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6891200000001

第1章 测土配方与施肥技术概论(1)

§§§第一节 测土配方施肥概述

土壤是农作物的根基, 土壤给植物提供了60%~70% 的养分。土壤中含有很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养分在土壤中的含量较少, 而农作物对它们的吸收利用量却较多, 为氮、磷、钾, 这三种被称为大量元素; 第二类养分在土壤中的含量较多, 而农作物对它们的需要量却较少, 为钙、镁、硫, 这三种被称为中量元素; 第三类养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很少,农作物对它们的需求也很少, 为铜、铁、硼、锰、锌、钼、氯,这些被称为微量元素。以上营养成分, 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土壤中的这些养分含量不足, 就要对作物进行施肥以满足其成长的需要, 达到作物需肥和供肥之间的平衡。目前有多种有效的施肥手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技术协调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土壤的供应和施肥补充这三方面的关系, 对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实现了全面、均衡的供给, 最终实现节支增效、优质高产的目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农民科学施肥的习惯, 有助于提高对肥料的利用效率, 有助于降低农民的购肥成本, 此外,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加以利用对农民朋友来说很有必要。

一、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

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 土壤、肥料和作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配方施肥技术将这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综合考虑, 这种技术的提出基于合理施肥, 并结合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配方施肥有三类方法: 测土施肥法、作物营养诊断法和肥料效应函数法。其中, 测土施肥法重点强调以有效养分在土壤中的含量为依据, 在播前确定所要施用肥料的种类以及合适的施肥方法, 这些方法要求施肥量要与产量相适应, 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在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法之前, 要先进行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 这些是该方法得以运用的基础。然后, 要根据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规律以及肥料效应, 以有机肥料的合理施用为基础, 确定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产前定肥冶是测土配方施肥的特征,即在产前确定肥料的种类和数量。在产前确定肥料的适宜用量, 要全面考虑“土壤供肥性能(土壤条件)冶、“作物需肥规律(植物营养)冶以及“土壤供肥性能(土壤条件)冶, 这三个方面是确定肥料的适宜用量的客观依据, 而其确定要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土壤供肥和施肥, 其目的都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一般来说是相对固定的, 相对于土壤供肥来说, 施肥只是起到一个调剂作用, 因此, 掌握土壤的供肥能力是关键。肥料的施用量决定于这种调剂的程度。土壤供肥的性能好, 则施肥量可以减少; 反之, 如果土壤的供肥性能差, 施肥量则应增加。但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不像图中所示的那样简单, 它们处在动态平衡中, 要确定适宜的施肥量, 必须先协调好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 配方施肥的主要课题就在于此。测土配方施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1测土

为了充分掌握土壤的肥力状况, 为确定肥量配方提供基础数据, 要用实验室常规分析或速测的方法, 测定土壤中有效的氮、磷、钾的含量。

2配方

肥料配方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 明确作物种类、产量水平、养分的需求量、土壤能提供养分的数量; 第二, 确定需要补充的养分量; 第三, 确定施肥的品种、各种肥料最适宜的施用量, 这就是在“产前冶形成要施用的肥料“配方冶。

3施肥

施肥是对已确定的“配方冶执行, 以实现农作物的保证目标产量。施肥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淤根据植物对营养需求的特点和土壤的条件, 确定基肥施用量和追肥的比例、次数以及每次的追肥量。

注意肥料的施用时期、施用部位(如深施还是表施) 和施用方法(集中施、撒施、根外追肥等), 以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充分发挥肥料作用, 实现农作物的增产。以有机肥为基础, 这是测土配方施肥时的原则, 必须注意。化肥对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起不到多少作用, 它只能提高土壤养分的浓度。因此, 为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法则, 必须坚持“用地养地结合、有机无机结合冶的工作方针, 做到“用、养兼顾冶。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进度缓慢, 这是因为缺乏推广的力度和资金的支持。进入21 世纪,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受到了高度重视, 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行动, 在全国建立测土配方示范县,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减少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节本增效120 多亿元, 抑制了肥料价格的上涨,保障了农业生产, 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并且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内容

测土配方施肥源于测土施肥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要以土壤中不同养分的含量和作物吸收量为依据来决定施肥多少。测土施肥本身包括配方施肥, 而且得到的“配方冶更确切、客观。除了进行土壤养分测定, 配方施肥还要进行大量的田间试验, 获得肥料效应函数等, 这些内容测土施肥都没有。虽然配方施肥和测土施肥的侧重面有所不同, 但它们的目的相同, 所以也被概括地称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的测定、施肥方案的制订以及正确施用肥料是“测土配方施肥冶的基本内容。测土配方施肥有九项重点内容: 土壤测试; 田间试验; 校正试验; 配方设计; 配方加工; 技术创新; 宣传培训; 效果评价;示范推广。

三、测土配方施肥应遵的原则

测土配方施肥主要有三条原则:第一, 将有机与无机结合起来, 实施配方施肥一定要以有机肥料为基础。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就是其中含有多少有机质。增施有机肥料的作用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提高化肥利用率。所以, 要培肥地力, 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施用有机肥一定要采用尽可能多的形式。第二, 将微量元素、中量和大量元素配合使用。配方施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各种营养元素配合起来, 随着产量越来越高, 在耕地高度集约利用的条件下, 要想获得高产稳产, 就一定要进一步强调氮、磷、钾肥的互相配合, 还要补充必需的中、微量元素。第三, 将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 保持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只有坚持用养结合、投入产出相平衡, 才能使作物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土壤肥力被消耗掉或被破坏, 就表示农业再生产能力的降低。

§§§第二节 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理论

一、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由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导者李比希于1840 年提出的“矿物养分学说冶驳斥了过去占统治地位的腐殖质营养学说,建立了植物营养学科, 这个学说为化肥的生产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矿质养分学说认为土里的矿物质为所有绿色植物提供养料, 厩肥和别的有机肥对植物生长起作用不是因为它们含有有机质, 而是因为这些有机质分解后生成了矿物质。该学说明确了作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形态为离子形态, 不管是化肥还是有机肥, 它们的营养对植物的成长来说一样重要, 这些观点推动了化肥工业的产生。该学说对腐殖质作用的认识不足, 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克服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

二、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律

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不论是大量元素, 还是中、微量元素, 不管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是多少, 都有各自的生理功能, 每一种营养元素都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其作用是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 它们的营养作用都很重要。虽然作物中含各类营养元素的量的多少, 可相差十倍、百倍, 甚至万倍, 但它们在作物生长的过程中都很重要。如大量元素氮和磷, 如果作物氮元素不足, 则会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还会降低叶绿素的含量, 氮元素不足, 会导致叶片变黄, 甚至早衰枯萎, 在这种情况下, 施用氮以外的任何元素对这种症状都无济于事。当作物供氮充足, 而磷缺乏时, 则不能形成核蛋白, 因此, 细胞分裂和糖代谢将受到影响, 这会导致作物茎叶停止生长, 叶色由绿变紫,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施加磷肥才能使作物正常生长。尤其应注意, 虽然作物对某些微量元素养分的需求量很少, 但缺少这些微量元素时也会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 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作物死亡, 与作物缺乏大量元素时所产生的后果一样严重。因此, 在对作物施肥时要有针对性, 凡是土壤中缺乏的, 无法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和丰产优质所需的营养元素, 都要通过施加相应的肥料进行补充, 而不能以一种肥料代替另一种肥料。

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率的核心内容是: 作物在生长发育的时候不停地从土中吸收氮、磷、钾等矿质养分, 为了保证土壤肥力充足, 防止土壤肥力下降, 要以施肥为途径向土壤归还被农作物吸收(取走) 的种种养分, 保持土壤中养分的平衡, 不然就会使地力衰退。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 会有一种被称为“最小养分冶的限制因子, 其他养分的作用不能替代该种养分的作用, 只有补偿了作物生长所缺乏的最小养分后, 其产量才能得到提高。一旦土壤缺乏了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就算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再多, 该种作物也无法实现高产。例如土壤中缺乏磷, 那么, 即使施用再多的钾肥和氮肥, 作物也无法实现正常的生长发育, 在这种情况下, 磷就是限制作物产量的最小养分, 只有增施磷肥, 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三、土壤肥力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基础

土壤的肥沃程度指的就是土壤肥力, 具体是指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时候, 土壤可以不断地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这种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综合反映。水、肥、气、热通常被称为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 这四大肥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作用, 共同构成了土壤肥力。作物的产量高低和土壤的肥力水平密切相关, 两者通常成正相关, 就是指, 土壤肥力水平越高, 作物越高产; 相反, 土壤肥力水平越低, 作物的产量水平越低。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应用“综合指标冶来描述土肥的水平。一般情况下, 将作物种于土壤中而不用任何肥料所得的产量(空白产量) 被称作“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冶。此外, 在施用肥料的条件下, 能获得的最高产量就是土壤肥力生产力的最高值。也可以根据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来判断土壤的肥力。通常如果土壤中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多, 土壤肥力就比较高, 这是作物高产及稳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