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46529900000045

第45章 基层工会的社会保障工作(1)

1.新形势下做好工会保障工作的方法

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工会维权工作的重点,工会保障工作涉及职工切身的劳动经济权益,其内容主要包括:工会要推动积极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依法监督企业规范裁员行为,帮助职工稳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要协助有关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推动企业建立规范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支付工资保证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要配合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同时也要参与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工会保障工作的概念

工会保障工作是指工会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促使广大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工会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

工会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工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关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劳动经济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过程,及时向人大、政府有关部门或企业行政反映职工的意愿和呼声,提出建议和主张。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2)开展监督检查,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会要通过参与社会保险(保障)监督委员会、三方协商会议、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厂务公开等渠道,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对企业落实最低工资规定情况、工资按时足额支付情况,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及超时劳动等行为实施监督;对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工作中变更职工劳动合同、向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进行经济补偿以及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和清偿劳动债权关系的情况进行监督;对社会保险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对用人单位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的行为实施监督检查,有力地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3)大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各级工会应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工会特色,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4)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工会组织结合自身实践,多方筹集送温暖资金,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及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家庭等制度,继续探索送温暖工程的长效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帮扶困难职工,逐步使送温暖工程成为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主动做好困难职工帮扶的相关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应充分利用“两节送温暖,三八助单亲,五一关爱劳模,金秋助学”的帮扶形式,借助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体系,组织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努力为广大职工办实事,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真正使工会成为职工群众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

工会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工会保障工作主要包括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和扶贫帮困等内容,事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做好工会保障工作,对于工会切实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是延续整个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条件,它可以使劳动者在健康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下,为社会提供更多商品和服务,并同时获得收入,以延续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劳动经济权益是最基本的权益,是劳动者获得政治民主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得到保障,有利于政治民主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实现。

(2)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劳动者和企业是劳动关系中两个相对应的主体。相对于劳动者而言,企业在各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在市场竞争压力和利润目标的引导下,企业容易忽视劳动者权益,甚至会以牺牲劳动者的权益来获取企业的利益。做好工会保障工作,努力保障和促进职工最关心的劳动经济权益的实现,对于实现劳动关系双方的和谐,有效地化解和减少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目前,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直接威胁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工会保障工作,努力维护好职工在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劳动经济权益,有利于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提供强大的动力。

(4)做好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劳动关系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劳动就业、分配方式、劳资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职工失业风险加大、劳动关系日趋复杂,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与劳动者追求工资最大化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社会保障制度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面对这种形势,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保障工作,有利于减少劳资冲突,缓和劳动关系矛盾,化解社会风险,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面前从容应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当前工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同时,工会保障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维护职工经济权益的压力增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原有的产业格局被打破,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状况也将随之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并将突出地体现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这都迫切要求工会必须加大工作力度,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分配领域中的问题日益凸显,推动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任务艰巨。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偏低且增长缓慢;职工收入差距过大且呈继续扩大态势;企业工资分配秩序混乱,企业的劳动定额和工资标准的确定随意性较大,部分企业的工资结构不合理,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同岗不同酬现象严重;企业欠薪问题仍然突出;政府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作用有限。在推动解决收入分配领域中的主要问题。建立市场化收入分配机制过程中,如何确保按劳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占据主体地位,推动建立各种要素之间均衡的收入分配机制,特别是建立普通职工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是工会必须认真研究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3)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繁重。目前下岗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城镇新增劳动力进入峰值期,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国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就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结构性失业日益加剧;此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入高峰期,更加剧了城镇的就业压力。上述几种因素相互交织,我国城镇劳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新形势下工会保障工作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工会保障工作是政治性、理论性、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做好工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会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研究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一些矛盾初显或未显时,就能及时提出工会的政策主张。

(2)围绕大局开展工作。工会保障工作必须了解工作大局,准确把握每一时期工会工作的重点,并据此来确定工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内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会的重点工作是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工会保障工作就要在维权工作中突出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努力为他们办好事、实事。

(3)注重调查研究。各级工会应通过深入、客观、严谨、科学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方面的情况和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推动新的实践发展,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4)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会保障工作。要不断创新理论,用理论去指导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找到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工作路数和办法,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机制、方法和载体。

2.工会代表职工参与、监督政府企业行使社会保障工作的方法

工会社会保障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参与和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监督协助政府和企业行政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这既是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工会法》规定的工会应当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工会只有认真搞好和不断强化参与监督,才能保证从源头上,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目前我国工会对政府和企业行政社会保障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是通过三个层次、三种途径进行的,即全国总工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主要是立法参与、政策参与、调查研究、通过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维权监督以及对下级工会开展补充保险等工作进行指导;城市工会和县(区)工会在搞好社会保障政策参与的同时,还要组织和指导基层工会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而基层工会主要依法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等,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社会保障权益和劳动权益,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履行义务,保证社会保障政策的贯彻落实。

工会搞好源头参与的方法

搞好宏观参与是工会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宏观参与是“源头参与”,即各级工会代表广大职工在参与国家、地方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政策法规研究制定过程中,充分反映广大职工的呼声和愿望,提出工会的主张和建议,协助有关方面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研究好、制定好。在宏观源头参与中,工会必须有为有位。

(1)各级工会应加大宏观源头参与的力度,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尚不完备的情况,重点推动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力求把近年来在促进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所形成的经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促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制规范。

(2)工会要注意拓宽和疏通对政府社会保障工作民主参与的渠道,其中包括工会进入各级地方社保工作领导机构,参与领导工作;建设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保证工会对社保有关政策制定的及时和有效参与。

(3)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重要支柱之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在这种形势下,工会要搞好立法参与和决策调查研究,特别是对社会保障方面职工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要及时准确地反映情况,提出政策性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搞好宏观源头参与,要求工会社会保障工作干部必须加强对有关社会保障理论、法规、政策的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法律政策水平,提高参与能力,掌握参与方法,真正做到参得进、议得上,发挥工会应有的作用,不负党对工会的要求,职工群众对工会的期望。

工会强化群众监督的方法

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群众对政府和企业行政社会保障工作实施必要的监督,这是工会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履行自身职责,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工会参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维护职工群众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方法。工会在社会保障监督活动中依法享有知情权,即了解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的权利;独立调查权,即收集有关材料,深入调查,听取意见的权利;要求建议权,即要求、建议对有关行为人进行处罚的权利。工会加强对社会保障工作监督的任务和内容主要是: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审查、监督、管理和使用,监督基层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障,按时定额缴纳社会保障费,依法承担社会保险义务,以及监督检查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他内容的执行落实情况。

工会社会保障监督工作分层次进行,不同层次的监督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采用形式方法也各有不同。地方工会的监督工作主要是通过本地区社会保障的监督组织来进行。具体做法是:

(1)积极参加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设立的由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工会代表和离退休人员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履行自己的职责,同各方一起加强对社会保险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和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

(2)成立由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和社区、工会、退委会等方面代表组成的群众性社会保障监督组织,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包括定期听取社保经办机构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组织调查和检查,并联合人大、政府、政协等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视察活动等。

基层工会监督工作的重点是监督本单位依法承担社会保障义务,按时定额为全体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用,监督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中有关条款的落实。监督工作开展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民主管理进行监督。具体做法是:

①以职工代表大会形式为载体,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凡属社会保障方面的重大问题,应提交职代会讨论决定通过。

②以厂务公开形式为载体,发挥其公开透明的优势,通报和发布职工关心的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③深入职工群众,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对企业社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要求、建议其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