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看·自然景观
46379100000073

第73章 地震级别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之一。它们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毁坏地面,造成山体滑坡和崩塌,甚至引起海啸,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然而,地震也有强弱之分,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够造成巨大的破坏。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有两把“尺子”: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地震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地质构造越破碎,地震烈度越大。在板块构造的边缘地带,通常地震的烈度大。地面建筑质量越差,地震烈度越大。西亚、南亚、东南亚、北非等地房屋质量较差,地震烈度大。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房屋抗震性能好,地震烈度小。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人无感觉,只能用地震仪测得,称为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属于有感地震。人有感觉,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大于、等于5级的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破坏性地震根据破坏性强度的区别又可以分为中强震、强震、大地震和巨大地震等等。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777年)1月23日夜间,发生在陕西渭南一带和山西蒲州等地强烈地震,死亡83万多人,是我国历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最大的一次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