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
46773400000043

第43章 做好门面,名扬利万(4)

驰骋商场,树立名气才是第一,才能赢取更多的利益。一个企业也只有具有名气,顾客才会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因此,若想驰骋商场,不妨先从企业的知名度做起。只要有了一定的名气,才可以真正树立起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才可以真正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强更大。

品牌知名度是企业做强的标志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在过去的年代或许是比较适用的,但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显然,它已经失去了价值。因为没有名气就注定要受人冷落,没有名气就注定没有一个好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品牌知名度是做大做强的标志,一旦没有一定的知名度作为支撑,便很难立足市场、立足社会。

纵观古今中外,众多强大的企业都是通过提升其知名度做起来的。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地增强企业的名气,消费者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产品有个大致的了解,才能被赞同和认可,否则,将永远无法进入消费者的视线,无法打开市场的大门。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名气可以成就永恒的利润,可以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国际知名企业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道格拉斯·达夫特曾经说过:“如果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厂房被一把大火烧光,但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一夜之间它会让所有的厂房在废墟上拔地而起。”可见,可口可乐的无穷魅力完全在它的品牌效应上。那么,这个饮料公司,又是如何登上国际知名企业的榜单,又是如何打开中国市场的呢?

众所不知,当初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一波三折,但为了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他们还是勇敢地走了进来。

刚开始进入中国是在1976年,当时可口可乐的总裁马丁来华盛顿找到联络处商务秘书佟志广,向他表达了一个愿望——向中国出口可口可乐,并且是免费赠送。不过,对于可口可乐这个代表西方生活方式的产品,当时人们并不是很接受。于是,凭借“免费”打开中国市场的计划破灭了。

但可口可乐公司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偌大的市场,如果不能顺利打开它,就不可能走进国际知名企业行列,更不可能做到让品牌家喻户晓。于是,总裁来到中国,希望产品可以再次打入市场。

毕竟中美两国的生活方式很是不同,马丁非常清楚,为了能让中国人接受,他们想到了运用适合中国口味的原料做配料,在可口可乐配方中添加了中国的桂油、甘草、桂皮等很多中药成分。这一聪明的举措也让它顺利打开中国市场有了一线生机和希望。不过,因为生产成本较高,在市场上高昂的售价也令众多消费者可望而不可即。就这样,它又退出了中国人的消费市场。

然而,这次的失败让可口可乐公司得到更多的教训,在1986年,英国女王首次访华,出于尊重,中央电视台要买英国广播公司BBC为此拍的一部纪录片,于是就找到了可口可乐公司,希望他们可以赞助20万美元,当然,条件是可以在片子播放前后播放可口可乐广告。这对于可口可乐公司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如果错过了,也就意味着真正从中国市场退出了,面对20万美元的天价,他们还是很清楚地做了赞助的决定,因为,一旦可口可乐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也就昭示着可口可乐公司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中国做生意,可以赢得更多人的关注和了解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艰辛努力,可口可乐公司终于逐渐融入中国市场,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进入了国际知名企业的行列。

能够成功地打开一个市场,成功地进入千家万户的生活,无疑是对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有力提升和增强。正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一样,如果不是坚持在中国市场上创出一番业绩,不是坚持让企业品牌进入更多人的眼球,又岂会做到国际知名企业的地位,又岂会让一个品牌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名气是一个企业驰骋市场最重要的武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一件产品被冠以着名公司的商标,那么,它立即会身价百倍,供不应求。相反,如果只是来自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销路往往就会大大不畅。这或许就是名气的神奇威力之所在吧!

无论何时,品牌知名度都将会是一个企业最能保值和增值的永恒资产。因为企业的厂房、设备只能通过折旧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人员也必定躲不过生老病死的新陈代谢规律,两者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新而旧、由盛而衰的过程。不过,对于品牌的知名度就不一样了,经过代代的培植、创新,它不仅不会衰落、贬值,反而还会更加兴旺并且得到增值。

因此,若想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成为顾客眼中永恒的“璀璨明珠”,就先从创立品牌的知名度做起吧,只有知名度增高,商家的人气才会旺,才会稳稳地立足市场,才会有更多的客观效益可谈。

提升公司或产品品牌名气,无疑就是企业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因为名气可以成就永恒的利润,一旦有了名气、有了信誉,就能博得更多顾客的信赖和认可,就能稳稳立足市场的前沿。

胡雪岩在阜康钱庄开张之初,为了扬名不怕承受巨大的风险,他通过主动认购户部官票,不仅为钱庄树立了良好形象,而且还实现了声名鹊起、实利落怀的效果。这就告诉我们,若想在生意场上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就应该先从名气的打造做起,先做名气后赚钱才能让效益更加持久。

6.生意要做得既诚实又热闹

商运亨通、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是每一个商人的最大心愿。然而,在激烈的商品市场竞争中,如何才能赢取更多可观的效益,主动权还掌握在商家自己手中。因为只有自己生意做得诚实、做得热闹,才能博得更多顾客的光顾,才能让生意更加充满生机,才不至于在市场中翻船。晚清着名商人胡雪岩做生意既看重“诚实”二字,又注重“热闹”一词,他曾说:“我们做生意不是耍花样,只不过是想把生意做得既诚实,又热闹。”

诚实是根本,热闹是手段

生意场上最重要的就是讲信义。有了信义,才能让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大大提高;有了信义,才能让更多的金银财宝滚滚而来。但是若想在生意场上创出一番名气,翻出新花样,做得更热闹些,总是有必要的。但究其宗旨,热闹只是一种做生意的手段,而诚实才是真正打造名气和赢取兴隆的根本。

晚清胡雪岩认为,做生意扬名气不要仅仅靠花架子、图热闹,这样非但不能让生意长久,反而还会让顾客对此产生厌烦和唾弃;同时,不仅会失去信任和尊重,还会把自己逼入死胡同,以至于很难再重新开始。因此,做生意不妨把诚实和热闹相结合,生意做得既诚实又热闹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胡雪岩在胡庆余堂创办之初,就制定了做名气的方针,即打造“金字招牌”的政策。换句话来讲,胡雪岩要凭借一块永远打不倒的“金字招牌”,来为自己的生意建立起真正的名气和信誉。然而,胡雪岩做出真正名气的方针就只有两个字——“戒欺”。

在胡庆余堂药店的大厅里,挂有一块黄底绿字的牌匾。然而,这块牌匾却和其他药店一律朝外悬挂供顾客观赏的对联匾额恰好相反,它正对着药店坐堂经理的案桌,朝里悬挂着,这块牌匾就是有名的“戒欺”匾,在牌匾上有胡雪岩亲自拟定的文字,其意主要是说:“凡是有关贸易往来均不能有‘欺’字,尤其是药业关系着众多人的性命,万万不可不诚实。我存心济世,发誓绝不靠买卖伪劣的药品来谋取巨大的利润,希望各位都能明白我的一片苦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要既欺骗了自己又欺骗了众人。”

显然,胡雪岩制作的这块“戒欺”匾,不仅是胡庆余堂的办店准则,而且还是对药店的档手、伙计的告诫、警醒。胡雪岩经营药店靠的就是诚实,他认为,没有诚实就没有信誉可言,没有诚实就没有成功可谈,从上面牌匾上的内容可以看出,胡雪岩对经营药店给予了严格要求:

首先,开出的方子一定要可靠,选择的材料一定得实在,炮制的时候一定得精细,卖出的药品一定要具有特别的功效。另外,胡雪岩还吩咐一定要让主顾看得清清楚楚,让他们相信我们卖出的药品确实是货真价实,选择我们的药店是没错的。为此,胡雪岩甚至还提议在每次炮制一种特殊的成药之前,都要贴出告示来,这样,既方便了人们的参观,又传递了药店诚实做事的信号。同时,胡雪岩还规定,为了让顾客知道本药店选料实在,一定要把取料的来源摆出。

其次,通过“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质量意识,树立药店的形象,创立药店的品牌。此外,他还提出一个明确的用人原则:药店上至总管、档手,下至采办、店员,不仅要谨慎能干,更要诚实、心慈。因为只有心慈诚实的人,才能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才能注意到药的质量,才不会做出坏了药店名声之事,才不至于让药店倒了牌子。

最终,由于胡雪岩在创办胡庆余堂的初期就已经题下了“以诚实无欺做名气”的宗旨,也由于胡雪岩向有病无钱的穷人免费送药和向军营捐药的种种义举,使得胡庆余堂在很短的时间内家喻户晓,深受众多顾客的信赖和支持。

经商要诚实,才能大大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名气,才能让顾客放心满意。如果胡庆余堂在创业初期没有树立起“诚实无欺”的宗旨,没有通过多种方法向顾客证明药店的诚信度,又岂能在短时间内名声大振,深受信赖?

做生意既要做得诚实又要做得热闹,是胡雪岩经商的成功之道。他认为,诚实经商,才能让顾客信赖;热闹行事,才能让顾客知道。如果不能在生意中坚守这个信条,将不能得到顾客的青睐和好评,当然,生意也就不能做得如火如荼、兴旺红火。

生意场上,诚实乃是成功扬名的根本,热闹只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试想,如果一个企业连基本的诚实守信都没有,那么,它的宣传广告即使再热闹,又有何意义呢?只不过让顾客更加反感而已。所以,做生意应时刻坚守诚实守信,毕竟只有永远秉承“诚实无欺”的宗旨,才能让企业的信誉长久而不褪色,才能稳稳立足社会、立足市场、立足人心。

诚信是生意获利之源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一直被中国人视为修身之本,作为待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儒家思想强调的“民无信不立”,宣扬“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就告诉商人务必要懂得“笃实至诚”。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无商不奸”已经成为众多商人的代名词,然而,这只是一些碌碌无为的商家之所作所为,对于成功的商家而言,他们却往往具备着诚实、公正、坚毅等难能可贵的品德。当然,这也就有了生意上的兴隆和衰落之别。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商以信为本”,是的,海内外成功的华商都恪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而逐步走向事业的巅峰,达到生意的兴隆。因此,诚实守信是生意获利的源泉,是高尚人品的象征,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台湾声宝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陈茂榜先生的创业成功,凭借的不是充足的资金,不是坑蒙拐骗的手段,而是两个字——“诚”与“信”。

24岁的陈茂榜在创业初期,仅仅凭借100元的资本就开了一家电器行,这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这位聪明的小伙子却成功地把它做了起来,而且做得还相当强大。

生意之初,陈茂榜把100元分成两份,分别给两家电器中盘商作保证金。面对微薄的资金担保,两家中盘商不仅没有拒绝,反而还相当信任地把自己的产品交到了陈茂榜的手中。就这样,一个伟大的创业之路呈现出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然而,这不得不归功于陈茂榜的高尚人品。平日里,陈茂榜不仅做人诚实,而且做生意特别讲究信誉,这让那两家中盘商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把产品交给他,当然,这也向人们揭示了一个真理:“诚”与“信”有时比金钱更有价值。

诚信具有无穷的魅力,它是经商的根本,是获取利益的源泉。一个拥有诚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支持,才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强更大。上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因为秉承诚信而成功的。没有诚实为人、信用做事的信条,也就不会有陈茂榜的伟大事业。

诚实、信誉是商人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永远坚守诚实守信,才能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信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利益。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当时刻把诚信牢记心中,付诸行动,这样才不至于在社会上难以立足,难以发展。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会有一些人因眼前小利而置诚信于不顾,他们做着有违良心之事,不仅害了别人,而且更害了自己。都说商家是唯利是图的代表,都说商家是狡诈失信的惯犯,但晚清却有一位商人,以诚实守信为自己打下了一世英名,也为企业打造了不败的招牌,他就是着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做生意最看重诚实,他认为,一个企业倘若因为眼前小恩小惠而丢弃了诚实这一根本,也就意味着与失败结下不解之缘,不但企业会遭受破产,而且人格也会受到极大的污损。

诚实,是人类经久不变的美德,是做好生意的第一秘诀。只有真诚待人,诚实处世,才能让生意做得更大更强,才能不断步入事业的巅峰。相反,如果弄虚作假、欺骗行事,那也只能是一锤子买卖,最终还会弄巧成拙、惨遭失败。因此,为人处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把人类的美德保留,做到以诚信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