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
46773400000084

第84章 成败在人,远谋者胜(3)

他的这种想法和胡雪岩不谋而合,于是,胡雪岩聘请余修初为药店经理。

同时,胡雪岩还重金网罗有一技之长的药工,并真诚地对待这些下属,对忠心者和有才干的人更是细心照顾。而这些下属因为感激胡雪岩的知遇之恩,对药店的药品严把质量关,任劳任怨,忠心耿耿。

因为是重金挖取别人的人才,为了防止自家人才被人网罗去,胡雪岩还制定了一项颇为特殊的退养金制度——阳俸和阴俸。只要是对“胡庆余堂”有过贡献的职工,到年老体衰无法工作的时候,可以回家休养,原有多少薪水仍旧正常地发放,直到死亡为止。

也正是因为这种充分给予下属好处的规矩,成了让“胡庆余堂”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依然屹立不倒的原因。

做生意想要获得更大的利润,就必须求得一个长远的发展。而如何得到这个长远发展,就是要舍小取大。在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后,别人也会用同样的真心帮助你渡过难关。

诱以小利获大利

做一个好的老板,就是要能够抓住顾客的心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应当看得更长远。要赢得大利,先要拓宽自己的思路,灵活地运用各种方式带动顾客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日本广岛市水道局打算将埋在市区地下的电线、煤气管和自来水管的阀门位置、管道和铺设这些管道所花费的时间等,全部绘制成一幅可以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示意图。水道局对这个项目的预算定下的价格为1100万日元。

投标竞争这个示意图制作的有8家公司,报价分别为2700万日元、980万日元、55万日元、45万日元和35万日元。而富士通这家拥有大型计算机厂家的公司,在最后报价的时候只是象征性地报价1日元。以几乎完全免费的绝对优势,逼退其他几家公司,获得了这次竞标的成功。

生产耗资1100万日元的产品,却只收取1日元的报酬,富士通做这种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富士通作为一家拥有大型计算机的公司,很显然不可能是有利不图的傻瓜,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图大利放小利”,通过放弃这1100万日元的“小利”来换取比这个大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大生意。

日本政府在很早之前就下达了一个通知,要求包括东京在内的11个大城市都要将铺设在地下的管道,绘制成电子计算机能够控制的示意图。而广岛,不过是这几个城市中最早将这个通知变成行动的城市而已。如果富士通能在绘制广岛示意图的竞争中中标并绘制成功,就可以让自己在其他10个城市的招标竞争中拥有必胜的实力。而日本政府的最终计划是要根据绘制出的示意图,设计和安装可以控制这些阀门的电子计算机,这对于富士通这家拥有大型计算机的公司来说,更是存在很大的利润。

富士通舍弃了1100万日元,顺利中标争取到广岛的示意图设计权后,可以按照自己公司计算机的特点来设计示意图的图纸,这样一来,就等于将其他不属于富士通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都排斥在这个项目之外。富士通就成为能够使用这一图纸控制地下管道的唯一一家计算机生产厂家。这里面蕴涵的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利润,绝对是1100万日元所不能及的。

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商业上的一个定律。想要为未来打算,就要先懂得放弃眼前可以获得的利润。在很多竞争中,为了能独霸市场,通常可以先将价格降到成本之下,等其他商家从这一市场上退出去,可以独霸市场之后,再将价格慢慢地上涨到自己所设定的高度。这时候不但市场完全属于自己,而且没有人竞争,价格上也可以完全控制。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先要打开局面,而打开局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诱以小利。用这种方法办事,虽然从表面上看是赔了,但在局面打开后,影响与作用却是深远的。胡雪岩作为一个目光远大的商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这也正是他作为商人的智慧所在。

一个人在做生意的时候,舍不得一分一厘利益的人,往往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些对眼前小利斤斤计较的人,注定成为不了大商人。

5.好饭不怕晚,稳坐钓鱼台

好的东西,是值得用心去等待的。有句俗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时机不够成熟,可以先按兵不动,等时机成熟后再有所行动,这样往往会比当时就行动的效果要好很多。

应时而动,后发制人

受到重创之后,不要想立刻就东山再起,而是要先休养一段时间,等一个合适的机会重整旗鼓。如果这个机会没有到来,就不要轻举妄动。因为这时候只有等待才是最好的选择。

杭州城破,王有龄殉节。胡雪岩在经历这次杭州沦陷之后,退守上海,暂时地蛰伏起来。1862年秋天,左宗棠率领几十万人收复杭州。听到杭州被收复的消息后,当时还在上海的胡雪岩立刻收拾行李赶往杭州。

胡雪岩到达杭州后,并没有直接去见左宗棠,而是先拜见了一个人,也就是当时的杭州藩司蒋益沣。从别人口中得知蒋益沣是左宗棠的亲信,想要接近左宗棠就要先从他身边的人下手。

蒋益沣本身就是军人出身,为人处世都比较憨厚,很容易打交道。而胡雪岩向来比较会说话,非常擅长与人打交道。两人见面后一见如故,胡雪岩也从蒋益沣口中知道了左宗棠现在的状况,这位左大人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是怎么样的性格脾气,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事情办得滴水不漏。

杭州城破之后,左宗棠乘胜追击太平军,虽然连日奔波,但左宗棠在安营扎寨后仍夜不能寐。因为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却比左宗棠预期的慢了很多。一旦到了冬季,行军就会困难重重。如果因为这个原因给了太平军喘息的机会,那么前面所有的作战计划就会成为泡影,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会前功尽弃。

而这个时候,影响进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粮饷。杭州城内,因为太平军的围困,饿殍不计其数,想要从杭州城内征集粮饷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士兵分不到粮饷,也绝对不会上战场卖命。如果军队因为粮饷的问题发生变故,是左宗棠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胡雪岩知道了当前的形势后,决定让蒋益沣做个引荐,只身拜访左宗棠。

因为胡雪岩替王有龄前去上海办理粮饷,被人谣传他侵吞巨款以购粮为名逃往上海,因此左宗棠的印象中,胡雪岩就是一个奸猾异常的商人,听说胡雪岩前来拜访,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胡雪岩在上海时就对这个传闻略有耳闻,这次前来杭州,家人朋友也多是不愿意,怕他有来无回,左宗棠还没有听到他的解释就让手下砍了他的脑袋。但胡雪岩坚持来杭州,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这次回不了杭州,以后就更回不来了。

胡雪岩见到左宗棠,上前行礼,左宗棠却没有什么反应,在对着胡雪岩端详了好一阵子以后,终于开始了两人的对话,在这场谈判后,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观念完全转变,也为二人以后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杭州城沦陷,胡雪岩在上海待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只是在等待机会,而此时他能做的也只能是等待。当左宗棠来到杭州之后,他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左宗棠和王有龄很相似,但因为传闻已经对胡雪岩有着很深的偏见,如果不把握好时机,贸然面见,很有可能会遭到杀头的命运。于是,胡雪岩通过左宗棠的亲信,终于可以接近左宗棠。他的这种手段,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让左宗棠消除了对自己的误会,并且最终,让他们成为好友。

蛰伏,等待时机

等待,是需要很大耐心的。如果你得到了别人的承认,就不需要等待,但如果还没有得到别人的承认,那就需要等待一个时机,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要尽量让自己更加完美。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次失败或痛苦都可能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只要用心去珍惜,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才能在等待中追求到成功。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亲自带领军队前往长勺应战。

因为齐国本身就很强大,所以没有什么顾虑,先声夺人,首先鸣鼓向鲁军发动进攻。虽然鲁国相对来说比较弱小,但是鲁庄公听见齐国擂响战鼓,也准备出兵迎战。这时候,鲁庄公被陪同前来的曹刿劝住了,他对鲁庄公说时机未到,等一会再发兵迎战比较好。

齐国军队看鲁军没有丝毫反应,不出来应战,就再一次地鸣鼓邀战,摇旗呐喊。鲁庄公看到这样的情形,又想前去应战,但这一次曹刿仍旧要庄公按兵不动。

齐军见鲁军仍旧毫无反应,于是又一次擂起战鼓,向鲁军邀战。这一次,曹刿还是建议鲁庄公命令军队坚守不战。

齐军的3次鸣鼓,都没有见到鲁军前来应战,士气大减,高涨的战斗情绪也低落下去,纷纷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就都坐下来休息,队伍也开始松懈下来。

看到这种情形,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建议现在进攻的时机已经到了,鲁军开始发动进攻,随着鲁军战鼓的响起,已经等待很久的鲁军将士们纷纷摩拳擦掌,奋勇出击。而齐军因为松懈,没有丝毫的防备,顿时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这场战争,鲁国以弱胜强,获得了很大的胜利。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靠勇气,敌军在第一次擂鼓的时候,士气是最旺盛的;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而第三次擂鼓的时候,勇气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击鼓,用士气旺盛的军队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自然就能够获得胜利。

一味的鲁莽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在等待中寻找更好的机会,等待机会来临的时候牢牢地抓住,就能为自己的成功添加更大一分把握。在能力不足,根基不稳的时候,更应该等待时机。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时机到临的时候,孕育足够的能量。

商场上,要懂得把握时机,只有时机把握对了,才能让自己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商场如战场,要战胜对手,首先要保证自己不被打败。因为如果连自己都无法生存,又怎么能打败敌人呢?

等待是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等待最好时机的到来,等待可以隐藏自己的锋芒,暗中养精蓄锐,待时而动,以便突然奋起,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