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生活彩桥
46345500000016

第16章 日用品天地(6)

椅子从它诞生起,也许就是作为王权的代表和象征,我国古代把皇帝的座位称为宝座,过去对军长或师长也称为军座、师座等,英文里的主席一词——“Chairman”原意是椅子的主人。

1921年英国两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卡纳明和卡特,发掘了图坦卡蒙的陵墓,其中出土的黄金椅子是一件稀世珍宝,整个椅子以金铂贴面,两边的扶手雕有雄狮和带翼的蟒,四周镶有宝石和银子,看上去熠熠发光,椅子背上还栩栩如生地雕刻了图坦卡蒙皇帝和皇后的一坐一站的情景,整个椅子精雕细刻、装饰华丽,充分显示出帝王的威严和豪华。

在罗马时期,对椅子的等级作了明确的规定:

王座是专供皇帝座的,制造极为精美,金铂贴面;贵族坐的是青铜制的,硕大而无靠背;平民则只能坐凳子,无装饰也无靠背。

在圣·皮埃特罗大教堂里有一个椅子高达29米,重量在700吨以上,全部用金铂贴在青铜制作的巨大无比的华盖上,两边雕塑的人物和真人完全一样,靠垫和座垫用当时最昂贵的色彩艳丽的布料制成,它是由著名的雕刻家制造的。

我国皇帝坐的龙椅,靠背上有许多雕刻,坐上去很不舒服,仅是一种权威的显示。

如今,椅子已经成了家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椅子的式样也设计得越来越合理,美观大方、舒适实用。

抓痒小手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用具,往往是不起眼的。但是,它的用处却特别有趣。有一种抓痒用的“老头乐”,对于一般人或许并不太需要。然而,从发明的构思上讲,有新颖之处。况且对老年人还是很有用的“工具”之一。故取名为:老头乐。它是怎么发明的呢?

约800多年前,在我国南宋的时候,有个叫贾似道的人,他特别喜欢玩蟋蟀。后来他做了朝中大官,身居宰相之职,仍然对玩蟋蟀着迷。南宋的京城临安,即今天的浙江杭州,夏天天气很热。贾似道是个大胖子,呆在屋里头斗蟋蟀,背上常常出汗发痒,怎么办呢?他就吩咐家里的仆人说:“我集中精力玩,你站在我的背后给我抓痒。”

仆人用手指甲给他抓痒,手轻了,不满意;手重了,难免抓破了皮肤。

贾似道一发火,有的仆人挨了打;有的仆人被关进了牢房。

贾府里有个老木匠,看到仆人三天两头地受罪,心里又气愤,又着急。

贾似道有权有势,谁敢把他怎地?

一天夜里,气候闷热,老木匠坐在小院里乘凉,抽旱烟。突然间感到背上发痒,手够不着,就把长长的旱烟管伸到背上去摩擦。可惜,这样的摩擦很不过瘾。正巧,老木匠的孙儿跑过来找他,让孙儿用小手在背上抓抓痒……呵,这孩子的小手抓得真舒服。

第二天,老木匠很仔细地看了看孙儿的小手,然后就用木料仿造了一只,再加上长长的柄,一只长柄的痒爪子就诞生了。

老木匠先在自己身上抓了抓,感觉不错。他又精心加工了两把,请求府上仆人主管送给宰相试用。这种痒爪子用起来很方便,贾似道再也不要仆人随时随地陪着他了。

一传十,十传百,抓痒的小东西,不胫而走,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因为制作简单,可以仿造,有人就做了买卖,取名老头乐。南方人则叫它抓挠,或者痒爪子。

常言道:需要是发明之母。老头乐原出自大官贾似道的个人要求,而许多老人、胖子何尝没有同感。痒爪子顺应了社会,才会流传几百年,至今仍为大众服务。南宋时代的那位不知其名的老木匠,才是它的发明人哩。

从遮阳到挡雨

有的发明是某一个人的创造;有的发明则是经过漫长的时光,很多人智慧的结晶,然后才逐步实现商品化,伞的发明属于后者。

本来,自然有风雨,人间有办法。古老的头顶树叶、荷叶等,都是最早的遮阳避雨之法。然而树叶、荷叶并非新创造,故不应列入发明之中。伞却与此不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传在4000年前,当时的部落首领黄帝与另一个部落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境内)打仗。时值春末夏初,风刮土扬,烈日炎炎。黄帝命人在战车上撑起一个叫做“华盖”的用具,就是用来遮住阳光、挡住风沙,好看准对方的军队阵势,以便决定攻打对策。

后来,黄帝打胜了。古人迷信,以为是“华盖”保佑的结果,因此视它为荣誉和权力的象征,黄帝走到哪里,华盖跟到哪里。所谓华盖就好像一顶圆形布盖子下边支着一根长棍,不能收拢也不能伸大,比较笨重。伞这个名词,在我国南北朝时才出现,很形象。此前的古代,都称为盖。如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下雨时只好挨淋。他的弟子颜回叹息道:“孔将行,雨而无盖。”东汉时,汉光武帝刘秀路经河南封丘,华盖太大过不了城门,刘秀大怒,欲将县官斩首。三国时,孙权为表彰大将陆逊打了胜仗,把自己用的华盖赐赏给他,堪称殊荣。盖即伞的前身,只是盖与普通老百姓无缘。南北朝以后,一些官吏富有人家,让工匠仿制盖,又要与其有所不同。于是一种采用绫罗丝绸当面料,骨架比盖小,又可撑可收的防雨遮阳的用具——伞问世了。

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作为罗伞(即绫罗面料伞)的一个补充。谁知大受欢迎,一时间,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明代皇帝朱元璋,明文规定庶民不得用罗伞,只可用纸伞。清代的民间,在广东、福建等地大量制造黑布伞,行销国外。

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伞也曾经是庄严和帝王的标志:泰国国王外行,金色罗伞张立于后;缅甸君主的尊号是巨伞之王;日本天皇每次出游,总有一持伞者恭敬陪同。这些伞都各有本国的特色。

伞在唐朝时由中国传入日本。公元781年在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街上,有一天突然之间落下雨点,满街来往的人都打着伞走过,只有一个前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和尚没有伞。他摸摸自己湿淋淋的光头,好像明白了一件事。回国的时候,他买了许多伞,千方百计带到日本,送给了亲戚朋友。

从此,雨伞便在日本流行起来。

1747年,英国的商人汉威到中国广州办货,他看见人们撑着黑布伞在雨中行走,觉得挺好,临回国前带了一把伞回伦敦。1750年,当他在伦敦钟塔下张开伞遮雨的时候,被过路人视为怪物加以嘲笑:“哈,男士不尊重天意,躲在怪物下边不出来,太不象话了。”还有人指责他,这是对上帝的不恭,应当受到惩罚。汉威不予理会,每天上街带伞,宣传使用伞的好处。

伞第一次在美国纽约出现,是在18世纪末叶,街头上出现一片混乱。妇女们大呼小叫,认为这个既能伸开又能缩小的怪物,简直能把人吓得半死。

顽皮的小孩子跟在后边,不停地朝打伞的人扔石头……由此可知,一件发明要得到社会认可,一件商品要能被人们接受,决不是件简单、容易、轻松的事,有时要经历不少的误会、波折。

几十年之后,罗马教皇对伞发生了兴趣,他以上帝的名义为伞洗刷不白之冤。教皇出场有专人撑伞侍候,以显示其庄严、郑重。

伞不仅是人们使用的工具,也是一种收藏品。

法国有个名叫约索夫·哈姆的人,以专门收藏世界上各种伞而闻名。他藏有9个世纪以前的欧洲贵族用的阳伞,也有中国杭州出产的纸伞,以及日本制作的各种花布伞。其中最小的伞只有3.5厘米长;最大的伞伞面直径长12米,撑起来足有半个篮球场那般大。

现在,伞的作用被广大的人们所承认,它已经成为日常旅行、外出的必带物品。随着制伞工业的发展,各具特色的伞:带收音机的伞、有香味的伞、能照明的伞、防暴催泪伞、盲人探路伞等都相继问世,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乐趣。

家庭主妇的好助手

发明压力烹煮技术的帕平,是研制蒸汽机的很早的先驱者之一。他于1647年出生在法国的布卢瓦,后来到伦敦,成了波意耳的助手,并进入了皇家学会。他于1679年演示了他的“压力锅”——这种容器有一个盖得很紧的盖子,可增加锅内的压力,从而提高水的沸点,盖子上安有安全阀(这也是他发明的)。

在1680年12月8日举行的皇家学会委员会议上,雷恩决定出一本叫《新的烹调器》的小册子。帕平在给皇家学会的献词中谦虚地说道,“这本小册子中没有称得上远见卓识的东西,对这样的赞扬受之有愧。”然而他在这本小册子的前言中却说道,这是对古老的烹调技术的一大改进,若使用这种炊具,就是又老又硬的牛肉,也能像挑选的嫩牛肉一样做得鲜嫩可口。

这本小册子包括一幅压力锅(包括安全阀)结构图和详细说明压力锅结构的文字,用若干章的文字详细地介绍了用压力锅做羊肉、牛肉、羔羊肉、兔子肉、鸽子肉、鲭鱼、狗鱼、鳗鲡、大豆、青豆、樱桃、醋栗、李和梅等的情况。帕平在这些章节里一再强调说,用这种烹调法能保留用其他方法不能保留的香味和营养成分。这本小册子中的其他章节描述了这项发明对船上的厨师、糖果制造商和饮料制造商的价值。

若干年后,帕平开始任皇家学会的临时实验室主任,1712年前后逝世于伦敦。在20世纪以前,高压锅的原理在工业上比在烹调上用得更为广泛(例如高压消毒锅)。待20世纪研制出了现代的压力锅并首先在美国得到普及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制造商都开始制造压力锅,强调压力锅既省时间,又省燃料。

影响压力锅销路的一个主要原因,常常是害怕高压引起危险。但是压力锅制造标准非常严格,留有很大的保险系数,即使是最粗心的家庭主妇也不易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