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狂状元:俏公主素手擎天
4609400000152

第152章

一股前所未有的悲怆,占据了我的心——是的,别了,这个时代,这个我所珍爱的时代,这个我曾经想要为它奋斗的时代!

短短十五年,我给这个时代带来的不算多。不过有了钢铁,就为进一步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有了炸药,就可以让这个时代提前进入热兵器时代。

除此之外,我还给这个时代带来了什么?

我还给这个时代带来了一个奇迹。我用自己的才华告诉这个时代,人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出身青楼的最卑贱的小子,也能有出众的才华,也能为国家为民族效力——我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励无数出身下层的小伙子,我也希望,我的故事能改变这个时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够了,够了,够了,我应该满足了,应该满足了!

我能想办法穿回来的,我的心在颤抖——如果不行,我就穿十次、二十次,一直到实现我的目标为止!

纵声长啸,我对着城头喊道:“欧阳毅,你们能给我记下我此生的最后一首诗吗?”

城头之上,传来了颤抖的声音:“玉公子——敢不从命?”

我哈哈大笑,高声歌了起来:“怜我玉同尘,虚负凌云万丈才!怜我玉同尘,一身襟怀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青山为我长呜咽,绿水为我哭声哀;只因千秋道义在,文星今日——入泉台!”

最后一个字落下,我手中的宝剑抬起,对准自己的脖子——狠命就是一下。

就在那瞬间,一股巨大的疼痛从小腹蔓延上来。

一天之前,正是玉同尘与阿史思那梁云斗诗的时候。

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院子。一边是竹子,一边是芭蕉,一边是几丛菊花,东边的角落里,是一口小小的水井。

其实,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个院子其实不小。只是按照吴王的规格来说,这个院子却是太小太小了。

嗯,按照规矩,皇子大婚之后,就要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吴王殿下成婚之后,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请皇帝尽早确定吴王殿下的封地。

照理说,吴王殿下的封号早就定好了,吴王吴王,封地应该在南方。只是朝廷之中却有一些臣子,认为南方是钱粮重地——自从真武大帝刘禅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之后,这南方就一日一日重要起来,现在大兴朝的大半军队,都是靠着南方的粮食来支撑,因此,作为国家的钱粮重地,不该分封给诸侯。

皇帝陛下也算是从善如流了,当下就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将目光从南方转向北方。几天,一日早朝,他蓦然当朝下了旨意,将儿子的封地定在晋州。这是在场的多数臣子都所料未及的。

很多大臣们不由想到,皇帝这个旨意是不是在恶作剧。因为吴王殿下曾经在晋州胡闹过好几月,居然还买下了晋州的天香楼做了妓院的老板。将妓院所在地分封给妓院老板,是不是有恶作剧?

然而又有敏感的臣子,从这个封地之中,联想到了桐叶封地的故事,皇帝陛下将儿子的封地定在晋州,那是不是对太子殿下的暗示?

还有臣子,听到这个封地的旨意之后又开始上书,认为晋州虽然不是农业重地,但是晋州商人,走遍天下,晋州地方,也是一个钱粮重地,不该分封给诸侯。皇帝这一回却是威严的咳嗽了一声,只说“旨意已下,无可更改”,就将所有的谏言都堵了回去。

这样,几个月前,吴王殿下东方归元,就带着新婚妻子来到了晋州。

晋州算是个好地方,可是,吴王殿下偷偷来晋州胡闹,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就住下来了,现在却是正式以封建主的身份来到自己的领地!随便找个地方住,怎么行?住在天香楼,那更是不行!

按照规矩,应该是由萧至忠萧知州大人,带着晋州上上下下的官员,拿出晋州所有的粮食,给吴王殿下盖一个华丽无比符合身份地位的王府。可是吴王殿下一得到皇帝的旨意,就立即跑来了,连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萧至忠。没奈何,萧知州只能跑遍晋州的富户,终于找到了一个还算干净幽静漂亮的园子,请吴王与王妃住进去。好在吴王不是挑剔的性子,王妃眼睛里虽然有些锋芒,却也没用在这等小事上为难萧知州,当下夫妻二人就住了进来。

其他事情也没啥好说的,见了萧至忠,查看了历年的账册,又宣布让刘琬做了国相,吩咐赵四做了将军,吴王夫妇二人就啥事也不管了。

晋州地方,现在归吴王殿下所有,不过这个“所有”也不是真正的所有,这里的赋税是归吴王殿下所有了,但是这里的军队,却只有一半归吴王殿下所有。吴王殿下可以组建他的私兵,但是私兵的数量却是做了限制。原来的地方兵还是地方兵,吃着吴王殿下的粮饷,却只听朝廷的号令。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吴王殿下这等纨绔皇子,是不会在意也不会反对的。朝廷法度吗,自然是对的。对于他来说,能每天上天香楼逛一圈,那就是志得意满此生无求了。

不过现在我们的吴王殿下东方归元,却没有去天香楼,他正在这个不算小的小院子里踱步。芭蕉已经零落,菊花已经残损,只有竹子依然郁郁葱葱。秋天的风有些森森的凉意,王妃叶芊雪,拿了一件大氅过来,却没有给吴王披上,只是双手做出呈递的姿势。

东方归元没有接,淡笑道:“现在还不是用大氅的时候罢?”

叶芊雪脸上一红,还没有说话,却听见门外有叫声响起来:“王爷!”

匆匆进来的正是常五。叶芊雪脸上掠过一丝不悦,却没有说其他的话,当下对东方归元一躬身,退下了。

东方归元见常五脸色,心下咯噔了一声,问道:“出事了?”

常五上前一步,放低了声音,说道:“王爷……突厥那边,步逍遥传来的消息,是突劼力可汗的四子,阿史思那梁云,与他手下的三万精兵,就在前几天,寻觅小路,进入了我兴朝,而且……直奔庆州!”

东方归元脸色也是一变!“庆州离边界,起码也有五百里!这五百里路途,突厥人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进入,边境地方,竟然一点觉察也没有?”

常五跺脚道:“是绕小路进来的!那突厥人也算是费尽心机了,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的小路,他们居然熟门熟路,就像自己家里一样!他们居然一路直奔庆州——庆州只有五千地方兵,王爷您也是知道的,地方兵丁,与边塞的兵丁,精锐程度,完全不能相比!”

东方归元疾声道:“朝廷怎么说?庆州危急,其他附近州县,可派去援兵了?”

常五道:“步逍遥送回来的消息,只是突厥方面!他一路跟着突厥人,也没有时间去探查其他方面!逍遥说,那突厥方面,这么熟门熟路,很可能是有内应,而且——是朝廷里地位极高的内应!能有机会接触朝廷的地图,能有机会派遣人去那边勘察地形……”

一股冷气从后心里冒出来。猛然想起了一件事情来,东方归元厉声道:“这几天正是乡试的日期!”

常五道:“正是!这几天正是庆州乡试的日期,关内省的学子都齐集庆州……玉少爷,也在庆州。”

一股极细极细的疼痛猛然之间侵入心头,东方归元站直了身子,厉声道:“他们都在庆州,都在庆州……庆州只有五千兵,根本守不住,庆州将军向邻近州县求援了没有?邻近州县派遣援兵了没有?”

他是紧张得语无伦次了。常五心中苦笑,只能将话重复了一遍:“步逍遥现在跟着突厥人。他没有时间去别的地方探查消息,这些消息也是他三天前叫人送来的,才送到。”将一个纸条呈给东方归元,说道:“按照突厥人的速度估计,这些突厥人,前天就该到庆州了……”

“突厥人前天就该到庆州——庆州将军就是再迟钝,也该用八百里加急,将消息递给朝廷了!朝廷,昨天就该得到消息!而今天早上,我们这些地方,就该得到消息了!”东方归元的声音已经完全失去平时的镇定了,“我们今天早上还没有听说朝廷的任何动作——”

东方归元的目光蓦然定住:“我听说,庆州将军的名字,是江上舟?是废太子的人?”

常五低声道:“这个情况,小人不是很清楚。”

“是叫江上舟。”东方归元伸手摘下一朵菊花,在指尖揉碎了,“是废太子的人。他的求援文书,一定早就送出去了,但是附近州县的将军,却不见得会理睬他,而兵部的人,说不定会故意将这份告急文书压上一天半天,才正儿八经的禀报兵部尚书,开兵部会议,再扯皮上一个时辰两个时辰才上报皇帝陛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