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何歌者来说,聆听者眼中的泪水是最好的报酬。
——安徒生
(一)
1846年,安徒生出版了好几部作品。比如,自传《我的一生的童话》的第一个版本,抒情剧《小吉尔士敦》,以及新童话的第二集和第三集。其中,第二集收录了《枞树》和《白雪皇后》两篇童话,第三集收录了《红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丹麦人荷尔格》等五篇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道路已经越走越宽广了。而他的童话也好像插上了翅膀,飞遍了五湖四海,而且还传到了大洋彼岸的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
那么,安徒生为什么要将自己的自传标题起为《我的一生的童话》呢?
原因是这样的:出版商洛克准备出一本安徒生的选集,但选集前需要放一篇作者的传略,而这篇传略还要以童话的形式写成。于是,安徒生就打算自己亲自来写这个传略。这就是他自传的第一个版本的来源。
后来,安徒生将《我的一生的童话》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形成了一部长达30多万字的自传作品。这部作品不但记载了他一生的经历与感受,还涉及了一些同时代欧洲文学艺术界的情况。通过这部作品,安徒生的形象在时代环境下也更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这部自传式的童话作品集中,作者安徒生以妄自尊大、骄傲地挺起肚子的补衣针为主人公,写了一篇名叫《补衣针》的童话。正像多瓦尔先生说的那样,安徒生随便拿一个什么东西出来,甚至拿一根简单的补衣针,也能写出一个有趣的童话来。
其实,安徒生不仅能拿补衣针写童话,还能拿影子写童话呢。伴随着明快格调的《我的一生的童话》,还包括一篇调子忧伤、痛苦的童话《影子》。
这部童话主要写了一位学者,因为追求真、善、美而导致贫困潦倒,最终死在监狱中,成了狡猾影子的牺牲品的故事。
由此可见,安徒生所写的童话也并不都是优美的,也有很多充满了忧伤和痛苦。
在《我的一生的童话》这部作品中,安徒生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说:这件事本身是毫无意义的,但那颗在我头上照耀的福星却给了我新的启示,告诉我什么叫渺小,什么叫伟大。
那是在那不勒斯旅行期间,安徒生买了一根很普通的手杖,这根手杖是用棕榈木制作的。在旅途中,安徒生一直都将这根手杖带在身边。就这样,这根手杖随他到了苏格兰。
有一天,安徒生与朋友一家驱车外出游玩时,朋友家的一个男孩拿着这根手杖玩耍。在苏格兰的洛蒙德湖边,这个孩子举起手杖大声喊道:“你看见最高的苏格兰山了吗?你看见那儿浩瀚的海了吗?”
不久,他们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在坐船远行的时候,这根手杖失落在了旅馆里。
安徒生以为这根手杖从此就丢掉了,可是后来当他在爱丁堡期时,有一天早晨,他站在月台上等待去伦敦的火车。就在这时,从北边开来的火车停了下来,因为去往伦敦的火车几分钟后才开动,一位列车员就从北边开来的火车上走下来,并一直走到安徒生面前,向安徒生递过来一根手杖。
安徒生惊讶地接过这根手杖,看着列车员。列车员微笑着,好像早就认识他一样,然后对安徒生说:“这手杖单独旅行得很好啊!”
安徒生低头看了看手杖,只见上面系了一张小标签,写着:
“丹麦诗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原来,当有人知道这是安徒生丢失的手杖后,就专门周到地在上面系了一个这样的小标签。就是凭着这个小小的标签,这根手杖从一个人之手转到另一个人之手,从洛蒙德湖上的轮船,转到其他轮船上……最后,它又转到火车的列车员手中。而现在,又碰巧在开往伦敦的火车发出开车信号的几分钟内,又重新回到了主人安徒生的手中。
这根手杖的奇遇足以说明:安徒生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是多么地热爱安徒生啊!
而这时,也正是安徒生事业和生命最为辉煌的巅峰时期。
(二)
1847年12月,安徒生的新童话集又出版了。他迫不急待地给英国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寄去了一部,并且还附带了一封短信:
我又回到了安静的丹麦家中,可是,我每天都在思念亲爱的英国。在那里,许多朋友几个月前为我把现实变成了动人的故事(指在英国各地旅行和英国人民给予他的荣誉)。
在我忙于创作一部伟大的作品时,我又有了七篇童话的构思。我感到,有一种强烈的愿望缠绕在我的心中,我要将我的诗歌园中的第一批成果移植到英国,作为献给我的朋友圣诞节的祝贺。因此,我把它寄给您, 亲爱的卓越的狄更斯……
在英国海岸上, 是您的手最后一次紧握了我的手,最后一次向我挥手告别。所以,我应该再次重新从丹麦向您致以第一次问候,至诚地献上我深情的心意。
很快,狄更斯就给安徒生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汉斯,多谢您在圣诞节期间给予我友爱的、极其宝贵的回忆,我深感荣幸。
您的书使我们一家的圣诞团聚变得十分愉快,全家都为此而陶醉。书中的小孩、老人和锡兵都是我特别喜爱的人物。
……
以后不论您做什么工作,都不要停止写作,因为您的作品的思想太真实、太美好了,不要让这些思想只保存在您自己的头脑里。
……
读了这封信,安徒生高兴得简直是手舞足蹈。
在这一期间,安徒生所创作的童话,其中的人物都充满了矛盾,甚至毕生都在探索有关真、善、美的道理,而这也是安徒生自己的思想不断发生转变的表现。对一些人的同情和对另外一些人的鄙视,以及对人间各种复杂问题的探索,他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答案。
这样的创作也让安徒生逐渐冷静下来,因为他从成就的顶峰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为祝贺这位童话作家而编成的花环;所听到的,也不仅仅是悦耳动听的赞扬声。
此时的安徒生虽然已经是个名人了,可谓功成名就,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但是,他仍然在用贫民百姓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在贫民区中生活的人,成年人由于经年累月地不停劳作而累弯了腰;孩子们则长年生活在破旧不堪的草棚里中,精神萎靡、面黄饥瘦,苦难和罪恶正在扭曲着他们原本纯洁高尚的灵魂。
当然,这种扭曲表现在富人眼中,就会显得更加丑陋和罪恶。它不是因为苦难,而是因为富贵。
安徒生非常理解这些穷人的苦难经历和感受,因为他的童年几乎就是这样度过的。为此,他的努力也来自这些穷人们心中所渴望的力量。与此同时,他的弱点也就是这些穷人的弱点。他幸福与否是与这些人的幸福分不开的,他一生的童话也自然就是他们一生的童话。
在安徒生的童话当中,神仙鬼怪、动物植物等,从来都是和谐地生活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不仅加强了童话的诗的气氛,也很有助于嘲笑人间的各种时弊恶习。他作品中的神仙、魔鬼、巫婆、仙女以及花朵、鸟儿、小鸭子等等,也都像人一样,有情感、有思想、有需求,各种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活生生地生存着。
安徒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倾注在这些童话的主人公身上,比如海的女儿、丑小鸭、白天鹅、灰色的夜莺等等。但有些时候,作品的主题要求主人公不是一个动物、一朵花、一个玩偶,而是一个有血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且,这种故事还经常是一些结局悲惨、令人伤感的故事,它所描述的往往是贫困、孤独、痛苦和死亡。
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个卖火柴的可怜小女孩最终死掉了,死在离暖和的火炉、离那只烤鹅仅仅只有两步远的地方。最终,她也没能等到哪位神灵出现在她的面前,留住她那美好的生命。
然而,在火柴的最后亮光之中,小女孩仿佛看到死去的祖母将她带入了天堂。但这只是幻觉,这种幻觉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再比如在《母亲的故事》这篇童话中,童话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母亲,她纯朴而贫寒,死神将她唯一的孩子带走了。为了找到孩子,她在茫茫黑夜,冒着风雪去寻找。为了问路,她把自己的眼睛献给湖泊,她把即将冻死的荆棘放在胸膛温暖它们,让它们长出新鲜的绿叶。
最后,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她还用自己美丽的黑头发与看坟的老太太换了一头雪白的银发……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母亲的伟大与神圣。但是,安徒生并没有给这个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因为童年的种种经历又出现在他的脑海当中。最终,这位可怜的母亲只能听从“上帝的意志”。而这也是符合生活现实的:穷苦人世代都要受苦受难,是不可能超越“上帝作主”这样的信仰的。
当安徒生在创作这篇充满忧伤的童话时,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也油然而生。在想到自己的母亲的伟大形象时,他写起来也是感情充沛,非常投入,从而令这个故事读起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三)
1849年,安徒生又创作了一部童话《亚麻》,同时还发表了一部童话剧《比珍珠和黄金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