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199600000022

第22章 汉语的重要组成分支方言

汉语所包含的语言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只包括汉语一种语言;另一种认为汉语包括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语言。中国国内的学者多数支持前者,而中国以外尤其西方多数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支持后者。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汉语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而是一簇相互关联的有亲属关系的不同语言。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则将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列为汉语方言,例如赵元任认为标准语(普通话)是方言,闽语、粤语等也是方言。然而实际上,习惯上所称的“汉语方言”相互之间或与标准汉语之间无法互通,语言距离往往比欧洲同一语系之下的各种语言之间还要远。例如一个只会西班牙语的人可能可以使用西班牙语和另一位只会葡萄牙语的人达成沟通,但一个只会粤语的人和一位只会闽语的人对谈时,是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的。

中国国内语言学家根据汉语分支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传统的七大方言。在这七大方言内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区。有时这些次方言区内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的人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一个使用粤方言的香港人可能会感到与操台山话的广东人有很多共同点,虽然他们可能不能相互理解。

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显的。在华北官话、西北官话或者西南方话地区,相隔几百公里的人一般可以相互口头交流,但某些地区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也是很大的;然而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较小地理范围内可能存在相互口语交流困难的方言。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福建某地,相隔只有十公里的当地居民也许已经不能自如口头交流了。

汉语方言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华北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西北官话分布在北方西部,以西安话为代表;西南官话分布在南方西部,以成都话为代表;江淮官话分布在南方东部,以扬州话代表。上古时期的中原雅音在南北朝时期后,分化成为中古汉语语音。而现代“官话方言”,主要形成于宋元时期。官话在形成之后,在南北方分别发展,分化成了南方官话和北方官话,为以后中国各代的官方语言。北方官话至今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大陆称为普通话,台湾称为国语)。使用这一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

需要指出的是,“官话方言”,过去曾经称为“北方方言”,并不局限于中国北方。相反,中国西南地区和江淮地区的南方方言也属于官话方言。

官话的明显特点包括:失落了全部中古入声,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韵尾现在只剩下“-n,-ng”,但出现了大量儿化韵“-r”韵尾。原本连接“i,ü”韵母的“g,k,h”声母已被颚音化成“j,q,x”声母。官话在失去清浊对立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但出现了中古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因此,官话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上述现象在其他方言中比较少见。

吴语,或称吴方言:在中国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典型的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其中安徽西南部受赣语影响,浙江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话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8.4%。这种方言对清浊辅音的区分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但吴语保留了中古汉语的模糊入声。

客家话,或称客语。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和绝大多数畲族人中广泛使用,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5%。客家方言的特点是平声、上声不分阴阳,但入声、去声分阴阳。

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有其他海外的一些华人中使用。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话、闽东话(以福州话为代表)、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闽语是所有方言中,惟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其中以闽南语最具影响。但是,根据现代语音学研究,闽语的音系相当接近上古汉语的音系。

闽南语,是汉语中声调较复杂的方言之一,泉州音有八个声调(不含轻声),漳州音、厦门音、同安音、台湾音通常有七个声调(不含轻声)。同时,闽南语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泉州音和漳州音是其他支系的母语,闽(南)台片的闽南语内部较为一致。广义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4.2%。

粤语: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有九个声调(桂南勾漏片有十个声调)。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粤语包含了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粤语内部的分歧不大。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5%。但是粤语中没有混合入声,可以认为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成分要早于吴语,但晚于闽语。

湘语,或称湘方言,在湖南使用。按是否保留浊声母分类,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其中浊声母已全部清化的新湘语相对接近西南官话。分别以长沙话(新)及双峰话(老)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历史上湖南、湖北两省受到北方文化的强烈影响,故湘语内部差异比较大。并且有多个时期古汉语语音特征之重叠。

赣语,以南昌话为代表,又称赣方言,古称傒语。属汉藏语系汉语,主要在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使用人数约五千一百四十八万(早先三千万的数据是不够准确的),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之一。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传统上将桂南平话归于粤语,近年来有人主张将桂北平话当成孤立的土语存在。

徽语:在安徽南部及赣浙苏部分毗邻地区使用。以前(及现在的部分语言学学者)将其归于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