无脓细胞和红细胞等。

2.血常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时可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白细胞计数升高。

3.血气分析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酸碱平衡失调。

4.电解质可出现低钾、低钙、低镁等。

治疗要点1.饮食治疗可不禁食,给予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宜少量多餐。

2.液体疗法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简介如下。

根据表121所示,患儿的脱水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表121患儿脱水的评估1231.望诊一般状况良好烦躁,易激惹嗜睡或昏迷,软弱无力眼窝正常下陷明显下陷眼泪有少或无无口舌湿润干燥非常干燥口渴饮水正常无口渴口渴,想喝水只能少量饮水或不能饮水2.触诊皮肤弹性捏起后回缩快捏起后回缩慢(<2秒)捏起后回缩很慢(>2秒)续表1233.诊断无脱水征轻到中度脱水:患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一个所示体征。

丢失水分占体重的3%~10%重度脱水:患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一个所示体征。丢失水分>体重10%4.治疗采用方案一采用方案二采用方案三(1)治疗方案一:居家治疗,口服液体,预防脱水,继续予以足够饮食,预防营养不良,如3日内不见好转或出现腹泻、呕吐加重,发热,便血,口渴等,及时就医。

常用的口服液体:栙米汤500ml+细盐1.75g,随时口服;栚白开水500ml+蔗糖10g+细盐1.75g,随时口服;栛口服补液盐(ORS)溶液:随时口服,适量补充白开水。

(2)治疗方案二:给予ORS纠正脱水。

纠正脱水最初4小时ORS溶液的用量:75暳体重(kg)=ORS用量(ml)。

4小时后再评估脱水症状,如脱水已纠正,采用治疗方案一,如仍有脱水,即可再给予一份ORS液纠正脱水。

(3)治疗方案三:需液量约为100ml/kg,方法如表122。

表122腹泻病的治疗方案年龄第一阶段(20ml/kg)等张液第二阶段(80ml/kg)2/3张或1/2张液1岁以内1小时6小时1岁以上1小时5小时1)常用液体配制及张力:

晒等张液:2暶1液=2份生理盐水暶1份1.4%碳酸氢钠液(或1/6乳酸钠液)。

晒2/3张液:4暶3暶2液=4份生理盐水暶3份10%葡萄糖溶液暶2份1.4%碳酸氢钠液(或1/6乳酸钠液)。

晒1暶1加碱液=生理盐水100ml+10%葡萄糖溶液100ml+5%碳酸氢钠10ml。

晒1/2张液:2暶3暶1液=2份生理盐水暶3份10%葡萄糖溶液暶1份1.4%碳酸氢钠液(或1/6乳酸钠液)。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