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荀子的人定胜天
47008600000035

第35章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智慧与用人之道(3)

【大意】当今君主一人听断天下所有事情,每天还有空闲,而要处理的事不多,这是由于他役使别人去做的缘故。

荀子说,当今君主一人听断天下所有事情,每天还有空闲,而要处理的事不多,这是由于他役使别人去做的缘故。如果你是一位上司,你应该尽量向自己的下属授权,交给他们任务和职责,也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领导的工作就在于确定整个团体的方向和目标后,安排和监督自己的部下为了这个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奋斗。什么叫高明的领导?说穿了,就是那种能合理授权的领导。比如刘邦,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只是指挥手下的精兵猛将去战斗;项羽之所以称不上高明,是因为他尽会冲锋陷阵,大逞匹夫之勇,最后只能发现“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感叹了。

授权他人是一种能够让你花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时的利器。你可以依靠别人代你去做,而在短时间内多做一点事。

可是,别以为授权制是一种推卸责任或重担的方法,它的作用是让你集中所有力量,以便控制自己的时间。当你派遣别人做事时,你同样也可以影响到他。在这种情况下,你以自己的职务和身份去运用他们的时间,这跟运用你自己的时间是一样的。

一些公司管理者不能有效运用授权制的常见借口是,单位里缺少训练优良、合格的人才。我们经常可以听见有人这么说:“我真是找不到可以委托的人。”你还可以找到一些同样的借口。可是缺乏合格的人才并不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比如说,有一所学校。校领导因为工作太多并找不到合适的人手帮忙而疲惫不堪。他们经常抱怨缺少受过训练、合格的人才。然而,认真分析研究后,他们开始明白,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授权的习惯,因此不去为他们的下属创造接受训练的机会。在某些情况下,委员们十分刚腹自用,他们甚至不让下属利用目前已有的训练机会。

授权制是常被用来减轻工作负担与及时完成工作的利器。但也只有在你不断发现人才,不断要求他们、提高他们的经验和工作时,它才发生效用。事实上,训练和授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承。

举例来说,一个工作过度的主管,突然被公司赋予更多的监督责任。在此以前,他一直是全天工作,所以他唯一能抽出时间去应付新工作的方法,就是减掉工作负担与及时完成工作的利器。但也只有在你不断发现人才,不断要求他们、提高你们的经验和工作能力时,它才发生效用。事实上,训练和授权是一个同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承。

举例来说,一个工作过度的主管,突然被公司赋予更多的监督责任。在此以前,他一直是全天工作,所以他唯一能抽出时间去应付新工作的方法,就是减掉一些原有的工作。而授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工具。此外,因为权责的加重,使他朝公司的领导核心更进一步。可是除非他有一位或更多的下属能替他分担,否则他永远也到达不了那种地位。授权在这里同样也是最好的工具。

另一个案例提到,有位家庭主妇平时十分注意训练他的子女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倒饮料,自己换衣服、换衣服放进洗衣篮里,以及就家里现有的食物拟一份菜单。由于她让子女自己去处理这些琐事,所以她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同时也使子女熟悉了家务劳动,并增强了劳动能力。

事实上,授权会使你把精力集中在主要工作上。刚开始授权可能有些不习惯,因此你可以先关注你的代理人,所以你可以慢慢放手让他做。另一方式则是你断然地、完全放手,最后则甩掉这工作。但是,不管怎么做,记住:惟有充分授权,你才更有可能摆脱掉该授权给下属的工作。

当然,授权也并非万全之策。尽管授权为你省下许多时间,让你做更重要的事,但它有时也可能会打乱你一天的时间。比如说,假设你接到一封信、一张小纸条或备忘录上面记些要你做的事。于是,你为了要把优先的事情做得更好,你决定找人代劳。那么就有可能发生下面这些事情。首先,你得打电话给你所要委托的人(打扰了他们的时间)。然后你想让进程更快一些(浪费了你自己和代理人的时间)。最后,你正式分派工作(你可以更有效地运用时间)。更糟的是,你可能在一天中一再重复这些活动,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因此,较好的方式就是先把授权列入时间表里。当你打算把工作交给某人做时,约他和你谈谈工作的内容,然后在你的“每日备忘录”中记下讨论的重点。如果时间匆忙的话,你可以将约会订在那一天晚一点的时候。不过,大部分时候,你因集中授权时间而获益不少。即使你委托的对象有好几个人,也要等到你有数项工作要分派时再一起去作。如果你排定授权时间去分派工作的话,你就可以好好利用每个人的时间。

6.独断专行是用人大忌

【原文】“信而不见敬者,好专行也。”

【大意】守信用而不被人尊重,是由于喜欢独断专行。

荀子说:“信而不见敬者,好专行也。”守信用而不被人尊重,是由于喜欢独断专行。作为一个领导要善于征求和采纳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是用人之忌。一个领导者能力的强弱,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够与属下很少的合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为你贡献意见,并能从中听取这些意见,得到益处。征求意见的能力,是成功领导者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关于这一点,美国的钢铁公司总经理加利说得很直截了当,“我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喜欢听反面意见,在这一点超过别人很多。”

作为领导者,千万不要认为作为一个领导应该摆摆架子,认为自己很能干就应该不要别人的帮助,不听别人的话。要知道,作为领导者,你的优势就是可以无偿地从四周许多人那里得到帮助,如果你蔑视了此种机会,结果肯定是自己损失多多。

对于管理者来说,有效地与下属进行沟通是非常关键的工作。任用、激励、授权等多项重要工作的顺利展开,无不有赖于上下沟通顺畅。

良好的沟通还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感情联络的有效途径,沟通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员工的使命感和积极性,同样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保持沟通的顺畅,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及时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及时解决上下层之间的矛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人员,麦当劳的领导层意识到上下沟通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虽然麦当劳的“利益驱动”起了很大的刺激作用,但麦当劳内部最大的团结力完全不在于以金钱为后盾,而在于所有员工对麦当劳的忠诚度和对快餐事业的使命感。忠诚度和使命感的来源则是麦当劳几代高层领导体恤下情、与员工同甘苦的管理品质和管理素质及难以抵挡的个人魅力。他们通过频繁的走动管理,既获得了丰富的管理资料,又可通过与数百人以私人朋友交际,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在克罗克退休以后,由于麦当劳的事业迅速壮大,属下员工数也越来越多,企业高层忙于决策管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上下的沟通,致使美国麦当劳公司内部的劳资关系越来越紧张,以致爆发了劳工游行示威,抗议工资太低。示威活动对麦当劳公司的高级经理们构成了巨大的冲击,令他们重新认识到加强上下沟通,提高员工使命感和积极性的重要性。

针对员工中不断增长的不满情绪,麦当劳公司经过研讨形成了一整套缓解压力的“沟通”和“鼓舞士气”的制度。麦当劳认为与服务员的沟通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缓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冲突,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如果忽视了与员工的沟通,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会阻碍企业命脉的畅通,使企业不知不觉陷入麻痹而失去许多机能。

于是麦当劳任命汉堡大学的寇格博士解决沟通的理论问题,而擅长公共关系的凯尼尔为公司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他们很快就有了成果。凯尼尔请约翰?库克及其助手金?古恩设计的“员工意见发表会”变成了麦当劳的“临时座谈会”制度。这种形式在解决同员工的沟通问题上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临时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与员工的感情联络。会议不拘形式,以自由讨论为主要形式,虽以业务项目为主要讨论内容,但也鼓励员工畅所欲言甚至倾吐心中不快。计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指责他们的任何上司,把心中的不满、意见和希望表达出来。所有服务员都抱着很高的积极性参加座谈会。实践证明,这种沟通方法比一对一的交流更加有效。

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提供给你意见,你疑心他们有什么用意吗?如果你要从别人意见里得到最大的益处,就不可退缩、急躁、多疑。要养成利用别人意见的习惯,要懂得用别人的脑子办事。他们已经在他们的意见上花了很大的代价,如果他们愿意告诉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要想成为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而要多与下属沟通。

7.任人唯亲不可取

【原文】“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是其所不言之故也。”

【大意】君主排斥贤能的人而任用自己偏爱的人,臣子争夺职位而妒忌贤能的人,这就是君主、士人千年来不能遇合在一起的缘由。

荀子认为:“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是其所不言之故也。”君主排斥贤能的人而任用自己偏爱的人,臣子争夺职位而妒忌贤能的人,这就是君主、士人千年来不能遇合在一起的缘由。

在中国这个封建主义传统非常浓厚的国度里,“裙带”思想是用人制度中的害群之马,而领导者又往往喜欢任用自己偏好的人作为自己的亲信。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封建官场历来如此行事。

“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两条用人路线的对立和斗争,一直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并演变出多种形式。一是表现为非亲不选,非亲不用。在一些单位,个别领导为培植个人势力,把五亲六眷、七姑八姨都放在了重要部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关系网络,左右着整个组织,影响极坏;二是用人只愿挑选老同学和老熟人,不管标准够不够,都进行提拔,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因为不属于“嫡系”而得不到重用;三是主观主义,以领导者个人的好恶来决定用人,只要是对自己有用,能顺从自己的,即使不符合条件也作为任用对象。这不仅压制了人才,也为那些投机钻营的人提供了市场。

现代许多民营企业,由于搞家族管理,而导致企业倒闭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了。“任人唯亲”不仅束缚了领导选人的视野,还是非无标准,极容易导致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

荀子对于这种问题,又说:“人主故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唯诚能之求?”君主为什么不能做到广招贤士,不顾及亲疏,对贵贱不存偏私,只访求真正贤能的人呢?

企业能否发展决定于有没有人才可用。古代问鼎中原者,人才济济的则取得成功,缺乏或无人才辅佐的则招致失败,而人才的有无,取决于能否惟才是举而用之。

在古时候,纵横家苏代在和燕昭王的谈话中,论述两种人的不同作用:一种是品行好的人。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当然是品行好的人。但是苏代认为像曾参、孝己这样的孝子,只不过是善养其父;像尾生高这样讲信用的人,只不过是不欺骗人;像鲍焦这样廉洁的人,只不过是不偷人钱财。一种是具有才能的人。这种人有进取心,想有大作为,苏代说他就是这种人。苏代将这两种人进行对比,他认为前一种人,只是在德行上自我完善,虽然他们德行完善,却缺乏进取之心。而具有进取心的人,才有建功立业宏愿,才能辅助君王成大业,才于国于民有利。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深知人才的重要。在当时动乱的年代里,宇文泰知人善任,反对“州郡大吏,但取门资”而“不择贤良”的做法,主张选才“当不限荫资,惟在得人”,提拔重用了有真才实学的苏绰等人。苏绰,陕西武功人,才华出众,经人推荐,担任了行台郎中。宇文泰通过接触和了解,感到苏绰有才学,就找了个机会把他留下来交谈。过后,宇文泰对属官周惠达说:“苏绰真乃奇士,我将把政务委任给他。”不久,苏绰被擢升为大行台左丞,参予国家机密要政,越来越受到宇文泰的宠信和厚待。后来,苏绰成为宇文泰的重要助手,帮助他大力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制、创立府兵制,从而使西魏一天天强大起来,为北周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惟才是举的关键还要看举荐人,举荐人的品质直接影响了被举荐人前途。被人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宰相赵普在宰相位几十年,曾对北宋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荐贤用人上,他也是不遗余力。一次,赵普举荐某人为官,宋太祖不许;第二天复荐,仍不许;第三天再荐,宋太祖大怒,撕碎他的奏章,掷之于地。赵普脸不变色,默默地跪在地上,把残牍碎片一一拾起,然后还朝回家。第四天,他补缀好旧牍,更奏如初。宋太祖明白了赵普的苦心,终于任用所举之人。又一次,有几个臣僚应当升迁。宋太祖一向厌恶这些人,不予批准。赵普却再三请命。宋太祖很生气,说:“朕偏不准这些人升迁,看你有什么办法?”赵普据理力争,说:“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宋太祖怒不可遏,起身走人后宫。赵普紧跟不舍,来到寝宫门前,恭立等候,久久不肯离去。宋太祖无奈,只得谕允其请。

赵普为了国家利益,不依君主一时好恶和自己个人得失,再三举荐人才,使真正的人才得到了重用,留下了力荐举才的美谈。

8.用人有度,提拔得当

【原文】“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

【大意】尊崇贤人,使用能人,所给的等级地位与他的贤能相当而没有一点差错。

荀子说:“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尊崇贤人,使用能人,所给的等级地位与他的贤能相当而没有一点差错。在荀子看来,没有德行的人不能使他有显贵的地位,没有才能的人不能授予他官职,没有功劳的人不能给予奖赏,没有犯罪的人不能施加刑罚,朝廷里没有靠侥幸得到官职的人,老百姓没有靠侥幸得过且过的人。论历行赏乃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是应该得到快速升迁机会的。但是请别忘记,人与人是相互影响的,提拔一个人往往会影响到其他人,若提拔不当,就会破坏公司人事关系的稳定,得罪公司其他员工,还可能因此而失去受提拔者。因此,在提拔一个人时,要慎重考虑以什么样的速度提拔,提拔到哪一个位置,方不影响其他人的情绪。