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中国3D打印的未来
46224000000012

第12章 3D打印产业化路线(1)

以应用为先,推动3D打印技术产业化

产业化是所有新兴技术的催化剂。要让技术快速成熟并得到有效完善,需要产业化的迅速跟进。

3D打印技术产业化的核心就是要把技术与市场结合起来。想要让更多的用户使用这项技术,首先就是要创造积极条件让广大传统制造业企业和用户能够更为直观地接触到3D打印技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的炒作。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科研、市场矛盾: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和媒体对3D打印技术大加赞赏,但是市场用户却保持沉默。

当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3D打印企业还是采取传统的工业企业运营模式:生产设备卖设备。在绝大多数用户企业并不了解3D打印技术的情况下,没人愿意投入数千万元去买一大堆设备回来。很显然,这条路是是走不通的。

媒体广为传播的“3D打印机进入家庭”,实质是指桌面级的3D打印机,而桌面级3D打印机仅仅是3D打印领域最直接最简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这往往容易混淆和误导用户企业。为了使社会各界能够对3D打印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正在规划建设的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将展览展示所有会员企业的产品。创新中心实际上是一个开放式的服务应用平台,我们也接纳国外会员企业的设备展示。

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3D打印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积累了很多经验。接下来,我们应该为3D打印技术产业化积极创造条件,使3D打印技术能够与传统制造业更紧密地结合。如何使技术与市场用户结合起来,是3D打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3D打印行业缺乏一呼百应的龙头。目前,国内外任何一家3D打印企业都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至少5年以内,这种局面都是客观存在的。单靠某一家或者几家企业就想撬动3D打印应用市场,基本不可能,或者说简直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互相瞧不起、互相攻击的现象,不只国内如此,国外也差不了多少。

这种现象一度让我很头痛。我认为,形成产业联盟,取各家之长互相补短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决定发挥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主导优势,闯出一条路子,抱团发展,首先从应用市场入手,在主要工业城市集中建设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每个创新服务中心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投资2000万元,地方政府按照1∶1配套扶持,集中购买会员企业的设备和服务,依靠联盟和政府的力量来推动当地及周边的市场应用。

创新服务中心的功能是:展览和展示、科普和培训、加工服务和研发。很显然,创新服务中心最核心的功能是“科普”和“加工服务”,不仅能够带动会员企业的设备市场增长,还能够打开当地应用市场。

3D打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是一个窗口,能够让所有关心3D打印技术的政府官员、用户企业和社会各界增加对3D打印的感性认识。另外,创新服务中心一定要走向市场,按照市场化的法则运行,要赚钱就必须尽快打开当地市场。

在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下,联盟在创新服务中心成立若干科研小组,对当地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专题考察分类,然后提出一套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起步阶段我们并不主张直接卖产品给用户,而是先做加工服务。待时机成熟,用户企业已经全面掌握了3D打印技术,我们也为他们培训了专业人才以后,再将产品配套给用户。

我们预计,一旦创新中心正常运营,3年后国内市场规模可以达到百亿元。而且百亿市场缺口成功打开以后,国内3D打印技术市场规模每年将至少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因此,我们这种模式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关注。当我们的创新中心建设到第五六个以后,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出来,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创新中心上市。每一个创新中心就是应用中心,就是渠道,当我们在全国建好十几、二十几个中心的时候,3D打印在国内的一张应用和营销网络也就基本形成了。

渠道为王,应用为先。创新中心成功之日就是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崛起之时。

大规模推动3D打印技术,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关键是我们要打开3D打印技术在大众消费、工业运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市场,如果不能找到市场需求,大规模推广就缺乏产业基础。

接下来,我们重点要做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方面,要把教育培训和科普有序推进。现在单靠我们全球10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推销3D打印技术,无疑是杯水车薪。如果我们每年能够向社会系统地培训出三五千个3D打印专业人才,由这三五千的3D打印人才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去推动3D打印,相信效果将会成倍上升。第二方面,我们要把加工服务拓展开来,找到市场需求,有需求才会有增长。第三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科研,不断开发出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推动3D打印技术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第四方面,要在应用领域有序推进,有针对性地推进,而不是泛泛地发动全民3D。第五方面,加强国际行业间的对话,以及行业间与用户间的对话。不要闭门造车,不要自我满足,因为3D打印这个技术目前并不完全成熟,我们行业间要学会分享。

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市场化

渠道为先,应用为王。这是商界古语,今天对于3D打印行业来讲,仍然十分必要。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首先是3D打印技术的市场化,而市场化的核心是3D打印技术的市场应用。应用的实质是3D打印技术的加工和服务。只要我们认识清楚了,找到了问题的根本,下一步就好办了。

我们一直认为,任何一项技术必须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后,这项技术才可能更加成熟和完善。3D打印技术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下一步我们将通过集中在工业城市规划建设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的模式来带领联盟成员共同推进。

2012年,全球3D打印行业总产值达22亿美元。其中美国和欧洲约占80%,日本、中国等各约占10%。我一直坚信,中国有潜力成为世界最大的3D打印市场,产值有望在三年内从目前的20多亿元增长到100亿元。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要赶上或超越欧美,唯一的途径,就是率先把市场启动起来,只有市场需求起来了,产品才有机会与用户结合。如果没有市场需求,任何技术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为整合资源,促进3D打印技术产业化,我们拟在青岛、珠海、潍坊、绵阳、南京等工业城市集中建设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争取全球首家创新中心于2014年内正式对外运营。2015年内计划再建好3~4家。如果创新服务中心年产值能够实现1亿元,第二年就完全可以实现3亿元或者5亿元。一旦市场的大门被成功打开,我们相信辐射效应将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2012年是全球3D打印科普元年,2013年是3D打印真正起步之年,2014年则是3D打印快速增长之年。

2013年1月16日,受成都市委市政府葛红林市长邀请,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理事会议在成都市双流县举行,我第一次提出要在3年时间里引领我国3D打印行业实现100亿元产值的奋斗目标,联盟全体成员闻之皆无比兴奋。当然,对比现在行业的状况,会上有些成员觉得跨度太大,目标太高。但是,大家也觉得100亿元目标即使实现了,也不算什么,还赶不上一个中等企业一年的产值。100亿元的产值虽然渺小,但是这个数字却相当于2012年全球3D打印的规模。

是差距,也是机遇。

为此,我提出要在2013—2014年着力推动四项重大工程:

一是发起组建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举办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搭建中国3D打印技术与世界同行间的对话合作平台。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虽然已经有国外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入,但是国内3D打印技术并不完全在国际舞台占据主流,这个平台似乎还小了一点,如何有效整合全球3D打印技术的资源,吸引全球3D打印业界的目光,共同推进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将有利于国内3D打印产业的崛起。

二是集中国内3D打印技术的优势资源,组建国际性3D打印产业研究院或3D打印学院。

三是吸纳100家传统制造业企业、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园区进入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率先分享3D打印技术成果,促进3D打印技术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

四是选择在10个工业城市规划建设区域性“3D打印创新中心”,开展“3D打印进城市、进企业、进社区行动”计划。

2013年3月23—24日,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第二次理事会议在南京举行。期间,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与南京栖霞区政府、南京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签订中国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总部基地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3D打印技术携手合作、抱团发展,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

这是联盟成立以来,与地方政府签署的第一个创新中心合作协议。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我们最先启动的创新中心,而且总部基地也最终没有选择在南京。

合作一定是双赢的,3D打印技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还需要政府的培育和扶持。如果缺乏政府的积极推动,这个事情一定做不起来。

尽管3D打印技术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但距离大规模的应用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由于3D打印金属制品在国内是一个新行业,没有任何原始积累,在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上没有适用的行业标准,绝大部分企业目前对国内的金属粉末材料还不敢大规模使用。目前,我国3D打印方面使用的金属粉末主要依靠进口。

工业级金属3D打印工艺过程表现出显著动态特征,不同设备和不同制造商所制造的零件性能有明显差别。业内缺乏系统可靠的数据,没有统一的工艺规范和标准。下一步我们将在联盟成员间建立3D打印材料、工艺指标、材料性能的大数据库,为制定行业标准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国内3D打印企业目前还很难完全依靠市场生存,需要政府出台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或者指导性的意见,对该产业在资金、税收、市场引导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

我们的想法并不是靠地方政府一时的热情所能够解决的,也不是每一个意欲进军3D打印行业的企业所愿意接受的。比较起来,青岛、珠海、潍坊这几个城市与我们的沟通效果最好,他们并不希望我们今年或者明年就给他们带来多少GDP或税收指标。他们也愿意配合我们,给我们配套资金,用于先期购买3D打印设备、加强科普、建设创新服务中心的补贴。

在和这几个城市沟通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插曲,佐证了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力。

当初,我们对在潍坊建设创新服务中心的确没有兴趣,既不了解潍坊,也没有到过潍坊,而且更重要的是潍坊距离青岛仅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既然规划要在青岛建设创新服务中心总部,辐射整个胶东半岛,在潍坊再建设的意义的确不大。

2013年8月中旬,经过朋友多次邀请,出于礼貌,我答应去潍坊看看,希望通过合理解释能够使他们放弃这个想法。但是,当我到达潍坊,与杜昌文书记和刘曙光市长等领导交流沟通的时候,发现无论如何也拒绝不了。他们对3D打印技术已经做了很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对3D打印技术的热情不是仅仅体现在表面上,他们坚定一个信念:3D打印技术一定会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他们坚持要和联盟一起来先吃“螃蟹”。

潍坊的确是个例外,最初既没有列入我们前期规划的名单中,也不是我们发展的重点。但是,当真正遇到热情“粉丝”的时候,我们只有服从了。朋友建议,即使潍坊不是我们选择的重点,但是如果政府愿意积极配合推动,我们完全可能在设立潍坊创新服务中心的过程中积累许多经验,从而在其他中心城市加以推广。而且在潍坊这样的三线城市办点事情相对容易许多,不像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那么难。

其实,潍坊这个城市是中国一些优秀的三线城市代表,如果能在这里获得成功,复制这种模式并推而广之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些城市的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例如潍坊GDP达5000多亿元,财政收入500多亿元,全市900多万人口。这些数据在国内三线城市比较来看,还是非常优秀的,至少可以排在前列。当地的制造业企业基础也比较好,有潍柴动力、北汽福田等大批装备制造业企业,他们都是3D打印技术最好的用户。

布局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

2013年5月29—31日,首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比利时、英国、新加坡和国内3D打印行业的600多位代表,100多家媒体记者出席了这次大会,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报名参会的代表络绎不绝,挡也挡不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财经频道、中文国际频道、英语新闻频道等四个频道同时主动申请参加本次大会报道,这是一般非官方活动绝无仅有的情况。会议期间,由亚洲制造业协会、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英国增材制造联盟联合美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际3D打印行业的权威专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

中央电视台四个频道每天给大会推专题新闻,财经频道的权威栏目《对话》还在现场做了一期专题,并于6月23日播出,刷新了最近三年来该栏目收视率的最高纪录。

我们都认为,这是外界对3D打印看好的最有力证据。

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我认识了许多地方政府的朋友。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在大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会后他专门找到我,希望将2014年的第二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放在青岛召开。青岛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有很强的接待能力,国际化程度也非常高。山东汉子的豪爽和真诚打动了我。他说,青岛是一个科技城市、创新城市,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和追求时尚的城市。至于3D打印技术,他坚定青岛一定要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