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气候解析
46305400000018

第18章 气象灾害(4)

半夜我们听到一声巨大的轰鸣从东南方传来,我往外一看,到处是漆黑一片,只看到远方有一个亮光。这个亮光越来越近,越来越大。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是一个巨浪。”乔德哈利立即召集一家人冲上他们那些坚固的房顶。海浪冲进了他家的房屋,淹没了他们周围的一切,水漫到了二楼,一直淹到他们的脚下。曼谱拉岛全部被淹没在水中不见了。

当巴赫拉岛上18英尺的海堤被风浪冲毁后,这个小岛很快就毁灭了。随着旋风的行进,一个又一个岛屿消失了。随后它又刮上大陆,大施淫威。

这次旋风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大得惊人,共有约30万到50万人丧生,是当代最惨重的灾难之一。仅一个海岛就有20000多居民失踪。哈提亚岛上的尸体多得无法埋葬,人们只好把它们扔到海里,过后尸体又漂到宁静的海滨,每天人们又用竹竿把他们推入海里。霍乱在兰格巴里蔓延。兽尸发出那种令人作呕的气味吸引了许多兀鹰。恒河三角洲的稻田变成了血红色。

世界各地人民得知这场灾难的详情后,迅速提供了大批援助。尤其是英美两国,提供了大批的食物和药物,还送来了工程师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名古屋超级台风

1959年,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形成的热带低气压演变成台风,袭击了日本。日本名城名古屋惨遭袭击,损失重大。事后,据官方统计,这次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5000多人,几百人失踪,3万多人受伤,4万个家庭受损,总损失折合美元20亿。

9月20日,气象局预报了这年第15号台风消息。尽管台风警报警告人们,名古屋将受到台风的袭击,将会受到重大损失,但5天来,名古屋以及周围城镇中的居民对台风的威胁置之不理。然而台风强度并未减弱;台风也并未心慈手软,转向消失在海上。事实证明,这次台风是日本现代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也是世界各地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星期六夜间,正当涨大潮时,台风开始袭击名古屋。海浪形成一道5米多高的巨墙,并以巨大的力量反复向名古屋袭来。只要碰到阻碍物,海浪就会将海水抛向6米高的上空,并发出震天动地的巨响。在海浪的撞击下,大坝、堤防、码头、桥梁以及其他建筑物都被打得粉碎。疯狂的海浪还掀平了全城的贮木场,冲倒了成堆成堆的圆木,把它们抛往空中,又像冰雹一般击打在街道房屋上。

这时风速已达到了每小时220公里。它掀翻了房顶,将砖头瓦块甩向四面八方。伊热湾漫出的洪水倾泻入城,使得许多人还未来得及逃命便连人带屋一起被洪水卷走。只有那些聪明的人从房顶上打了个洞才得以脱身逃命。

在一所较大的公寓楼倒塌时,楼中的84人全被埋在瓦砾和泥水中。

经过3小时强烈的台风袭击后,物品、碎石遍地,满目疮痍。星期天上午,名古屋有1/3的地区仍泡在水中,剩余的地方到处是碎石、泥浆和散落的圆木。街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台风袭击时有21艘船只被抛上了名古屋的海岸,其中包括7艘远洋巨轮。

台风过去后,由于缺少食品和饮用水,有些幸存者竟不顾污浊和泥水而扎入脏水中,打捞没入水中的厨房里或菜地中的食物,为此许多人患上了痢疾。有些人在台风侵袭、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紧抱电视机或摩托车不放,为了不放弃这些珍贵的财产,他们竟拒绝他人的搭救。

到处是一片绝望和混乱的状况。惊恐万状的难民不断涌向简易收容处,许多人手中抱着被泥水浸透的床单和衣物。

由于东京政府起初对名古屋受灾情况估计不足,加上道路受阻等原因,使营救工作没有有效发挥,加重了损失。

惊心动魄的一夜

1991年4月29日,日出时分,不知什么原因,天空中染上了一层鲜明的橘红色,慢慢地变成了古铜色,接着在地平线上出现了深灰色的地带。

这一天,成群的海鸟从孟加拉湾飞到陆地,从一地飞到另一地,不时地发出尖锐的叫声。这时,气压也在急速地下降,并且愈降愈快。

到了日落时分,天空中再次出现日出时的景象。此时的孟加拉湾沿海地区,在异常的闷热之中又加入了不祥的寂静夜幕初降之时,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被黑暗笼罩了起来。瞬时间,电闪雷鸣,狂风怒吼,惊醒了孟加拉湾沿海村镇的居民。顷刻间,一股强烈的孟加拉湾风暴,以66.7米/秒的速度,席卷了孟加拉湾沿海及其所有的岛屿。风暴所过之处,古树倒折,房屋被毁,残墙被卷入海中,在海中航行的船只都被击沉,停泊在港内的轮船被掀到了岸上,人畜被卷到空中不知带到了何处……强大的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引起了孟加拉湾北部的海啸,掀起的滔天巨浪,高达6~9米。呼啸而来的狂涛巨浪,以翻江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扫荡着孟加拉湾沿海及其岛屿,许多船只被击得粉碎,坚固的防波堤被驱动着的大浪冲决,沿海岛屿上的居民连同他们的栖身之所都被卷得无影无踪。

在海啸的涨落之下,数以万计的尸体横陈在杂乱无章、破烂不堪的海滩上。

吉大港是孟加拉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历史上遭到热带风暴侵袭而造成的灾难,至今还记忆犹新。1876年10月,发生于孟加拉湾的热带风暴,击沉了所有它在路上遇到的船只,又毁坏了吉大港这座城市,巨大的海浪把海水灌到了远离海岸1万米的地方,使1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之中。1970年11月12日,一个“诞生”于印度洋上的热带风暴,对孟加拉国带来了一次空前猛烈的袭击。这个热带风暴在潮汐的配合下肆无忌惮地侵袭着孟加拉。由于风疾浪涌,海水直扑孟加拉湾一带的喇叭状海岸地低人稠的海滨地带,在狂风、暴雨、海啸的共同肆虐下,吉大港再次遭到灭顶之灾,哈提亚岛屿被淹没,变成了水乡泽国。这次风暴使30万人丧生,100万人无家可归,28万头牲畜淹死。潮退之后,尸体遍地,满目疮痍。现在,在新的热带风暴的袭击下,吉大港又一次陷入了灾祸之中,在海啸激起的巨浪吞噬下,吉大港汪洋一片,整个地区就成了泽国,港口设施全部被毁,许多人都葬身鱼腹。

伴随风暴而来的不仅是海啸,还有倾盆大雨。强风、海啸、暴雨同时施威,使全国1/4地区的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码头、发电厂、水厂、输变电站设施均告瘫痪,沿海及岛屿内的2500多个村镇、80多万套房屋被狂风和海啸夷为平地,430万英亩农作物全部被毁。

据孟加拉国政府灾后的统计资料,这场热带风暴在一夜之间,使全国16个县沦为灾区,受灾人数1000万人,死亡人数高达20多万,另有10万人受伤,18万头牲畜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美元。

4月29日夜间的灾祸发生后,时任孟加拉国总理的卡莉达·齐亚夫人多次乘直升机飞赴灾区视察灾情,并呼吁国际社会广泛同情,提供紧急救援。

国际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将救灾物资空运到孟加拉国受灾地区。其中,有联合国救灾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会、欧共体、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也有美国、日本、加拿大、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新西兰等40多个国家,先后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国际救灾协调专员埃萨非亲赴灾区实地考察灾情。

在国际社会提供的7亿美元的紧急救援中,美国提供了20架直升机,以及价值500万美元的药品和食物;日本提供了部分浅水快艇、药品和食品;巴基斯坦提供了2架直升机、5000顶帐篷、2500吨大米、5万米布匹,以及一些药品和食物;英国提供了价值430万英镑的毛毯、粮食、帐篷、厨具和水源净水设备;中国提供了价值达1500万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此外,欧共体也提供了1300万美元的援助。

但是,恶劣的天气条件使国际社会的救灾工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孟加拉国南部地区风暴之后又持续不断地降雨,并刮着6~7级的大风,同时又因吉大港等港口被沉船堵塞,重要道路也遭到严重破坏,况且直升机、快艇等救援运输工具又十分缺少,大量的救援物资积压,无法送达灾民手中。

后来,又因大风,使飞机难以正常起降,空投与地面救援人员无法接近受灾地区,致使灾情严重恶化。

此时,孟加拉南部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在1000万灾民中,有700万人得不到食品和纯净的水;饥饿与干渴使不少人丧失理智,哄抢和殴打事件接连不断;不少人喝了不洁之水上吐下泻,苦不堪言;人畜尸体在洪水中腐烂,不时地散发着臭气;传染性疾病,如霍乱、痢疾、腹泻、呼吸道疾病等在大面积流行……数日来,灾情在不断扩大,孟加拉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