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地理拾趣
46252300000007

第7章 历法、气象趣谈(1)

四种纪年法

帝王纪年法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方法。它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我国历史上确切纪年开始的时间是西周时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此后,每一帝王都有明确的纪元。如周平王元年为公元前770年,汉高祖元年是公元前206年。春秋、战国时期较特殊,在全国范围采用东周帝王纪年,在列国中,则以诸侯纪年。如周平王三十一年和楚武王元年皆指公元前740年。

年号纪年法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以后,我国历代帝王都用年号纪元。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他的统治时期就用“贞观”纪年,贞观年间指的就是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从汉武帝到清宣统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有的皇帝有好几个年号,如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皇帝都是一个年号到底,如明太祖一直使用“洪武”年号。因此,明清时期也就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如“崇祯帝”、“乾隆帝”等。在历史书籍中通常用“双时法”将公元纪年附在后面,如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帝王纪年法也如此。

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使用的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一定顺序,配对组成的纪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了天干,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年一轮,称一甲子,周而复始,这种方法始于汉代,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记事用的纪年标准,与年号纪年法并用。在中学历史教材里,此法多用于近代史方面,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干支纪年法有一定规律可循,如凡是甲字开头的,公元年代的末位数必然是4,乙字开头的是5,丙为6……依次类推。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发生于甲子年,即184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年是1894年;《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其尾数皆相同。

公元纪年法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就是公历纪年。公元元年是开始纪年的标志,相传这一年是耶稣的诞生年。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向后推则称公元××年(“公元”二字可省略)。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距今越远,公元后的则正好相及。这种纪年方法在欧洲6世纪开始使用,全世界普遍使用则在公元1400年前后,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才使用公历,1949年9月27日,我国政府决定,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公历二月为何只有28天

阳历的前身叫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颁行的。他规定每年分12个月,单月31天,双月30天,一年共计366天,但这样比一年应有的365天多了一天,故而要想法扣除一天。古罗马时,犯人判处死刑,在每年2月执行。2月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月份,儒略·凯撒就从2月份中减去了一天,所以2月只剩下29天(闰年30天)。后来,凯撒被刺身死,奥古斯都做了皇帝。他发现凯撒诞生的7月份是31天,而自己出生的8月份却只有30天。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他又从2月中减去一天,加到8月中去,使8月份也变成31天,由小月变成了大月;同时把以后几个月的天数相应地作了改变,即9月、11月改为30天,10月、12月改为31天。

从此,2月份就只有28天了(闰年29天)。

一天为何从半夜开始

古代人们把太阳经过当地子午圈的两个瞬间,分别称作上中天(中午12点)和下中天(半夜12点)。下中天人们是无法见到的。因为太阳在地球的背面;古人把上中天的时辰定作(午正),下中天定位(子正)。由于太阳经过子午圈上中天的瞬间,正是太阳当空,观测起来简单易行,如果把这瞬间算一日开始,似乎也合理,但这样就会把好端端的一日人为地截成两半,人们的生产、生活,无疑会带来不少的麻烦。所以,古代聪明的天文学家就将子正时辰(半夜12点,即0点)作为一日的开始。当人们甜甜熟睡之时,新的一天也就诞生了。

古代用地支表示的时间

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国古代用地支表示的时间是:

子时——夜间十一点到一点钟;

丑时——夜间一点到三点钟;

寅时——夜间三点到五点钟;

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钟;

辰时——上午七点到九点钟;

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钟;

午时——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

未时——午后一点到三点钟;

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钟;

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钟;

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钟;

亥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钟。

甲子的记时

所谓甲子,或称干支,相传为黄帝的一个名叫大挠的臣子首创。自后遂被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气象、水文、地理,以及医、农、文、史等各个领域广泛采用。

根据考证,我国采用甲子记年时(包括年、月、日、时),从春秋时代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直到清代的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总共达两千六百余年,如此长久,连续地采用一种记时法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农历与生肖

所谓“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我们现在的日历上有个农历。这个农历在我国已经沿用了约三千年。农历不象公历那样用数字来纪年,而用干支纪年法。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字,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个字。把天干和地支对应相配,周而复始,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都是六十,即六十年为一“甲子”。(人们称六十岁的人为“年已花甲”,就是由此而来。)然后又从“甲子”年开始算起,依次排列。这十二个“地支”又分别配上了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如鼠代表“子”,牛代表“丑”,依次是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年都以一种动物为代表,那一年生的人就属这个“生肖”。在古代,干支纪年又同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学说结合起来,于是不同生肖的人相互也被说成有了“相生相克”的关系。

趣谈春天的开始

从什么时间起算是进入春天的呢?古今各说不一。

一是说从“立春”开始。其理由是“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一般在阳历的二月四日至五日,也正好处在春节前后的十天之内。

二是传统说法,指正月、二月、三月。把正月叫着“初春”或“元春”;二月称“早春”或“仲春”;三月为“阳春”或“暮春”。因为单位以“立春”为春天的开始,并不符合天气的实际情况。“立春”之日不是“五九”尾,便是“六九”头。

三是现代气象学上的规定:春天的标准温度,是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到二十度。

我国幅员广大,南北由热带到寒带,较为合乎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还是以气温为标准,确定春天到来的迟早较为科学。

中国的夏天

地处北半球的华夏大地,何时送走春天步入夏天呢?一般是以农历立夏开始,不过,比较科学的说法应是以5天平均气温升到22℃以上算作入夏。

按此标准,我国南海诸岛“四时皆是夏”,台湾省和海南岛的最南端也接近常夏气候了,4月初,夏季跨过海南岛来到了雷州半岛的最南端;5月初,夏季在东部已经推进到北纬25°的南岭地区;5月中下旬,夏天的脚步跨进华北平原;5月31日,夏天来到了首都北京;6月初,夏季已经到达华北平原的最北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在6月份内先后入夏;而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主峰附近地区,则是长年无夏区。

比较起来,海滨入夏时间显得晚些。例如,大连7月11日入夏,比天津晚34天;青岛6月23日入夏,比济南晚21天;上海6月7日入夏,比汉口晚18天;福建马祖岛入夏时间比福州晚半个月。

如果按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天的天数来划分,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夏季的大面积高温区,炎热日数普遍在20天以上。最热的一些地方,如衡阳、吉安、贵溪、丽水等地,由于位于山脉背风北坡或处在河谷盆地,炎热日数都在45天左右,四川盆地重庆到万县的长江河谷地区也在35天左右。

全国炎热日子最长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最热的7月份,每日最高气温都超过35℃。平均达到40℃。

与内陆相比,在海洋的调剂下,岛屿和沿海的炎热日数大大减少。例如广东韶关炎热日数364天,但较南的广州只有61天,靠近香港的宝安更少到11天;杭州炎热天数232天;济南炎热日数152天,而大连根本没有炎热的日子。

气候与国名

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北纬4°~18°),地处低纬热带,“埃塞俄比亚”在古希腊语中是“晒黑了的面孔”、“被太阳晒黑的人聚居的土地”的意思。因为那里的居民属黑色人种,面色黝黑,古人误以为是受强烈阳光直接照射所致。据记载,在用“阿非利加”一词称呼非洲以前,人们就曾用过“埃塞俄比亚”来称非洲大陆。因为赤道横贯非洲大陆中央,绝大部分地区属阳光灼热的赤道和热带地区。拉丁语有个词叫“阿普利加”,就是“日晒”的意思,有人认为“阿非利加”可能是由此转变而来的。在现代希腊语中,“阿非利加”也有“没有寒冷”的意思。

世界上有几个位于赤道上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叫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在西班牙语中那就是赤道(英语等其他西文的音译也十分相近)的意思。但有趣的是,厄瓜多尔绝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并不热,因为它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千米以上,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例如首都基多市海拔2812米,全年各月平均气温都在13℃左右,一早一晚还要生火驱寒。非洲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也属赤道地区,由于海拔比基多低一半,因而一年四季月平均气温均在20℃~21℃之间,便号称“常春之国”。

亚丁湾的西端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吉布提共和国(约11°~12°N)。在当地的阿德尔语中,吉布提是“沸腾的蒸锅”的意思,因为吉布提所在的阿德尔低地的地貌就和一口锅差不多,气候也像火烤似的。例如“锅边”滨海的首都吉布提市5~9月间月平均气温高达31~34℃,6~8月中午最高气温平均都在44℃左右,比我国最热的吐鲁番还要高出约4℃,“锅底”处气温还要高,由此引申出“炽热的海滨之国”的说法。

相反,南美洲南部的智利却有“寒冷的土地”的意思。实际上,智利是个南北向狭长形状的国家,其北端仍是典型的热带气候,只是南部才比较寒冷。例如智利最南部的火地岛上的彭塔阿雷纳斯(53°02’S,海拔35米),最热的12~2月平均气温才10~11℃,最冷的6~7月平均气温均只有2℃,已属于副极地气候。

据记载,欧洲的立陶宛共和国,其名称来源于波兰语“Litwa”,意为“多雨水”。这里的年雨量超过700毫米,几乎均匀分布于全年各月之中,全年大约2/3的时间太阳被云雨所遮。在这种长冬无夏的中、高纬度地区中,700毫米的年雨量确实已经是相当多了。

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内,因此虽然有大西洋暖空气调节,但仍比较寒冷,例如,首都雷克雅未克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只有10~11℃,最冷1~2月为0℃,比智利的彭塔阿雷纳斯还冷。

全岛大约有1/8的地面终年为冰雪覆盖,因此有“雪地”、“冰的陆地”之称,因其为岛国,因而汉译为冰岛。不过冰岛虽冷,但火山温泉众多,地热丰富,热带水果在温室中生长良好,是个“冰与火”并存的国家。相反,格陵兰(Green1and)在英语中虽是“绿色土地”之意,但实际上它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的第二大冰盖,大部分地方在北极圈以内,84%的面积被平均厚达2300米的冰川所覆盖,仅仅在沿海低海拔地区盛夏季节中平均气温才能升到0℃以上。

华夏几多气象城

日光城——拉萨终年阳光灿烂,天空水晶般透明。每日阳光直到下午7—8点才迟迟离去,全年日照3006小时。

风城——下关云南下关市的风四季少变,冬春吹西风,夏秋西风,四季呼啸,昼夜不停。

水城——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美誉,古为沧海沼泽,如今“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雨城——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以上,年雨日240天以上,有些年份几乎天天下雨,又有“天漏”俗称。

雾城——重庆特别是冬春两季,一连几天不见阳光,素有”雾都”之称。

全年平均雾日103天,最多可达150天,每2—3天就有一天有雾。

春城——昆明年平均气温14.7℃,常年气温在8—2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7℃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19.8℃,年最高气温不超过25℃。

火城——吐鲁番每年约3个月气温高达40℃以上,曾出现过50℃极端高温,地面最高气温曾超过75℃。东北5公里处的砂岩山,被人称之为“火焰山”。

冰城——哈尔滨冬季漫长而寒冷,严寒期达155天,结冰期达210天,每年冬季平均有63天最低气温在零下20℃以下,滴水成冰,哈气成霜。

我国近期气候变化预测

“国家气候蓝皮书”综合了国内大多数研究的结果,得出了我国近期气候变化的预测结果:

20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将是暖湿气候,我国南方(不包括西南地区)将是较为冷湿的气候时期(均指与当地原来气候比较)。

普遍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起到下世纪中期,总的气候趋势是增暖,特别是2030年后增暖明显。但在增暖过程中仍会有时间尺度为20~30年、气温变化幅度0.5~1.0℃之间的气候波动(最大可接近2℃)。

如果到下世纪中期平均气温上升2℃,我国可能将再次出现类似3000年前曾经出现过的温暖气候情景。届时我国亚热带北界将由现在的淮河、秦岭扩展到淮河以北,冬季中徐州、郑州一带的温度将和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而东北和内蒙最北部及青藏高原上的大部分多年冻土和祁连山、天山的小冰川都将趋于消失。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夏季更趋炎热。大范围地区气温的上升,必然要导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改变。

根据近500年我国旱涝史料分析,在气候温暖时期,我国110°E以西黄河及长江上游地区可能变湿;而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平原可能变干,出现干旱的机率将显著增大。

另外,气候变暖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这将直接威胁我国所有的滨海地带。

不过,“国家气候蓝皮书”也指出,气候预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科学问题,现在还处在试验研究阶段。

气候对人种的“打扮”

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黑黝黝的;为抵御非洲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身体大多前屈;其脑骨容量平均为1297立方厘米,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便于散发体内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