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恐龙探奇
46353100000015

第15章 恐龙的灭绝(3)

恐龙蛋的化石已发现了不少,可惜已经石化,不可能用它孵化出恐龙来。传闻说,前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北部一处冰层中发现了一颗冰冻的恐龙蛋,并被运到莫斯科去进行人工孵化,恐龙蛋先被慢慢解冻,然后放进一个孵化器内。几天之后,专家们发现蛋内竟有微弱的心脏跳动。经过扫描检验,发现蛋内有鳄鱼形状的胚胎,据专家鉴别,可能是剑龙的胚胎。其实,这是有人利用人们喜欢恐龙的心理,编造的耸人听闻的故事。动动脑子想一想就会知道,怎么会有冰冻的恐龙蛋呢?恐龙时代,西伯利亚是很温暖的,地球两极不结冰,西伯利亚是慢慢变冷的。而恐龙绝灭的时候,尽管气候已变得比较恶劣,但与现在比,还是相当温暖的。地球气候真正变得寒冷是从第四纪冰期开始的,时间约在250万年前。除非恐龙是寒带的动物,下蛋时遇到天气的突然变化,蛋被冰冻起来留存到现在。可见制造这一荒诞故事的人,缺乏基本的恐龙常识。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生物学家波纳尔提出了一个再现史前恐龙的奇妙主意。他认为,只要能找到恐龙的基因——DNA分子(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然后把它移植到雌性鳄的受精卵细胞中,那么恐龙就会从鳄鱼的卵中孵化出来。

波纳尔设想,可以在中生代的琥珀中去找。琥珀是古代的树脂变成的,里面常含有陷入其中的昆虫。假若能找到黑蝇或小叮蚊就好了,因为说不定它们当年曾叮过某种恐龙,吸了一点恐龙的血。这样就能从恐龙的血细胞中把DNA分离出来,用以复活恐龙。

据说不少人都拥有恐龙时代的琥珀。但要在里面找到恐龙的遗传密码DNA却如大海捞针。而现在已有科学家搞到了恐龙的DNA,但移植的技术难关却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

有趣的是,在轰动一时的美国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中,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把波纳尔的设想变成了现实,用他的方法复活出了几百只恐龙。

影片讲述:有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出钱雇佣了一批科学家进行了一次奇特的研究。他们用从恐龙的遗骨中提取的DNA分子培育出了几种恐龙,并将它们关养在哥斯达黎加一个小岛上的侏罗纪公园里影片以富翁的小孙子亚历克西斯前往侏罗纪公园看望祖父时的种种遭遇为引线,展现了小女孩身陷“龙潭”,为恐龙所追逐的惊险、恐怖的场面。

《侏罗纪公园》的故事圆了许多人让恐龙复活的梦,所以它受到欢迎。可现实生活中,恐龙并没有复活。

如果恐龙活到现在

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拉赛尔推测,恐龙如果未绝灭,白垩纪末最聪明的恐龙——窄趾龙将会进化成“恐人”。即由恐龙进化成类人动物。它们将是今天地球的统治者。如果恐龙的进化真的成了事实,作为哺乳动物一员的人类(也就是我们)可就没有戏可唱了。

古生物学家狄克逊则对其他恐龙的进化方向作了有趣的推论。他认为,环境改造动物是可以预测的。恐龙如能幸存至今,它们将会随着气候和地理的变迁,也就是说环境的变化,其外貌、习性等也会跟着进化。

人们所知道的白垩纪末的许多恐龙,如演变至今,将会面目全非,与其祖先的模样大相径庭。当然也有极少数恐龙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在6500万年间一直变化不大,因此进化也不很明显,基本保持着祖先的样子。毫无疑问,也有些恐龙,因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大自然所淘汰。

狄克逊所塑造的现代恐龙有十几种。

独角龙是著名的三角龙的后代。虽然头上的角只剩下一个,但勇猛凶悍仍不减当年,是大型肉食恐龙后裔的死敌。它们生活在北美大草原上。

树爪龙的祖先是白垩纪末的一种小型肉食恐龙,现在是北美丛林的“强盗”。皮肤上长有斑点,如迷彩服一般。爬树如履平地,专吃小动物。

食蜂龙是树爪龙的表兄弟。长有窄长的硬嘴,能深深地伸进蜂巢中,将巢中的野蜂吃掉。

游龙和科伦龙是从翼龙变化来的。游龙完全适应了南大洋冰凉的水中生活,身体呈流线型,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多少有点像企鹅。

沙漠龙的祖先是两足行走的、行动敏捷的虚骨龙类,但现在它的形态已与祖先不大相同,身体成了流线型,尾巴只有不长的一小段,四肢变短像铲子,能在沙漠里打洞,这是适应沙漠钻洞生活的结果。它是沙漠里的肉食动物。

维伦龙也是虚骨龙的后代,它的前肢退化了,后肢还保留着,但已很短。它的体形像个大蚯蚓,靠起伏蠕动在沙中钻洞,以扑食小动物为生。

类鹞龙和五彩龙是翼龙的后代。类鹞龙的翅膀由皮膜构成,与已绝灭的祖先相似,但头与哺乳动物完全相同,以捕食小动物为生。

五彩龙的双翼已退化得很小,不能飞翔。后肢变长如走禽,能像鸵鸟一样大步流星地飞跑。它们成群生活在热带大草原上,它们以植物为生。

假如恐龙能活到今天,地球上的主要生活领域就会仍然为它们的子孙所霸占;相反,哺乳动物的进化会受到它们的抑制。

恐龙灭绝与生物进化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很成功的物种。它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时间长达1亿多年之久。

地质史的中生代,大约距离现在2.2亿至7000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暖和,地壳运动比较平衡,裸子植物,如松、柏、苏铁、银杏等长得非常茂盛,陆地上河流纵横,湖泊广布,有大量动植物供古代爬行动物食用。这是地球史上爬行动物大发展的时代。

陆地上各种各样的恐龙,有的身长20至30米,身高3米多,体重150吨,真可谓是动物界的庞然大物。海中有鱼龙,空中有翼龙。因为这时爬行类在动物中占有绝对优势,所以中生代被称为“龙的时代”。特别是庞大的恐龙,它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但是,大约在6500万年前,曾经独霸世界的恐龙等古代爬行动物突然消失了。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这在科学上至今仍是一个谜,人们于是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说明恐龙的消失。

一种得到许多人赞同的说法是,它是由于一颗巨大的陨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是1979年由美国地质学家阿尔瓦雷斯父子提出的。他们认为,6500万年前,一个巨大的陨星撞击地球。这颗陨星宽10公里,重12万千吨。它撞击地球时,产生相当于100万亿吨烈性炸药的爆炸力,或相当于现在最大氢弹爆炸力的100万倍。这次撞击不仅产生了直径175公里的巨坑,而且把比陨星质量大100倍的尘埃抛入太空。这些尘埃漂浮在地球上空,遮住了到达地球的阳光,时间达3至5年之久。这样,地球的白天也成了黑夜。植物没有阳光,光合作用终止,于是造成植物普遍死亡,首先是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灭绝,接着以肉食为食物的恐龙灭绝。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说法。

有人认为,中生代末期,地球上出现强烈的火山和地震,地壳构造发生变化,很多湖泊、平原和分布发生变化,例如蕨类植物衰落,裸子植物大量死亡,被子植物兴起。但是,古代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如被子植物含有生物碱,恐龙吃了之后引起生理失调。

有人认为,这时出现一次巨大的太阳耀斑,或者一次超新星爆发;或者一次大群陨石雨的散落;或者其他事件。这些事件导致地球气候变化,从而引起植物变化,最后导致恐龙灭绝。

但是,有人认为,恐龙灭绝不是由于它们的生活条件发生变化,而是由于恐龙自身的原因,即恐龙物种退化。物种退化使恐龙蛋已孵化不出小恐龙。例如,在恐龙繁盛时期的地层中,很少发现恐龙蛋化石,而越是靠近恐龙衰落和接近灭绝的时候,恐龙蛋的化石就越多。因为它已孵不出恐龙了。

所有这些说法,都仍然是一种假说,或者猜测。这仍然是需要科学家深入研究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恐龙的灭绝是进步,还是退步呢?

地球生物史已经表明,古代爬行动物恐龙灭绝了。但是,这不是一切生物的灭绝。比如,它发展为现代爬行动物。特别是发展为更先进的哺乳动物。这只是恐龙等古代爬行动物在动物界的优势地位的丧失。这种地位被哺乳动物取代了。因此,这是生物的进化,或者进步,而不是退步。

这里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应当怎样认识“灾害”?

恐龙灭绝,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可以归结为地球上出现一次重要的灾害,即自然界发生了不适宜恐龙生存的变化。

地质学关于地球史的研究表明,在所有地质史不同时代的交界面上,都发现大量动植物的种类灭绝,同时又有大量新的动植物物种的产生。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地球灾变”。这种灾变引起旧的物种大量灭绝,同时新的物种大量产生。

例如,恐龙的灭绝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这是地质史上中生代与新生代交替的时期。地质史表明,这个时期发生了一次地球重大灾变。它不仅使恐龙灭绝了,而且90%的其他物种也灭绝了。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地球灾变”?它对于恐龙等古代爬行动物来说,当然是灾害,并导致它们灭绝。但是,对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来说,就不仅仅是这样了。

过去的生物学主张“渐变论”。例如达尔文学说就是用渐变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即生物的“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有的人甚至说“灾变论是反动的”。甚至在很长的时期里“灾变论”是受尊重的研究成果中禁止使用的一个词。但是,地质史的事实表明,地球史上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灾变。它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进化发生了重大的作用。

实际上,地球的地质运动有渐变的时期,也有灾变的时期。渐变时期,环境变化不大,生物进化具有渐变性和连续性;灾变时期,环境急剧变化,物种大量灭绝,生物进化出现间断性。达尔文的学说适合渐变时期,“灾变论”则适合地球灾变的时期。

按照生物进化的过程:“地球灾变物种灭绝生物进化”。在达尔文学说中,自然选择引起生物进化同时被淘汰的生物灭绝。这里物种灭绝是进化的结果。

在灾变论中,灭绝是进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不是进化导致灭绝,而是灭绝导致进化。也就是说,地球灾变使生物灭绝,同时导致生物的进化,新的物种产生。

这么说来,地球灾变,或灾害,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进化有重大意义啦?

是的。第一,灾变引起了某些生物灭绝,从而让出生存的舞台,为新的物种形成和扩展提供了空间;第二,灾变改变了环境,产生了新的生物环境和新的物种发展的机会,从而为灾变中幸存的物种发育出新种;第三,灾变这种剧烈的变化,促进生物基因灾变,从而为更多的新物种提供产生的机会。

例如6500万年前的地球灾变,这是一次地球环境的“彻底变化”。统治地球达1亿多年之久的恐龙等古代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结果灭绝了;但是,它使更先进的哺乳动物获得发展。哺乳动物适应这种变化,从而逐渐代替了恐龙的优势地位。因而正是恐龙的灭绝,开始了哺乳类动物的大发展,以及灵长类动物的进化,从而才有了人类的产生。这是生命世界的飞跃性的进步。同样,正是灾变使裸子植物大量死亡,才有更先进的被子植物的大发展,并代替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

总之,地球灾变,由于有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它使地球自然环境和生态过程发生“彻底变化”,大批物种灭绝,表现了生物渐变过程中断;同时,大批新的物种产生和繁荣,产生了新的生物进化过程,以及生态系统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里,地球灾变,对于恐龙等古代爬行动物来说,它是“害”,这种灾害终于使它们在地球上灭绝了。但是,对于更先进的哺乳动物则是利,它为新的生态系统的发展创造了机会。说白了,灾害是生命进化和生态系统发展的动力,或者它是生态进化的形成,导致不同生态系统的交替。这里“灾害”是作为生物进化的因素,以及是作为生态系统演化的机制表现的。否则无论在时间或空间上,都不会出现新的取而代之的动物和植物,可见这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