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地理拾趣
46252300000013

第13章 河、湖、泉、瀑布趣闻(1)

世界第一长河

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上的卡盖拉河,自南向北,流经布隆迪、坦桑尼亚、卢旺达、扎伊尔、肯尼亚、乌干达、苏丹、埃塞俄比亚、埃及九国,在开罗以下注入地中海。河流全长6670公里,比亚州第一大河长江还长3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有287万平方公里。

尼罗河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每年都要定期泛滥。河流泛滥会给两岸造成严重灾害,可是尼罗河的泛滥却对埃及人民有好处,帮助埃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早在3000年以前,当地人民就在岩石上刻下了这样的赞颂:“尼罗河赋予两岸土地以生命,只有尼罗河泛滥以后,才能够有粮食和生命,大家都依靠它生存。”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尼罗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降雨量很少,它的水源主要来自上游热带草原地区。尼罗河从源头到苏丹的喀土穆这一段,称为“白尼罗河”。白尼罗河在喀土穆这一段,称为“白尼罗河”。白尼罗河在喀土穆和青尼罗河会合后,才称为尼罗河。每年4月,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便开始涨水。来自东非高原的白尼罗河水中溶有大量有机质,河水呈墨绿色;而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则携带着大量泥沙和矿物质,呈褐红色。两条河水汇合后,便流入撒哈拉沙漠的干枯河道中,使苏丹和埃及得到灌溉之利。

7—10月,埃及河道中洪水暴涨,在两岸和三角州淤积起大量又松又软的沃土。埃及人民正是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发展农业,在沙漠上筑起一条“绿色长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埃及的三分之二人口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两岸和三角洲渠道纵横,排灌设备比较完善,向来是世界上主要的长绒棉产区。20世纪初叶以来,尼罗河上已经建立了不少拦河大坝。

1971年在开罗以南965公里处建立的阿斯旺大坝。坝高111米,库容量1640亿立方米,拦起的河水形成了一个世界著名的大水库(纳塞尔湖)。

在尼罗河西岸,开罗西郊的沙漠上,矗立着三座被称为“古代奇观”的宏伟的金字塔。其中最高大的一座就是最为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即大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原来的高度达到146.59米,底部232米见方,围绕它走一圈差不多有1公里。它是用230多万块、每块重2.5吨的石块砌成的,距今已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了。

世界最长的运河

我国的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纵贯北京、天津二市,流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最长的人工河。长度位居世界第三的苏伊士运河,只有它的十分之一。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也是开凿最早的运河。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使长江、淮河两大水道得以贯通。这段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了。

到了隋朝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以洛阳为中心,征调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蓟(北京附近)。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史上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隋代开凿完成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个大弯。元朝定都北京后,又裁弯取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达南运河,从而缩短航程约八九百公里。这就是如今的大运河的前身。

大运河通航以来,一直是我国漕运和商旅来往的重要通道,在促进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由于大运河没有独立的水系,流经地区的地势高低不一,加之黄河的河床又比它高,河道极易淤塞。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随着运输地位的下降,河道大段大段地被废弃。1949年以后经过分段整治,大部淤塞的河道都已恢复通航。在运河的南端杭州,完成了运河到钱塘江沟通工程,使运河航道延长7公里,运河的船只可以直接进入钱塘江。

河流之王

发源于秘鲁的安第斯山区、横贯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河,全长6400公里,仅次于尼罗河,是世界第二长河。亚马孙河有1.5万多条支流,河水流经巴西、哥仑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国的全部或部分领土,组成了一张巨大的河网,罩在南美大陆上。它的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居全世界第一位,是尼罗河的2.5倍,约占南美洲陆地面积的40%。

亚马孙河流经的地方大都是赤道雨林带,所以流量特别大,居世界之冠。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2万立方米/秒;到了洪水期,可以达到20万立方米/秒以上。每年从马拉若岛附近排入大西洋的水量达6773立方公里,占世界所有河流注入海洋总水量的18%。在离河口300多公里远的大西洋上,还可以看到浑浊的河水。

亚马孙河还是世界上通航最长的河流。干流自河口至伊基托斯,长3598公里,一路均可通行3000吨级的海轮,自秘鲁的圣佛西斯科至巴西的贝伦,航程长达6187公里。

亚马孙河两岸是一望无际的热带丛林,各种树木交错生长,大大小小的河流成了一条条林中狭道。森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仅红木、乌木、缘木等贵重林木就有数百种之多。这里人口稀少,农业用地很少。船是人们的住宅和活动场地,商店、学校都设在船上,连集会、婚礼和葬仪也都在船上举行。

印度的“圣河”

南亚最大的河流—恒河,在印度教徒的心目中,是一条“圣河”。传说在“圣河”的水里沐浴,可以祛病消灾,延年益寿。每隔12年,他们就要过一次孔勃—梅拉节。这一天,数以万计的印度教徒从各地赶到朱木拿河和恒河的汇合处阿拉哈巴德。他们身披袈裟,裹着黄布,男女老幼一起走入河中沐浴。

恒河干流污染程度十分严重。1980年,甘地和平基金会指出,恒河是印度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正威胁着各种水生生物和河水饮用者。可是,虔诚的教徒们却不加理睬,仍然生喝恒河水。

在梵文和印地语中,恒河本是河流的意思。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580公里。恒河平原和恒河三角洲水网密布,土壤肥沃,盛产水稻、小麦、玉米、黄麻、油菜籽、甘蔗等。这里人烟稠密,历来是印度、孟加拉国的主要经济区。恒河哺育着两岸的土地和人民,创造了世界古代史上有名的印度文化,难怪印度人要把它视为“圣河”了。

欧洲的黄金水道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莱茵河全长1320公里,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尔起,通航里程达886公里;两岸的许多支流,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多瑙河、罗讷河等水系连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莱茵河所流经的是欧洲的主要工业区,人烟稠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就在它的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在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通过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和74个河港与莱茵河联成一体,7000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莱茵河的航道就像公路一样,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块里程碑,上面标注着公里数。莱茵河不仅保证了鲁尔工业区的用水,还为鲁尔区提供了重要的运输条件。

正是依靠着便利的运输条件,大批铁矿砂和其他矿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国外运到这里。

鲁尔工业区与荷壮内河航运网之间运输十分繁忙,货运量居世界前列。

莱茵上游瑞士北部与德国交界的地方,有宽达110米的莱茵河瀑布。莱茵河中游从宾根到德国波恩这一段,峡谷幽深曲折,景色十分壮丽,关于莱茵河的许多古老的传说都发生在这里。

美丽的国际河流

全世界约有200条国际河流,而流经国家超过10个的只有多瑙河。

多瑙河发源于德国黑林山的东坡,向东依次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摩尔多瓦这8个国家,最后在罗马尼亚分成3条支流,流入黑海。多瑙河的干流全长2850公里,流域面积达817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的第二大河(仅次于伏尔加河)。它有支流300多条,其中的一些支流还流经意大利、波兰、瑞士和阿尔巴尼亚4国。多瑙河流域包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

多瑙河

从源头到奥地利境内的一段是上游。这一段河道狭窄,河床坚硬,水流也较湍急。自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出发至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交界处的铁门峡谷是中游。这一段经过的大多是平原和低地,水量较大,是重要的航道。铁门峡谷,长107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150~200米宽,水下岩石倾斜,河水落差大。1972年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已在这里合建了一座发电能力为210万千瓦的水电站。电站的拦河大坝长1200米,高达755米,有25层楼房那样高。

坝顶筑有宽阔的公路,大坝两侧的大船闸可通行1500吨的船舶。

铁门以下,多瑙河进入下游平原。这里河面开阔,水流平稳,3条支流在河口附近形成了一个扇形三角洲。三角洲上河汊纵横,芦苇丛生,栖息着塘鹅和朱鹭等欧洲稀有的鸟类。

多瑙河水色碧清,景色秀丽,被称为“蓝色的多瑙河”,是东南欧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都建立在多瑙河畔。

“流”向天空的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世界上却有一条河,既不流入湖海,也不流入地下,而是往天空“流”。那就是南非的瓯柯悬高河,这条天下无双的怪河,位于南非中部高地,它的上游、中游水质澄清,流量甚大,然而到了下游,水的流量逐渐减少,到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整条河的河水到哪里去了?地质学家为了揭开这个谜,对瓯柯悬高河下游的河床地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终于找到了惊人的答案:整条河的河水全“流”到天上去了。

原来,南非中部高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干燥酷热,植被少,蒸发量大,加之此河的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床变宽,河水变浅,流速也大为放慢,使得蒸发量越往下游越大,当流量和蒸发量相等时,河水便全部变成水蒸气,蒸气升入天空。

睡河

智利东北部的巴流镇有条小河,长约8公里,在中段约12公里长的地方,当地人叫它睡觉河,因为如果有人进入这里,只要停留片刻,就会觉得昏昏沉沉,呵欠连连。不久就会倒地酣然入睡。

经调查,这种现象并非出于这条小河,而是由于在小河两岸长满黄色小叶的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一种使人神经麻痹的香味,人闻上4~5分钟,就能进入梦乡。不过,只要将睡者搬离这个河段,睡者便会马上苏醒,但是如任其大睡,睡者就会活活饿死。为此小河两侧专门成立了救护所。

中国第一大河

长江古称“大江”或“江”,向以源远流长闻名世界。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沱沱河。

长江自沱沱河发源后,浩瀚的江水从巍峨的雪山中奔腾而出,浩浩荡荡,曲折东流。从沱沱河与另一条河流当曲会合处到青海省玉树,称通天河。玉树以下到四川宜宾为金沙江。金沙江流经横断山区,有许多峻险的峡谷地段,两侧雪山、峭壁耸立的“虎跳峡”便是其中之一。金沙江在宜宾与岷江会合后始称长江。宜宾以下,在四川白帝城和湖北宜昌之间,长江横切巨大的山岭,形成了壮丽的长江三峡。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

长江的江水自宜昌奔出了山地,开始进入中游平原地区。

在中游,长江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两大水系,河道迂回曲折,湖泊密布,水量继续增加。为了防止泛滥,筑有荆江分洪水利枢纽。自江西湖口以下,江水便流入下游河道了。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水网密布。它在江苏江阴以下形成了三角洲,最后从上海市流入东海。

长江长达630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流域的总面积有18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流域大部分属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长江干支流的流量极大,平均每年通过江口入海的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20倍。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总落差高达5100米。干支流蕴藏着2.6亿千瓦的水力资源,约占全国的4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了在干流上游兴建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还在四川大渡河上的龚嘴、湖北汉江上的丹江口建成了许多大中型水电站。1995年,还要建设三峡工程。成千上万的小型水电站,更像无数颗明珠,点缀在我国的广大国土上。

长江江阔水深,是我国南方的交通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现在长江的干支流的通航里程已达9.6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年货运量约占全国河流总运输量的70%。万吨巨轮船可开到武汉,3000吨级的可直达重庆。

长江流域拥有4亿亩肥沃的耕地和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我国有3亿多人口生活在它的怀抱中。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江河能哺育如此众多的人口!

古长江比今长江更长

根据精密的水深测量,我国科学家发现,和今天的长江相比,4万年前的古长江明显要长。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了沉入黄海海底的古长江河床。河床虽然长年受到泥沙的掩埋,但其形态依稀可见。由此判断,古长江在流经大别山和黄山之后,进入丘陵平原地区,继而古长江从南京出发东进的过程中,不是向偏南方向而是向偏北方向流动,从苏北进入黄海海盆,最后注入冲绳海槽。古长江和古黄河一样,是流入黄海的。估计古长江长约7000千米,比今天的长江长500多千米。值得一提的是,古长江的下游河段远比今日长江雄伟壮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长江的变迁和气候、海平面关系密切。距今7万年时,冰期开始,黄海海面下降,海水后退,古长江“乘虚而入”,最后直抵冲绳海槽。距今4万年以后,气候变暖,海水上涨,古长江“退避三舍”,在今日长江下游平原直接进入东海,1000千米的古长江河床也因此“长眠”海底。

中国第二大河

我国的黄河是国内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从无数考古中发现和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