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家
45923500000045

第45章 张天翼

张天翼,生于 19 06 年,卒于 1 985 年,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张元定,又名张一之。祖籍湖南,生于江苏南京一个破落的世家。

张天翼读小 学时 就受到 童话 作品和 中国古 典小 说的熏 陶。1 92 4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192 6 年到北京大学预科读书,一年后便走上社会,先后当过职员、教员和新闻记者,对社会生活和各阶层人物的广泛接触,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张天翼的文学创作开始于 20 年代初,最早为《礼拜六》等旧刊物写过一些侦探、滑稽小说。30 年代初、中期,他就创作并出版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等短篇小说集,以及中篇小说《清明时节》,长篇小说《鬼土日记》、《洋泾浜奇侠》等大量作品,成为文坛引人注目的文学新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展现了多层次的社会生活,尤以刻画城镇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而见长。其中短篇小说《包氏父子》以幽默辛辣的笔调勾勒出小市民既卑微又拼命向上爬的矛盾、迂腐的悲剧心理,是张天翼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作。

抗战爆发后,张天翼积极投身救亡宣传工作,并以小说创作讽刺揭露了各种类型的打着“救国”旗号的投机分子,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是收入短篇小说集《速写三篇》中的《华威先生》。小说借华威这个假抗日真反共的国民党官僚、政客、党棍的丑恶形象,无情嘲讽、抨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善于运用愤激而夸张的笔调,描写漫画式的戏剧性场面,因而使作品既有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又具有严肃冷峻的现实主义批判力量,使读者在笑声中得到深刻的省思。

此外,张天翼从 30 年代中期即开始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在当时很有影响的是长篇 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和《帝国主义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张天翼担任过《人民文学》主编和《儿童文学》编委,并继续积极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先后发表了小说《去看电影》、《他们和我们》,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剧本《大灰狼》等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品。从 30年代到 60 年代,张天翼对繁荣和发展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