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199600000127

第127章 《子夜》

长篇小说,茅盾着。1932年完稿。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本,以后又多次重印。小说以1930年5月至7月的上海为背景,以纺织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的奋斗、挣扎直至破产的命运为中心,通过纷纭复杂而又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生活事件,展现了当时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力地驳斥了托派分子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谬论。小说的出现,震动了三十年代的文坛,被公认为“是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沿着革命现实主义方向发展的里程碑,作者也被誉为“三十年代的画家”。其艺术成就主要是:一、通过各种不同的场景和生活侧面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二、结构宏伟缜密,线索分明,层次清晰。小说规模巨大,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但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多线条复式结构,使工人斗争、农民斗争、公债斗争三条线索始终围绕着主人公吴荪甫与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条主线,同时又主次得当地穿插了两条副线,充分显示出作者驾驭纷繁宏大题材的能力。

三、善于刻画人物心理,体察入微,描写细腻。这些都反映出作家深刻地体验生活和精微地刻画人物心理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