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创造中华美食(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199900000034

第34章 中国菜的取名

在许多国家的菜谱中,对菜式的取名都是平铺直叙,就连艺术水准很高的法国,菜式的取名也是平淡无奇。中国菜的取名就与众不同,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不但用写实主义的手法,也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不但有政治、历史、地理的背景,也有神话、民俗、传说的情趣。中国菜的取名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的标签,而是在实体中糅和着文化、艺术等多力。

甚至在它的背后,还可以抽出千丝万缕可歌可泣、今愁古恨的情愫和诗篇。

中国菜中以写意手法命名的,有“龙虎会”“凤爪龙衣”“狮子头”“佛跳墙”“夏赏荷香”“燕子归巢”“全家福”等等,这一类的命名多得不胜枚举。

以人物命名的菜式,如“东坡肉”“宋嫂鱼羹”“宫保鸡丁”“李鸿章杂烩”“麻婆豆腐”“左公鸡”“组庵鱼翅”等。

以神话、传说、民俗命名的,如“鸿门宴”(蟹黄燕窝)、“哪吒童鸡”“鲤鱼跳龙门”“桃园三结义”“莼羹鲈烩”(用太湖流域出产的莼菜和江浙一带名贵的鲈鱼制作的鲜羹。据《晋书》载,晋张翰在洛阳做官,每当秋风起,就思念家乡这道名菜。时人将此菜式称为“思乡菜”。在宴席上,只要客人一点“莼羹鲈鱼”,主人即知其归心似箭,不再留客了。

至于大众化食品的“油炸桧”,则凝聚着百姓对奸佞的深仇大恨。据说,抗战时重庆菜馆中,有一道名为“轰炸东京”的菜式,是用烧滚海参或是虾仁的汤,浇在刚刚抽炸出锅的锅巴上,所发出的一阵噼里啪啦的音响,象征着东京吃了炸弹。“宋嫂鱼羹”,是南宋午间流传下来的杭州佳肴。它和云南名点“过桥米线”一样,都是讴歌人间真挚情意的产物,传诵至今仍然感人肺腑。

当然,这些诗情画意的命名,西方人士很难理解和欣赏。因为罕有生花妙笔能将这些东方情趣和意境,译成异邦的文字,传达到一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外籍人士的脑中,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如“狮子头”,有人直译为“LionHeod”,但是必须说明这是大肉圆,否则会令洋人大吃一惊,以为中国人的确是无所不吃,连“庞然大物”狮子的头颅也搬上餐桌。如译为“StewedporkBallinCassemle”,意思是到了家,但又失去了原文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