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合术是《鬼谷子》关于对立与顺合的方法。世界上“趋合”与“倍反”是普遍存在的,运用到不同的事件上有不同的方法,而且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也应用不同的方法。“趋合”与“倍反”有时又互相转化,圣明的人应该掌握这一规律,把握反忤之道,或者合于此忤于彼,或者合于彼忤于此,这种反忤之术大而言之可以协四海、包诸侯,小而言之可以运用到与人的交往。行忤合之术的条件是要了解自己和估量环境,“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这样才能运用进退自如。
“原文”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天地之间:指人世间。
立身:树立自己的身份、地位。
御世:治理世事。
施教:施行教化。
扬声:扩大声望。
明名:显示名声。
事物之会:事物变化的际会。
观:观察。
天时之宜:合适的天时。
因之所多所少:本句意为国家教化所宜多所宜少的地方。因,清俞樾考证谓“国”之误。
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本句意谓预先察知宜多宜少之处,调整而使之发生转化。
“译文”
凡是要趋向合一或背叛分离,都要施以与理相合的计谋。变化转移,像环一样连接无缝隙,各有其变化态势。事物背反趋势可以互相探求,根据每一件具体事做出处理。因此圣人生活在世间,树立身份治理世事,施行教化扩大声望显示名声,一定会根据事物变化的际会,观察合适的时机,根据国家教化所宜多所宜少的地方,预先察知、调整而使计谋随之转化。
“原文”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以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不两忠:不能彼、此两方都忠实。
反忤:背逆,指反忤之术。本句意谓:计谋与这一方相合就与那一方相背离,不可能对两方都忠实,一定有背反忤逆。
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意谓反合此方,背逆彼方;背逆此方,反合彼方。陶弘景注云:“既有不两施,宜行反忤之术。反忤者,意欲反合于此,必行忤于彼。忤者,设疑似之事,令昧者不知觉其事也。”
其术也:指反忤之术。
用:使用。本句意谓将反忤之术使用到天下,一定要度量天下实际情况来运用它。
国:邦国。
家:家族。
身:个人。
其用一也:它的功用是一致的。
计定:定下计策谋略。
“译文”
世间没有永恒的高贵,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圣人经常作为而无所不为,常听天下,而无所不听。事情成功而使计谋符合实际,以此为主体。与此相契合而与彼相背离。计谋不能于彼此两方都忠实,忠实于一方必然与另一方相背离。反合此方,背离彼方,背离此方,反合彼方。这就是反忤之术。将反忤之术运用到天下,一定要根据天下实际情况而运用它;用于治理邦国,一定要根据邦国实际情况运用它;用于治理家族,一定要根据家族实际情况运用它;用于个人,一定要根据自身才能气概运用它。无论运用大处细处,是进是退,它的功用是一致的。一定要先深谋远虑,定下计策谋略之后再运用飞箝之术。
“原文”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吕尚: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姓,吕氏,名望,字尚父,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又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后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因东方夷族曾从武庚和三监叛乱,成王授他以征讨周围地区之权。
文王:即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曾被商纣囚禁于羑里。统治期间,国势强盛。后其子周武王起兵灭商,建立周王朝。
殷:指商王朝。
天命之箝:关系天命的地方。陶弘景注云:“以天命系于殷汤文王,故二臣归二主不疑也。”
至圣人达奥:达到圣人高深的境界。
御世:治理天下。
劳心:费心思。《四部丛刊》本“劳心苦思”前脱一“非”字。
原事:了解事物本来面目。
悉心见情:尽心发现真实情况。
成名:成就名声。
材质:才能素质。材,才。
不惠:不聪慧。惠,通慧。
用兵:进行军事运筹。
无真:不真实。
知人:识别人。
本句意谓行忤合之术,一定要自己估量才能智力,估量自己长处短处,远近之处哪些不如人的,才能运用得进退自如。陶弘景释本句云:“既行‘忤合之道’于不如己者,则进退、纵横,唯吾所欲耳。”
“译文”
古代擅长反对和支持之术的人,可以协和四海,包容诸侯,可以驱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后设法变化,转移形势,开创新王朝,所以伊尹五次归顺于商汤,五次归顺于夏桀,之后仍然与商汤相契合。吕尚三次归顺文王,三次归顺殷商王朝,而无法施展自己的志向,之后与文王相契合。这是关系到天命的地方,所以最后找到归宿而不怀疑。不是达到高深的圣人境界,不能治理天下;不是劳费心思苦苦思索,不能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是尽心发现真实情况,不能成就名声;才干素质不聪慧,不能进行军事运筹;忠厚朴实不能真切了解,不能识别人。所以忤合之术的法则是,一定要自己估量才能智力,估量自己长处短处,远近之处哪些不如人,才能够纵横进退,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