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加工秸秆饲料
45968600000064

第64章 青贮饲料的调制步骤一般有哪些?

(1)适期刈割。原料适期刈割,不但水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适当,而且可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的干物质产量和最高的营养利用率,从而增加牲畜的采食量,提高家畜生产性能。

豆科牧草应在花蕾期收割,禾本科牧草应在抽穗阶段收割,带穗玉米青贮的最佳收割期是乳熟后期至蜡熟前期。

谷类作物在孕穗期收割,其蛋白质含量最高。许多禾本科牧草在第一次割草之后便不再抽穗,因此第二次收割就不要再等它抽穗。通常两次割草的间隔不要超过4~5周,以免草质老化,降低饲料质量。

(2)调节水分含量。青贮原料的水分含量是决定青贮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青贮料的调制,适宜含水量为50%~70%,以65%为最佳。刈割后直接青贮的原料水分含量较高(75%~85%),可加入干草、秸秆、谷物等,或稍加晾晒以降低水分含量。一些谷物的秸秆如含水量过低,可加水(100千克秸秆加水15升)或与嫩绿新割的原料混合填装,以调节水分含量。

测定青贮原料含水量的方法有烘干法(在烘箱中以135℃的温度烘干约1小时)。但实践中多以手抓法估测大致的含水量,将铡碎的原料(不超过1厘米)在手里握紧成团20~30秒钟后将手松开,若草团不散开,且有较多的汁液渗出,其含水量大于75%;若草团不散开,但渗出汁液很少,含水量在70%~75%;若草团慢慢散开,无汁液渗出,含水量在60%~70%;若草团很快散开,含水量小于60%。

(3)切碎。青贮原料必须切碎,因为切碎除便于压实外,还由于汁液渗出润湿其表面,加速乳酸菌的繁殖,且有利于家畜采食,提高消化率。为了解不同切碎长度的原料对青贮过程中品质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曾用抽穗前期的禾本科牧草试验,将其切成0.5厘米、1.0厘米、3.0厘米、5.0厘米的长度,结果是切得越短,青贮料的品质越好。其中以0.5厘米效果最好,pH值、丁酸量和挥发性脂肪酸量都是最低的,而乳酸含量最高。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青贮料一般切得太长,影响青贮质量。青贮料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1厘米,国外要求为0.7~0.8厘米。

(4)装填与压实。青贮原料应随切碎随装贮。如果在窖外的时间放置过久,易发热霉烂。装填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要层层压实,尤其要注意窖的四周边缘和窖角,在拖拉机漏压和压不到的长形窖的部分地方,一定要上人踩实。压实的作用是排出空气,为青贮窖创造厌氧乳酸发酵的条件,紧实与否是青贮成败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青贮原料装填越紧实,空气排出越彻底,青贮的质量越好。

(5)密封。青贮原料装填完后,应立即封埋。如果在装填后拖延封窖,会导致青贮料品质低劣,pH值升高,降低乳酸含量,增加干物质损失量;而且随着拖延时间的增加,会使温度和含水量升高,加剧青贮料的变质。

(6)管护。青贮窖封好后,在四周约1米处挖沟排水,以防雨水渗入。在我国南方的多雨地区。应在青贮窖上面搭棚防雨,尤其是启用时更是重要。如发现窖顶有裂缝,应及时覆土压实,最好能在青贮窖、青贮壕或青贮堆周围设置一围栏,以防牲畜等践踏,踩破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