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越过高山跨过平原
4627500000014

第14章 停战 (1)

没有什么能够比找到同志更令人振奋的了。说来真让人难以置信,当时我完全可能被当作警察局派来的侦探,但是却因为哪首歌而获得了同志般的信任。

“通过这首歌能够在任何地方找到朋友。”瓦洛佳那时的话仿佛优犹在耳旁,即使身处东方的闹市中,我仍然找到了一位同志--赵。

“他们总是说革命者应该是乐观的,可我很少有过开心的时候。今天总算遇见了值得高兴的事情--结识了一位同志,哈哈!还是个美女。”送报纸的少年答应带我去见同志,一路上他兴高采烈地说个不停。

“二个眼睛一个鼻子,满大街都是。”我用开玩笑的口吻自嘲道。

“眼睛和眼睛、鼻子和鼻子可不一样,更何况不是谁都能够拥有信仰的。”

“但这些都是主观的东西,光靠信仰不能改变世界。”我停下脚步望着远处的高楼,阳光撒在楼顶的斜面上反射出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这一幕令我想起了乌拉尔群山间耸立着的山峰,“改变世界的是人,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我说道……

我们走了约莫一刻钟的路程,少年告诉我已经到了秘密印刷所所在的弄堂。

“德仁里”我抬头看见面对大街的巷子入口处上方刻着汉字名称的花岗岩牌匾。

“呵呵,就是这里,跟我来。”少年开始轻声地提醒我。

穿行在被称为弄堂的小巷子里,二边是中西结合的二层砖木结构公寓,人们生活在这狭小拥挤的地方,外面是车水马龙的街道,里面是从事着各种活动的居民和嬉闹的孩子,四周在发出各式各样嘈杂的声音。

“这地方够闹的。”看着不远处正在用锤子箍桶的匠人,我对赵说道。

“早上的时候更吵,正是这吵声可以掩盖印刷机的声音。”他笑了笑。

“哈,真是不错的主意!”我睁大眼睛,摆出故作讶异的神情,“而且你们汉人就喜欢热闹。”

“嘿嘿,这是智慧!”见到我的表情赵显得很高兴,他对我俏声说:“知道么?上次我们把印刷所搬到了警察局边上的房子里,那儿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

“那为什么现在又搬到这儿了呢?”我问。

“哎!还不是因为租金,那里的房租要比这里高出三成,现在必须考虑活动经费的问题。”从他的语气中透出几分无奈。

我们来到一座带院子的红砖外墙三层公寓前,赵上前敲了几下门环。

过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传出脚步声,有人过来开门了。

“小赵,怎么这么晚,下午的报纸来还得及么?”出现在门口的是位身穿长衫留着落腮胡子的中年人,他一推开门便急着说道。

“今天情况特殊。”赵笑着侧身把我拉到门口,“你看我们来了新同志。”

“她是?”那个人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翻。

“您好,我叫****娅,从西伯利亚来。”我向那人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

“****娅是从流放地出来的,别看她年轻,可是位有斗争经验的同志。”赵说。

“那到是真的有点了不起了,我姓曹,是这里管事的,你可以叫我老曹。”中年大叔的眼睛里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他朝我们点了点头说道:“都进来吧。”

他们领着我穿过堆放着纸箱和其它杂物的小院子,来到公寓的前门厅。

“怎么没有其他人?这里总不会只有大叔一个人在工作吧?”我好奇地朝四周张望,却没发现一个人影。

“现在刚到中午,大家都去吃饭了,待会儿就会热闹起来的。”

“说起来****娅这个名字我好象在哪儿听说过。”在楼梯前曹大叔止住了脚步,他转过身来看着我。

“可是我第一次到这儿啊,所以您不可能听说过我。”这话令我感到疑惑。

“你没来过这里不假,但我未必就没有听说过你。”他站在那里,凝神地想了一会儿问道:“你是否在半年前写过一篇关于乌拉尔地区民族问题的文章?”

“恩,写过一篇,投给了UBG。”我很快想起了他说那篇稿子,因为它使我第一次拿到稿费,当时用的笔名就是****娅。

“UBG?”

“哦,那是乌拉尔斗争报的缩写。”我忙对他解释。

“这篇文章我读了,写了得很好,‘********的核心是阶级的矛盾’--虽然缺乏更深入地分析,但是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说道这里,大叔不由地感慨道:“我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作者竟然是一位你这样的小姑娘。”

“很巧,我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万里之外会有人注意我的拙作。”我俏皮地说出这话,让他笑了起来,他示意我们跟他上楼。

走在通往二楼的狭窄的木制楼道上,只听见楼梯发出嘎吱作响的声音,让我害怕脚下随时会发生塌陷,因此步子迈得十分谨慎。

“别担心,这房子就是这样。”看到我小心翼翼的样子,身后的赵拍了拍我的肩膀以示安慰。

可我还是不怎么放心,直到走完最后一格踏步,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你还写过什么?”上楼后大叔问我。

“前段时间在西伯利亚写过几篇战争评论,不过是和瓦洛佳一起写的。”我说着,然后又补充道:“瓦洛佳是与我一同被流放的同志。”

“战争评论么?看来你这个小姑娘的兴趣挺广泛的。”曹大叔饶有兴趣地看着我。

“在流放地总是得找些事情来打发时间。”我耸了耸肩膀。

“是啊,总得打发时间。”他拧起眉头若有所思,“知道么?我以前也被流放过,那是在青海格尔木,我遇见当地的牧人,他们赶着成群的牦牛,那儿的人告诉我这些牦牛都是土司的。于是我就数着牦牛,想知道土司到底有多少财产,就这样每天都靠数牦牛来打发时间。”

“数牦牛?这真有趣。”我揶着嘴笑道,想表现得淑女一些,可忍不住还是笑出声来,“这大概也算社会统计吧?”我半开玩笑地说。

“你这小姑娘说是就是吧。”曹大叔示意我和赵围着桌子坐下,“你们还没吃过中饭?”他问。

“没呢,这不是蹭饭来了么。”赵开心地回道。

“我这里也没准备什么菜。”大叔瞥了他一眼,又对着我问道:“你们将就一下如何?”

“不是吧?”赵摸了摸肚子,摆出一幅苦瓜脸。

“别那么郁闷的样子,我还留了一些臭豆腐和下酒的花生,这回可便宜你小子了。”

“臭豆腐?”听到这个以前闻所未闻的食品,我头脑里产生了一些奇怪的念头。

“哈哈,你们露西亚人没有臭豆腐这种东西吧?”看见我皱着眉头疑惑不解的表情,曹大叔开怀大笑:“这可是闻着臭,吃着香来。”

“你稍坐片刻,我去炸臭豆腐。”他打完招呼便下了楼。

房间里只剩下我和赵二个人。

“战争……你说你写过战争评论?”赵打破了我们间片刻的沉默,他用好奇的目光盯着我。

“恩,写过一些。”被他这样注视着使我感到有点不好意思,随意应了一句便扭过头去看着楼道口,盼望着大叔快从那儿出现。

“写过一些?是关于最近的波斯战争么?”赵表现出饶有兴趣的样子,“你觉得战争会如何结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

“很快就会结束,也许今天,也许这个星期,至多不会超过这个月,前线的大规模交战已经停了下来,英国和美国开始介入,这场战争打不下去。”我叹了口气,回过头来对他露出阴郁的眼神。

“很快结束?”他望着我的眼睛,不解地问道:“战争结束,这不是很好么?”

我摇了摇头,反问他:“你难道不明白么?帝国主义的停战那只能是为了准备一场更大的战争。”

“更大的战争?!”他不由地打了个冷颤,将目光避开我的眼睛。

“是啊,更大的战争。”我又将头转过来对着他,吁出一口气道:“只是想想都令人感到颤栗……”

在一个痈懒的下午,绵绵阴雨过后难得一见的阳光暖洋洋地撒在外滩的防波堤上,这条临中山路的沿江堤坝是上海最著名的景点。当然,众所周知的,这里也是情侣们约会所热衷的场所。

杨波少校伏在防波堤的围栏边,遥望着江面来往的拖轮。此时他孤单一人,身边可没有伴侣,显然并不是来这里约会的。

沿黄浦江而下,不远处便是海军船厂,继续往前就到了吴淞基地。而朝相反的方向往上游去,那里又矗立着一座大型船厂--江南造船所。因此也可以说这条江的二岸集中了支持帝国海军的工业精华。当然在外滩这个位置。由于陆家嘴河曲处的遮挡,在这个充满异国情调的浪漫地方是看不见那些孕育钢铁巨舰的船坞和码头的。

“海军军官先生您好?”扬波的身后传来一声有点生硬但是却十分悦耳的女声。

“您好小姐。”他回过头去,印入眼帘的是一位有着灰色的瞳孔的外族女孩。

“您是……”这令杨波感到有些意外,“您有什么需要帮忙么?”

“哦,没什么。”灰色瞳孔的女孩给了他一个微笑,“我好几天都在这儿看到您,好象有什么心事的样子。”

“好几天?”斜倚着栏杆的杨波听到后不由地挺直了身体。

“恩,每天送完报纸路过这里都会看见您。”

“原来是这样……没想到还有人注意我。”扬波叹了口气,从上衣口袋里抽出根香烟说道:“感觉烦恼的时候就一个人来这里透透气。”

“这么说来您现在感到烦恼?”女孩笑了笑,从包里拿出一份报纸给递给杨,“诺,这个是今天多出来的,给你打发时间吧。”

目送着女孩远去的身影,扬波不禁摇了摇头,呆楞地翻开手中的报纸。

“阿美利加弃盟友之立场于不顾,同英吉利一道向我国施压,陛下考虑稳定国际局势之大义决定从波斯撤军。”报纸上头一版便是这条用大号字体刊出的消息,虽然杨波早已知晓,但他还是读了遍这份报纸--这一事件的背后对于海军,乃至作为海军军官的他本人,都有着复杂而又非同寻常的影响。

“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舰队,所以只能屈服于来自海上的压力,阿美利加在吕宋的势力已经得到巩固,要在远东维持这块海外殖民地他们必然要同拥有强大舰队的英国交好,而缺乏舰队的帝国无法在这个方向上施加影响力。阿美利加有求于帝国者愈少,而帝国为了对抗英、法、日三国有求于阿美利者加愈多,加上近年阿美利加与英国贸易额逐渐超过与我国之贸易额,此削彼长,其立场舍弃我国而偏向英法是注定要发生的,这一切的根源还在于海军!”扬波面对繁忙的江面独自思索着。

江风吹开报纸的页角,露出了夹在中间的红色纸页。

“兵士朋友:

请允许这样称呼您,您也许在庆幸战争结束,也许在哀怨战争的结局,但无论如何,这场波斯战争是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就如五年前的那场战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