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199600000046

第46章 数词系列的演化

汉语中人们常见的十、百、千、万、分、厘、毫、微等,依照一定的规律,形成为一个数词系列,实际上汉语中蕴藏的数词远不止这些。

就大于一的数词来说,《太平御览》明确记载了万以上的几个数词及其关系:“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经,十经谓之垓。”《孙子算经》

还有“十垓为秭”的记载,并且提及了另一个大于“秭”的数词穰。此外根据有关资料,穰以上依次还有涧、正、载、极等数词。

“悉恨僧祗长,欢荣刹那促”。诗中“僧祗”系梵语“阿僧祗”,本为无数之意。不可思议、无量级这些形容“无数”词语,都曾依次充当过“极”

以上的数词。

“亿”和“兆”的排列顺序,和目前的用法不同。其原因是数词系列中万以上的数词曾有过多种含义,即所谓上数、中数、下数。下数十进,中数万进,上数则指数倍进。由于万以上的数词历来有歧义,所以除兆和亿之外,万以上的许多数词终于销声匿迹。但兆取的是下数,而亿却取了中数,所以相互之间颠倒了位置。

至于表示小于一的数词,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分、厘、毫、丝、忽、微之外,依次还有织、沙、尘、埃、渺、漠……“十尘为沙,十沙为纤”(《谢察微算经》),说明小于一的数词均依次为十进。实际上在汉之后,曾当作数词使用的依次还有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六德、虚空、清净等。“相看更觉光阴速,笑语逡巡即隔年”“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人刹那”。虽然诗中的“逡巡”“弹指”都是形容短暂的词汇,当我们一旦了解到它们系数词转化而来,并且找到它们在数词系列上的位置后,或许更能理解两诗中的短暂在程度上的差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