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灰树花
45773700000051

第51章 如何防治链孢霉?

链孢霉又名脉孢霉、红色面包霉、串珠霉等。在分类学上属 子囊菌门,粪壳霉目,粪壳霉科。无性世代为真菌门,半知 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科,链孢霉属。链孢霉几乎 在所有的食用菌生长阶段都可发生,是制种和袋栽中最常发 生的杂菌。

(1)形态特征。菌丝透明,有分枝和隔。分生孢子梗为双叉 状分枝,分生孢子串生,球形至卵圆形,粉红色。子囊壳簇 生或散生,近球形或卵形,子囊圆柱形,有孔口,内有子囊 孢子,初无色透明,后为暗紫色。

图14链孢霉的分生孢子链

(2)危害症状。培养料被链孢霉污染后,其菌丝生长很快, 并长出分生孢子,在培养料表面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 。特别是棉塞受潮或塑料袋有微孔时,橙红色的霉呈团状或 球状长在棉塞外面或塑料袋外,稍受震动,便散发到空气中 到处传播。

(3)发生规律。链孢霉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生活能力强, 生长速度极快,特别适合于高温、高湿的条件。25℃~36℃下 生长最快,在PDA平板或斜面培养基上24小时就可长满。15℃ ~30℃孢子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较耐高温、湿热,70%在4 分钟才失去活力,而干热条件下可耐130℃。

(4)传播途径。主要依靠分生孢子传播危害,分生孢子在空 气中到处飘浮,可通过接种人员的双手、潮湿的棉塞以及螨 类和袋壁破损处等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培养料内。

(5)防治方法。①参考木霉、青霉的防治方法。②在菌种生 产、制作菌袋的各个环节上,要严格控制污染源,杜绝病原 菌侵染的途径,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③在高温多雨季节生 产菌种、菌袋时,配方中糖分的用量不宜过足,分装后的袋 、瓶口内壁要洗擦干净,培养环境要保持干燥。④一旦在菌 种瓶棉塞或料面上发现链孢霉污染时,立即淘汰。菌袋发菌 初期被污染时,速将菌袋排稀,疏袋散热,用石灰粉撒于袋 面,可起到降温抑菌的作用。同时,用甲基托布津液或甲醛 液或来苏儿液,注射入污染部位。如果污染部位较大,分生 孢子团已挤出袋外,则应脱袋打散重新配制,经灭菌后再利 用。若菌袋发菌的中后期受污染,可降温培养,灰树花菌丝 通常能压制住病感区,再将污染菌袋埋入深30厘米左右的土 壤中,经10~20天缺氧处理,待灰树花菌丝盖没污染菌落后 再进行出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