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52

第52章 渐风山渐

巽上艮下

【原文】

渐①:女归吉②。利贞。

【注释】

①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上艮下)。上卦为巽,巽为木;下卦为艮,艮为山。木植于山上,不断生长。喻人立身于道义,培养其德行,进而影响他人,移风易俗,所以卦名曰渐。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②归,古代以女子出嫁为归。

【译文】

渐卦:女大当嫁,这是好事。这是吉利的贞卜。

【原文】

《彖》:渐之进也①。“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②。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③。止而巽,动而不穷也④。

【注释】

①渐之进也,朱熹说:“之字疑衍。”此句当为“渐,进也”。

②“进得位”两句,本卦初爻为阴爻,居阳位,升进而至于第二爻、第四爻,皆居阴位,是位象相得,喻女子出嫁夫家,得主妇之位。

③其位刚得中也,此以九五爻象、爻位为据。九五阳爻,为刚,居上卦中位,第五位又为阳位,是性相合而位得中。喻君王正其位,治理其邦国。

④止而巽,本卦下卦为艮,艮为山,其象为静止;上卦为巽,巽义为逊。沉着谦逊是渐卦的品德。

【译文】

《彖辞》说:渐,就是渐进的意思。本卦初爻为阴,进而升为第二爻、第四爻,皆以阴爻而居阴位,这种卦象显示,女子出嫁,可得主妇之位,能持家庭之政。推而广之,君王能正其位,治其国。渐的下卦为艮,艮义为止;上卦为巽,巽义为逊。像人沉着而谦逊,无往不利,永不困穷。

【原文】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①。

【注释】

①善俗,《释文》:“善俗,王肃本作善风俗。”善,改善。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艮,艮为山;上卦为巽,巽为木,木植山上,不断生长,是渐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山之育林,从而以贤德自居,担负起改善风俗的社会责任。

【原文】

初六:鸿渐于干①。小子厉②,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注释】

①鸿,王弼说:“鸿,水鸟也。”渐,进,走到。干,《释文》“荀、王肃云:山间涧水也。”即山涧。鸿渐于干,这是象占之辞。本卦六爻均以鸿雁为占,所占多为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象辞》则附会解释。

②小子,指小孩。

【译文】

初六:鸿雁走进了山涧。筮遇此爻,警惕小孩顽皮,遭遇危险,应该加以谴责,则没有灾难。

《象辞》说:小孩顽皮遭遇危险,因为有家长呵责制止,理应不会出事故。

【原文】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①。吉。

《象》曰:饮食,不素饱也。

【注释】

①磐,本作般。王引之说:“《史记·孝武本纪·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并引武帝诏曰:‘鸿渐于般’。孟康注曰:‘股,水涯堆也。’其义为长。”水涯堆,犹言水边高地。(kàn),《礼记·檀弓》上:“饮食尔。”郑玄注:“尔,自得貌。”

【译文】

六二:鸿雁走上水边高地,饱饮饱食,自得喜乐。筮遇此爻,吉利。

《象辞》说:饱饮饱食,自得喜乐,喻指其人,自食其力,从不白吃白喝。

【原文】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①,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御寇,顺相保也。

【注释】

①丑,《尔雅·释诂》:“丑,众也。”

【译文】

九三:鸿雁走到旱地上。筮遇此爻,丈夫出征可能不再回返,妇女怀孕可能流产,这是凶险之兆。但有利于抵御敌寇。

《象辞》说:丈夫出征不再回返,说明其人掉队遇险。妇女怀孕而流产,说明其人失其保胎之道。利于抵御敌寇,说明国人能够同心同德,保家卫国。

【原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①,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②。

【注释】

①桷(jué),《说文》:“榱也。椽方曰桷。”圆的叫椽,方的叫桷,是房屋顶上承瓦的木条。

②顺以巽,此以六四、九五之爻象、爻位为据。顺,顺从。巽,谦逊。

【译文】

六四:鸿雁飞到树木上,有的停息在河边堆放的桷木上。筮遇此爻,没有灾难。

《象辞》说:有的鸿雁停息在河边堆放的桷木上之所以没有灾难,因为六四阴爻居于九五阳爻之下,像人有驯服而又谦逊之德。

【原文】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①,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注释】

①胜,胜过,取代。莫之胜,是说没有人能取代她。

【译文】

九五:鸿雁走到山陵上。筮遇此爻,妻子多年不能怀孕,但始终不会被人取代,吉利。

《象辞》说:始终没有被人取代,吉利,妻子实现了与其丈夫和谐白头的愿望。

【原文】

上九:鸿渐于阿①,其羽可用为仪②,吉利。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岩,不可乱也。

【注释】

①阿,原讹为陆。阿作陆不仅与九三爻辞重复,且不协韵。江永、王引之、俞樾均说是阿之讹。阿、仪古为韵。今据改。《说文》:“阿,大陵也。”

②仪,古人文舞的道具,用鸟羽编织。

【译文】

上九:鸿雁走到山头上,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象辞》说:鸿雁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编织舞具的羽毛应该纯而不杂,像人心志不乱。

【解析】

这一卦采用民歌常用的起兴手法,记述家庭生活,既洋溢着一种幸福的情调,又颇富诗意。

幸福的家庭确是相似的,丰衣足食,儿孙满堂,而这里的幸福之家却有点不一样,那就是妻子多年无法生育。按封建时代传统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女子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便是生儿育女。一个妻子如果不能为丈夫生下孩子继承香火,就会被休弃,或者丈夫可以纳妾以替代。卦中写到的妻子是幸运的,没有被休弃,也没有受到歧视欺侮。

显然,这不能看成具有普遍性的现象,不幸的女子,不幸的家庭却有很多很多。如今的女子已无法体验古时妇女被迫缠足、束胸、守节的苦痛,无法体验苦守闺中思春的惆怅落寞。现在时代不同了,妇女地位变化了。养育孩子,孝敬长辈,操持家务不仅仅是女人的职责,也是男人的责任,女人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和解放。

这是今天的女人的福气。倘若古代的女人有知,大概会羡慕得很吧。

【故事】

事物在慢慢地发展,事业也逐渐步向成功,成吉思汗从草原进入中原,最后建立庞大的帝国,也是“渐之进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公元1162年,在蒙古斡难河畔的帖里温孛勒塔黑,有个男婴呱呱落地。他右手握着血块,“眼神如火,容颜生光”。按当时的蒙古谚语,这是吉祥的象征。那天,婴儿的父亲——蒙古乞颜部的酋长也速该,带领部众袭击塔塔儿人,取得了胜利,抓到了两个战俘。其中有个战俘名叫铁木真,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也速该把刚刚生下的儿子取名为铁木真。谁能想到,这个铁木真长大后,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威名震动了欧、亚大陆。

铁木真9岁那年,他的父亲带着他到弘吉剌部首领特薛禅家定婚。在回家的路上,也速该被塔塔儿人认出,用毒酒害死。乞颜氏族失去首领,势力中衰,铁木真的家族,一时陷入困境。他母亲带着几个孩子,以及少数忠实的部众,“拾着果子,掘着草根”,艰难度日。

青少年时代的铁木真,历尽艰辛。有一次,为了躲避泰赤乌部的侵扰,逃进了山林。后来忍不住饥饿,下山寻找食物,不幸被俘。他被套上木枷,到处示众。铁木真利用泰赤乌人举行宴会疏于防备的机会打倒看守人,几经周折,逃回家中。在磨难中,铁木真得到锻炼,养成了机敏慎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性格。

在克烈部的支持与协助下,铁木真打败了蔑儿乞部,俘获了大量的蔑儿乞部人作奴隶。从此,铁木真登上了草原的政治舞台。

经过这次战争,铁木真的力量迅速壮大,一些在过去困难时刻离异的铁木真家族,也纷纷向铁木真靠拢。在王罕的支持下,铁木真陆续战胜了主儿乞部、蔑儿乞部、乃蛮部、泰地乌部等。1201年,铁木真与王罕联合打败了札木合,并将塔塔儿部消灭。这样,西起鄂嫩河上游,东至兴安岭、蒙古高原的东部地区,都归并到铁木真的号令之下。

随后克烈部和乃蛮部遭铁木真大军拦截,许多人坠崖而死,王罕也在乱军中死去。铁木真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蒙古草原成为铁木真的一统天下。

公元1206年,蒙古的贵族、功臣们,在鄂嫩河边举行大聚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并上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语“强大”的意思。这一年,铁木真45岁,大蒙汗国宣告成立。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以后,在军事、行政、法律、文化等各方面,都开创了一套新的制度。

1211年初,西夏纳女称臣。1214年6月,成吉思汗围攻金中都。1215年5月,中都终于被攻破。1218年,成吉思汗趁西辽内乱的机会,灭了西辽。

1226年,成吉思汗以西征时西夏不肯出兵相助为借口,再次出征西夏,并占领了西夏都城的外围。西夏王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投降。由于天气酷热,年老体衰的成吉思汗染上了斑疹伤寒,病情一天天加重,他自知不久于人世,对幼子擅雷和诸大将交代了联宋灭金的方略。后来窝阔台灭金,基本上遵循了他的遗嘱。

1227年7月,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终年66岁。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上庙号太祖,次年追谥号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市70公里。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这里绿草如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壮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