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看·自然景观
46379100000015

第15章 板块构造说

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地震学家勒皮雄进一步探索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后,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板块构造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块拼合而成,板块之间被一些活动的构造——海岭、岛弧、海沟和海底水平大断裂分割开来,都浮在炽热的地幔表面。该学说建立初始,勒比雄把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随后有人把美洲板块分为北美板块和南美板块;把印度洋板块分为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把太平洋单独列为一个板块;从亚欧板块分出东南亚板块。

所有的板块都在不断运动中,每年移动的速度大致1~15厘米。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相对较稳定;板块同板块间的接触地带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地壳内部物质运动,产生了地壳的相对运动。当板块彼此分离时,地壳下面呈熔融状态的地幔物质,从开裂处上升涌出,冷却凝固成新地壳——海岭。它不断运动着,就不断推动了那些老地壳向左右两侧作水平运动,使海底不断扩张,也使洋底地壳不断更新。当板块相撞挤压时,双方的前缘被向上提起,逐渐形成崇山峻岭;当板块发生相对错动时,便形成水平大断裂;当板块俯冲式上提时,便形成岛屿和海沟。当地壳受压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造成断裂,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

板块构造说较成功地解释了许多矿床的生成和分布规律(如与岩浆活动或热液有关的矿床多分布于板块边缘,外生矿床则形成于板块内较稳定地区),且有利于大地震的解释和预报。板块构造说具有较强的生命力,10多年来引起地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并受到广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