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菜根谭》学做人
4655500000036

第36章 成功励志篇(5)

同年十月,刘秀奉更始帝刘玄的命令,以破虏将军兼大司马的名义出使河北,稳定那里的局势。这时的河北形势十分复杂且不稳定,刘秀虽然希望早日摆脱更始政权的限制,但也对在河北的发展信心不足。这时,冯异、邓禹等的建议,使他坚定了信心。

刘秀在河北每到一处,就考察官吏,按其能力升降去取;平反冤狱,释放囚徒;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吏名称。当地的官民皆欢喜,非常敬重刘秀,争相持酒肉慰劳,刘秀一律不接受。

刘秀在河北的影响引起了更始帝的不安。为了削弱刘秀的的权力,刘玄派使节赶到河北,封刘秀为萧王,并命令刘秀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与有功的将领赶回长安去。刘秀明了这一意图,便以“河北未平”为理由拒绝应征去长安。

更始三年(公元25年)秋,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刘秀调集各郡兵力,先后在馆陶(今山东馆陶县)、薄阳(今湖北省满城县)等地击败并收编了铜马、高湖、重连等农民起义军。这个时候,以樊崇、逢安、徐宣等人为首的赤眉军,正迅猛地向长安进兵。刘秀感到争夺天下的时机即将到来,他一面派将军邓禹率精兵2万向关中一带进发,相机行事,同时选定北据太行山、南临黄河、地势险要、财物富实的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涉县)作为进取中原的立足点,巩固自己。

刘秀先用文武兼备的寇恂任河内太守,冠以“行大将军事”的御号,让他保证军粮供应,训练士兵和战马,阻挡外面的军队。刘秀又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以南)部署重兵,时时窥视洛阳。一切准备就绪后,刘秀又带领一支军队回到冀中、冀北一带。当时许多将领纷纷给刘秀上尊号,要他称皇帝,刘秀一律拒绝。

将军耿纯对刘秀说:“将领们离开亲人和家乡,跟从您出生入死,目的就是实现封官拜爵的愿望。现在您迟迟拖延,违备大家的心愿。恐怕他们会产生离去的想法。”至此,刘秀相信了将领们要他当皇帝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并非是假的。

冯异是当时刘秀最亲密的人,自从刘秀任司隶校尉以来,他一直在身边,陪同和照顾刘秀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刘秀到高县后,把冯异从洛阳前线召回,向他询问天下的形势。冯异对刘秀说:“更始皇帝的败局已定,考虑宗庙社稷的问题就在大王你了。应当听从众人的主张。”这坚定了刘秀称帝的决心。

这样,刘秀不急不躁,稳打基础,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于公元32年六月末筑坛告天地群神,当了皇帝,改这年为建武元年。

遇难当忍耐 居安要思危

【原文】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释义】

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对人的命运的支配很难预料,有时先让人陷入困境,然后再进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不论是处于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因此,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够坚韧地度过外来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时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也没有办法对你施加任何压力了。

【解读】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遇到失意之时。只有当不如意时能够适应环境、遇到磨难时能够懂得忍耐、在平安无事时会想到危机无处不在的人,才能够应对命运的捉弄。

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一只野狼蹲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力地磨着牙齿。一只狐狸走过来对野狼说:“这么好的天气,大家都在休息娱乐,而你却在忙碌着,你为何不停下来和大家一起玩乐呢?”

野狼没有说话,看了狐狸一眼,继续磨牙。此时,它的牙齿已经磨得又尖又利了。狐狸见野狼没有说话,非常纳闷,于是又奇怪地对野狼说:“今天森林里非常安静,猎人早就已经回家了,不用担心他们回来,老虎也不在近处走动,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还那么用劲磨牙呢?为何不休息一下呢?”

野狼终于停止了磨牙,它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也不是没事找事做,而是在提前为将来可能突发的危险做准备。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那时再磨牙就来不及了。所以,趁现在有时间,就把牙齿磨好,将来发生危险时就不会措手不及,可以保护自己。”

狼尚且有如此“居安思危”的大智慧,何况人呢?因此,我们更应该随时为将来做准备,这样才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坚强的度过。

李嘉诚的成功之道在于,他不仅在艰难的条件下善于思考求变,在事业发展顺利的时候也能够居安思危,不安现状,务求变革和进取。

20世纪50年代中期,香港工业发展迅猛,工业制品不断涌向国外,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香港经济的日益繁荣,在港九市区边沿及新界的新工业区,各种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冒了出来,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长江塑胶厂同样不甘落后,焕发出勃勃生机。虽然此时的长江塑胶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然而李嘉诚并没有安下心来。他知道上次的危机就是在春风得意时发生的,愈在这个时候,愈应该居安思危,行事小心。于是,他静下心来,思考和谋划着长江塑胶厂的未来。

在当时,香港的塑胶厂及玩具厂已增至300多家,长江厂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家。在同行业中,长江厂也只是步人后尘,并没有任何特色。另外,同别的厂家相比,长江厂生产的塑料玩具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几乎是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只是在款式上有细微的变化而已。

李嘉诚认识到,如果安于现状,在激烈的竞争中肯定不能够取得绝对优势,长江塑胶厂就不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李嘉诚开始寻找新的商机。

一天夜里,他像往常一样翻阅着杂志,从手中英文版《塑胶》杂志中他看到了一则令他兴奋的消息:在意大利,一家公司开发出了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即将成批生产,并推向欧美市场。

这条消息来得很及时,它打动了李嘉诚的心,照亮了李嘉诚要走的路。他顿时兴奋了起来,开始了新的思索。

经过整晚的思考,他总结出一个结论,要想从塑胶花中获得最大利润,必须在同行中抢先一步占领市场。第二天清早,李嘉诚就早早起床,他跑遍了港岛各地,对香港的塑胶市场做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让李嘉诚更加兴奋。因为,在香港还没有哪家商店销售塑胶花。港人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也会喜欢美化家庭环境,也需要塑胶花。香港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如果能够率先将其开发,就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

李嘉诚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立即开始行动,为抢占塑胶花市场打基础。李嘉诚丰富的知识在指引着自己,他决定到意大利去学习塑胶花的生产流程,考察塑胶花的销售市场。1957年春,李嘉诚迅速办好了赶往意大利的旅游签证,怀着美好的希望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班机。

李嘉诚一下飞机,便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来。他的心里只有争奇斗艳的塑胶花,于是他顾不上休息,急不可耐地去寻访杂志上的那家工厂地址。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嘉诚经过两天的找寻,终于找到了这家工厂。

当他打算进厂门时,心里却犹豫了。李嘉诚知道,一般的厂家素来把新产品技术视为机密,不肯轻泄于人。如何才能够从这个厂家将技术弄到手呢?

既然不远千里来到了这里,就要抱有一种志在必得的决心。李嘉诚经过一番思考后,以香港经销商的身份,跨入了这家工厂的大门。他很有礼貌地告诉接待者,自己准备在香港推销该厂的塑胶花。李嘉诚在公司职员的陪同下,来到了公司专为客户介绍产品的陈列室。在这个陈列室里,李嘉诚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塑胶花,他兴奋不已,恨不得多长上几双眼睛。李嘉诚徜徉在塑胶花的海洋里,他一面拿着花束仔细端详,一面向公司职员请教有关塑胶花的知识。

为了能够尽快学到这些知识,李嘉诚首先去当地图书馆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可是他在图书馆里看到的资料与他在香港看过的大同小异,他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此时的李嘉诚坐立不安,心中充满矛盾。厂里本来就很忙,他放下厂里的事务,带着希望远道赶来,可是现在自己满心期待的目的却没有达到。如果此时两手空空地回去,既不能够向全厂职工有个好的交代,又不能让自己甘心。李嘉诚看着买回的塑胶花样品,心中犯疑:难道真的要拿着这些塑胶花回去做摆设吗?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天,李嘉诚正带着低落情绪在旅馆里翻着报纸,突然眼前一亮,他在报纸上看到这家公司的下属工厂招聘工人的广告。机会来了,李嘉诚非常高兴,准备去应聘。他按照报纸上的地址,很快找到了那个下属工厂的位置。凭着已有的技术,李嘉诚要想应聘一个普通工人自然不在话下。

在异国工厂里,李嘉诚打的是最苦最累的工,他负责清除废品废料。虽然工作比较累,但对李嘉诚来说,这个工作实在是最好不过了。因为他能够整天推着小车在厂区里的各个工段里走来走去。这样一来,善于学习的李嘉诚不停地用双眼在工厂里四处搜索,整个工厂的所有生产流程都被他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用自己的真诚和朴实刻意去结交一些朋友,那些在某一关键工序的熟练技术工人自然成了他专门的结交对象。在自我观察和朋友的指导下,李嘉诚基本掌握了塑胶花的制造流程和工艺设计。

此时,李嘉诚的心情和当初要来意大利时的心情一样,都是激动。不同的是,一种是强烈求知欲将会得到满足的激动,一种是学到足够的知识后将要满载而归的激动。

李嘉诚的目的终于达到了,他带着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准备回国拓展自己的事业。临行前,李嘉诚不忘调查市场。此时,意大利的塑胶花已全面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许多花店,对塑胶花在意大利的销售情况做了初步调查。他发现,塑胶花市场前景正如他预想的那样,的确十分广阔。

李嘉诚马不停蹄,立即赶回香港,在香港率先推出塑胶花,从而一举占领了市场,长江塑胶厂由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